【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山西使命】擘畫碧水藍天新圖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抓好“兩(liang) 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複治理,紮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加快製度創新,強化製度執行,引導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每次考察調研山西都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我們(men) 擘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wei) 圖景。全省上下牢記領袖殷殷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深入打好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再上台階,為(wei) 三晉大地帶來更多的藍天白雲(yun) 。
聚焦重點 推動汙染防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去年以來,我省生態環境部門以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wei) 核心,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能源、交通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優(you) 化調整,深入推進企業(ye) 汙染治理,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推動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在治水方麵,強化頂層設計,高位推動“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同時,聚焦重點關(guan) 鍵,深化綜合治理,開展城市黑臭水體(ti) 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推動完成6條縣級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持續開展入河排汙口“查、測、溯、治”,大力實施以城鎮汙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潛流濕地為(wei) 主的生態化治理工程,全省累計建成各類人工濕地50餘(yu) 座。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麵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達93.6%,首次進入“90+”,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目標。
在治土方麵,堅持“以百姓心為(wei) 心,以百姓事為(wei) 事”,緊盯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以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
措施紮實落地,汙染防治成績亮眼。2023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wei) 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後,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76.4%,好於(yu) 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目標4.9個(ge) 百分點,在京津冀及周邊省市排名第2,僅(jin) 次於(yu) 北京;重汙染天數比例為(wei) 0.9%,連續三年穩定控製在1%以內(nei) 。強化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管,完成143個(ge) 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監測,推動109個(ge) 地塊落實土壤汙染管控措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太原市晉源區多處泉眼複流,附近百姓談及此變,更是喜色滿麵。69歲的晉祠鎮居民劉晉文高興(xing) 地說:“沒想到經過環境治理後,晉祠泉水複流了,春天來了,晉祠泉水又能灌溉稻田了。”
環境友好,澤被萬(wan) 物。無論是時不時刷爆朋友圈的美景圖,還是外地遊客越來越多的讚譽,碧水藍天帶給人們(men) 的感受越來越深。
減汙降碳 構建綠色生活
每天早晨,太原市民陳依馨都會(hui) 打開自己的“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鏈接“美團單車”,騎行上班。她說:“我已經用這個(ge) 小程序半年多了,從(cong) 這裏登錄相關(guan) 應用,可以獲得相應碳減排量。比如每騎行1公裏可獲得48.7g的碳減排量。你看,我的碳減排量已經達到了249.8kg。”小陳告訴記者,她不僅(jin) 自己使用“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還推薦給家人朋友,號召大家一起進行碳減排,踐行低碳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人主動加入綠色生活行列,積極踐行減汙降碳。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進一步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chan) 生活方式,促進消費端碳減排,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山西省深化低碳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範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提出積極推動我省碳普惠機製試點建設,探索建立為(wei) 居民節能低碳行為(wei) 賦予價(jia) 值的碳普惠機製,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hui) 參與(yu) 的方式,鼓勵社會(hui) 公眾(zhong) 積極主動踐行低碳行為(wei) ,促進低碳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消費,帶動低碳經濟和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
山西省碳普惠機製——“三晉綠色生活”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應聲而出。該小程序自上線以來,已納入低碳減排場景企業(ye) 10餘(yu) 家,帶動在線參與(yu) 碳減排人數突破450萬(wan) 人,減排量近13萬(wan) 噸。去年8月,“三晉綠色生活”入選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2年度綠色低碳典型案例,成為(wei) 我省居民踐行綠色生活的引領者。
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形成全社會(hui) 行動起來的綠色生活方式,是建設美麗(li) 山西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路徑。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減汙降碳,我省還積極建設氣候投融資試點,助推綠色低碳轉型。目前,已初步謀劃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you) 化、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等各類氣候友好型項目300多個(ge) ,對我省穩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截至目前,太原市、長治市共有50多個(ge) 重點項目,得到各金融機構授信超過400億(yi) 元、獲得貸款超過100億(yi) 元,氣候友好型項目建設得到有力金融支持,也為(wei) 促進地方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精準治汙 提升執法效能
建設美麗(li) 山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生態環境執法是踐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並最終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有力武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生態環保督察”,進一步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近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省生態環境係統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生態環境執法工作融入主戰場,聚焦利劍斬汙專(zhuan) 項行動、聚焦重點案件辦理、聚焦重點領域環境整治,積極創新執法機製,優(you) 化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水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賦能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3月4日,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局長劉曉軍(jun) 接到一張無人機航拍照片,從(cong) 照片看,轄區某施工工地部分裸土地未苫蓋,未達到“六個(ge) 百分百”要求。他立即調度環保執法人員,以最短的時間到達現場,進行快速有效處置。這一幕是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杏花嶺分局環境監管執法的日常工作。如此高效的執法,得益於(yu) 該局覆蓋全區的一體(ti) 化監管平台。
近年來,我省生態鐵軍(jun) 一方麵不斷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鐵腕治汙,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另一方麵,采取科學技術手段,對守法者“無事不擾”,進一步規範並健全非現場執法方式。對重點排汙單位,通過汙染源自動監控,利用無人機、走航車等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和巡查,借力科技轉變執法方式,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對其他企業(ye) ,通過各類生態環境管理數據、自行監測數據或利用能源管理部門數據等開展非現場監管,及時進行預警提醒,精準發現違法行為(wei)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是建設美麗(li) 山西的關(guan) 鍵之舉(ju) 。我省將繼續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圍繞汙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強化汙染物協同治理、區域汙染協同治理,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加強固體(ti) 廢物綜合治理,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記者程國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