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評論員觀察)
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才能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
“人造太陽”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ti) 運行403秒,對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yi) ;“愛達·魔都號”正式命名交付,自此中國人可以乘坐國產(chan) 大型郵輪出海旅行;全球首條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聯網主幹通路正式開通,為(wei) 我國建設超高速下一代互聯網提供技術儲(chu) 備……回望2023年,我國科技創新捷報頻傳(chuan) ,大國重器頻頻上新,為(wei)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寫(xie) 下生動注腳,為(wei) 加速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強大支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是先進生產(chan) 力的集中體(ti) 現和主要標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就要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以科技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欲致其高,必豐(feng) 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當下,圍繞科技製高點的競爭(zheng) 空前激烈,我們(men) 愈發清晰地認識到: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唯有加強原創性科技創新,才能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唯有加強顛覆性科技創新,才能超越原有技術並產(chan) 生替代,以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從(cong) 高端芯片、工業(ye) 母機,到開發平台、基本算法,再到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才能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奠定基礎、提供支撐。
科學技術隻有應用到生產(chan) 過程中,才會(hui) 轉化為(wei) 現實的、直接的生產(chan) 力。我們(men) 掌握5大門類、20個(ge) 專(zhuan) 業(ye) 、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最終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製造業(ye) 的明珠”,使C919順利投入商業(ye) 運營;我們(men) 不斷推進結構創新和電化學體(ti) 係創新,動力電池出貨量領跑全球。相關(guan) 案例充分說明:創新成果不能停留於(yu) “實驗室”,而要運用於(yu) “生產(chan) 線”;科技發明不能存放於(yu) “書(shu) 架”,而要走上“貨架”。既重視“從(cong) 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更關(guan) 注“從(cong) 1到無窮”的成果轉化應用,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ti)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才能推動科技創新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我們(men) 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新產(chan) 業(ye) 是重點任務。目前,我國基本構建了規模大、體(ti) 係全、競爭(zheng) 力較強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但一些產(chan) 業(ye) “大而不強”“全而不優(you) ”的問題依然存在。站在新的起點上,必須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一方麵,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陣地,要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另一方麵,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通過轉型升級,也能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部分,要讓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得到更廣泛應用,推動產(chan) 業(ye) 向中高端邁進,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jue) 勝未來。縱觀人類發展史,創新始終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提升的關(guan) 鍵因素。從(cong) 蒸汽機的發明開啟工業(ye) 革命大門,到電話、電燈的應用拉開電氣時代序幕,再到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帶來信息社會(hui) ,一次次顛覆性的科技革新,帶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大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躍升。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ge) “牛鼻子”,以新質生產(chan) 力開辟發展新賽道、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you) 勢,我們(men) 定能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3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