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中國築牢織密公衛防護網(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

發布時間:2024-03-14 10: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疾病預防控製工作與(yu) 人民健康福祉息息相關(guan) 。2021年5月,國家疾病預防控製局(以下簡稱“國家疾控局”)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我國公共衛生體(ti) 係改革邁出關(guan) 鍵一步。兩(liang) 年多來,中國的疾控體(ti) 係建設有哪些新變化?疾控工作有哪些比較重大的進展?在遏製重大傳(chuan) 染病方麵麵臨(lin) 怎樣的情況?日前,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做出了回應。

  

  建成20支突發急性傳(chuan) 染病防控隊

  監測預警更加靈敏、應急處置更加有效、技術手段更加先進、綜合監督更加有力、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氣——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民生主題記者會(hui) 上,王賀勝用五個(ge) “更加”總結了國家疾控局成立以來在疾控體(ti) 係建設方麵取得的成績。

  在監測預警方麵,王賀勝介紹,國家疾控局從(cong) 健全製度機製、拓展監測渠道、規範評估預警、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等方麵持續發力,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體(ti) 係,拓展形成了哨點醫院監測、病毒變異監測、城市汙水監測等10個(ge) 子係統,強化了部門間信息通報和數據共享,為(wei) 提前預判疫情流行態勢,提早部署、有效應對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應急處置方麵,“全國已建成20支國家突發急性傳(chuan) 染病防控隊,不管哪個(ge) 地方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都能第一時間派出國家隊支援。”王賀勝介紹,去年12月甘肅積石山地震發生後,甘肅和青海承建的3支國家隊立即趕到災區,協助和指導開展臨(lin) 時安置點的環境消毒殺菌、傳(chuan) 染病監測、風險評估、飲用水監測等工作,助力實現災後無大疫。“我們(men) 還將新建5支國家隊,並且在全國所有市、縣建設基層應急小分隊,進一步提高傳(chuan) 染病應對處置的能力和水平。”王賀勝說。

  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平均報告時間從(cong) 5天縮短到4個(ge) 小時;國家層麵建立了72小時內(nei) 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ti) 的技術體(ti) 係;建立全國電話流調係統,啟用“95120”專(zhuan) 用流調號碼,有效提升流調工作效率……王賀勝介紹,我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術,提升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與(yu) 此同時,國家疾控局持續加強衛生健康綜合監督體(ti) 係建設,提高基層執法信息化水平,推進實現智能化監管,不斷提升監督執法能力;開展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製度試點,對醫療機構傳(chuan) 染病防治、公共衛生等與(yu) 公眾(zhong) 健康息息相關(guan) 的領域,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去年,全國累計開展監督檢查430萬(wan) 次,及時查處違法行為(wei) ,有效維護群眾(zhong) 的健康權益。

  在科普宣教上,據介紹,國家疾控局持續開展公共衛生風險評估,結合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傳(chuan) 染病防控、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重要節假日疾病防控等熱點話題,及時主動發布指引指南和健康提示,組織專(zhuan) 家宣傳(chuan) 解讀,有效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推動提高公眾(zhong) 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努力營造群防群控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多種傳(chuan) 染病發病率降至曆史最低

  中國瘧疾感染病例減少至零;結核病的發病率穩步下降,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以上;麻疹、乙腦、流腦等疫苗可預防的多種傳(chuan) 染病發病率降至曆史最低水平;包蟲病、蛔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疫情明顯下降,全麵邁向控製或消除的新階段……一係列數據顯示,中國在遏製重大傳(chuan) 染病、改善人民群眾(zhong) 健康水平方麵取得顯著成效。

  傳(chuan) 染病防控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安全穩定。王賀勝介紹,繼消滅天花、消除絲(si) 蟲病、脊髓灰質炎、新生兒(er) 破傷(shang) 風之後,經過不懈努力,2021年中國又消除了瘧疾,結束了這一嚴(yan) 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點傳(chuan) 染病肆虐千年的曆史,在中國公共衛生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也為(wei) 全球公共衛生事業(ye) 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hui) 的高度讚譽。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瘧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的3000萬(wan) 減少至零,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ju) 。

  “目前,艾滋病、結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蟲病等重大傳(chuan) 染病都得到有效控製。”王賀勝介紹,艾滋病經輸血和血製品傳(chuan) 播基本阻斷,母嬰傳(chuan) 播和注射吸毒傳(chuan) 播降至曆史最低水平,感染者抗病毒治療成功率達到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體(ti) 處於(yu) 低流行水平;病毒性肝炎新發感染者數大幅減少,通過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普及乙肝疫苗接種,5歲以下兒(er) 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控製在1%以下,保護了數以千萬(wan) 的兒(er) 童免於(yu) 感染。

  “我們(men) 也清醒認識到,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發生風險仍然持續存在,鞏固傳(chuan) 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務仍然艱巨,防控形勢依然嚴(yan) 峻。”王賀勝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繼續做好重點傳(chuan) 染病防控”,國家疾控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不斷總結經驗,完善防控體(ti) 係,優(you) 化防控策略,鞏固提升防控成效,最大程度降低傳(chuan) 染病對人民群眾(zhong) 健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積極防範應對可能的“X疾病”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就“X疾病”暴發的可能性發出警告,稱新的病原體(ti) 和流行病的暴發“隻是時間的問題,而不是是否會(hui) 暴發的問題”。

  如何防範“X疾病”可能帶來的危害?

  王賀勝表示,所謂“X疾病”,並不代表某一種具體(ti) 的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體(ti) 引發,可能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傳(chuan) 染病。“X疾病”最主要的特點是高致命、傳(chuan) 染快、易變異,它的發生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很難對“X疾病”的病原體(ti) 以及發生的時間、地點來進行預測。各國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受全球氣候加速變化、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病原跨物種傳(chuan) 播頻繁發生等因素影響,由“X疾病”引發全球大流行的風險在持續增加。

  “雖然‘X疾病’的發生很難避免,但由此引發的大流行是可以防範和應對的。”王賀勝表示,國家疾控局將認真總結借鑒新冠疫情的防控經驗,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提前謀劃,打好主動仗,以準備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傳(chuan) 染病大流行的不確定性,具體(ti) 而言,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ti) 係,堅持依法防控,優(you) 化資源配置,完善平急轉換的工作機製;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體(ti) 係,強化傳(chuan) 染病風險評估,提升早發現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ti) 係,加強應急隊伍演練,做好相關(guan) 物資儲(chu) 備,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科學防控體(ti) 係,加大科研投入,推進傳(chuan) 染病大流行的前瞻性研究,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五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控體(ti) 係,完善部門聯動機製和基層治理機製,廣泛開展科普宣教,全麵提升公眾(zhong) 健康意識和疾病防控能力水平。

  “傳(chuan) 染病流行沒有國界,防範應對全球傳(chuan) 染病大流行需要國際社會(hui) 共同努力,攜手同行。”王賀勝表示,疾控部門將積極參與(yu) 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與(yu) 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國家的合作,為(wei)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