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信心滿懷 走在前、做示範

發布時間:2024-03-11 10:36:00來源: 人民網

  3月7日上午,北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開放團組會(hui) 議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

  “我是《人民日報》的忠實讀者,也借此機會(hui) 感謝媒體(ti) 記者們(men) 參加今天的采訪活動。”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前,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的開場白親(qin) 切溫暖。

  作答繼續。

  “去年以來,我們(men)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深化科技和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培育壯大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信長星表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江蘇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為(wei) 牽引,重點做好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兩(liang) 篇文章。

  作為(wei) 經濟強省、科技強省,江蘇是全國發展的生動縮影。

  “從(cong) 總量看,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了12.8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了5.8%,連續三年跨越了三個(ge) 萬(wan) 億(yi) 級大關(guan) ,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10.2%。13個(ge) 設區市中,地區生產(chan) 總值萬(wan) 億(yi) 之城增至5座……”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馬欣報出了江蘇在去年取得的可喜成績。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環節,話題同樣圍繞科技創新。

  “做大做強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大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集中精力促進航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 13 條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融合集群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委書(shu) 記王進健說,將堅持建設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不動搖,為(wei) 揚州奮進萬(wan) 億(yi) 之城築牢產(chan) 業(ye) 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積極培育文娛旅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我們(men) 建設的文旅項目大多遠離城市,每一個(ge) 項目都給當地的鄉(xiang) 村帶來了人氣、財氣,實現了造一方美景、富一方百姓的美好願望。”說這話的,是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拈花灣景區所在的無錫馬山,原本是深入太湖西部的一個(ge) 半島山地,如今已是年接待超過1000萬(wan) 人次的國際旅遊島,帶動就業(ye) 1萬(wan) 人次。”吳國平補充道。

  “江蘇將如何保護利用好和創新傳(chuan) 承好寶貴文化遺產(chan) ?”有記者問道。

  “江蘇文化曆史悠久、特色鮮明。”“文化遺產(chan) 的‘種子’一直在,隻要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就一定能夠生根發芽、開出花朵。”……為(wei) 了解答更形象,作為(wei) 昆曲傳(chuan) 承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柯軍(jun) 用昆曲舉(ju) 例子。

  “說得好不如唱得好,給大家來一段!”柯軍(jun) 話剛落音,傳(chuan) 來主持人的聲音。

  眾(zhong) 人期待中,人民大會(hui) 堂西大廳響起激揚婉轉的昆曲唱腔。20秒唱罷,全場掌聲響起,活動氣氛也推向了高潮。

  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團組會(hui) 議,一問一答間,逐漸勾勒出江蘇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的生動圖景。

  每一個(ge) 發言,都緊貼實際;每一段表達,都飽含激情。話履職、談發展,代表們(men) 信心滿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