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線調研:耕海牧漁,向海洋要食物

發布時間:2024-03-14 15:1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位於(yu) 廣東(dong) 湛江市東(dong) 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yang) 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時指出,中國是一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cang) ”。種業(ye) 是現代農(nong) 業(ye) 、漁業(ye) 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yang) 殖裝備和智慧漁業(ye) ,推動海洋漁業(ye) 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藍色糧倉(cang) ”,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牧場。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推動傳(chuan) 統漁業(ye) 向現代漁業(ye) 轉型升級,更對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居民健康飲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yi) 。廣東(dong) 作為(wei) 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和條件。為(wei) 此,本報記者實地調研湛江海洋牧場。

  廣東(dong) 湛江,水天交織下,各式魚類遊來遊去、水上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如火如荼……近年來,這裏大力發展海洋漁業(ye) ,培育現代海上繁育全產(chan) 業(ye) 鏈。

  “恒興(xing) 蝦苗的成活率高,養(yang) 得好的,每畝(mu) 收益超過1萬(wan) 元很正常。之前我租了一口塘給別人養(yang) ,18畝(mu) 的塘出蝦1.5萬(wan) 斤,賺了30萬(wan) 元哩。”在廣西北海黨(dang) 江鎮,養(yang) 殖戶老岑一邊打撈蝦,一邊開心地說。

  老岑口中的恒興(xing) 蝦苗,就來自廣東(dong) 湛江。湛江,三麵臨(lin) 海,2.05萬(wan) 平方公裏海域麵積,具有打造“藍色糧倉(cang) ”的天然優(you) 勢。這裏培育的種苗,不僅(jin) “遊”到了廣西,更“遊”到了全國各地,幫助一個(ge) 個(ge) 鄉(xiang) 鎮、村莊和村民,通過水上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實現增收致富。

  研發選育良種

  建設種業(ye) 基地

  “必須從(cong) 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進入湛江東(dong) 海島,沿途是大大小小的蝦苗場和種苗基地。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yang) 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就建在這裏,其中南美白對蝦的保種池就有百餘(yu) 座。

  “種蝦育種要十分謹慎,燈光、水溫、飼料等都必須嚴(yan) 格控製,稍有不慎,一池的種蝦就浪費了。”在育種中心,記者跟隨技術員胡一丞經過兩(liang) 道消毒門後,來到了做育種實驗的全封閉空間。

  每檢查完一隻種蝦,胡一丞就要做一次消毒,接著才能對其他種蝦進行檢查;在每一個(ge) 保種池沿邊上,他都貼上標簽,標上種蝦的家係號碼和檢查日期。

  “發展‘藍色糧倉(cang) ’,首先要培育好‘種子基地’。”恒興(xing) 集團分管種苗業(ye) 務的副總裁莫爵君介紹,在我國,優(you) 質種蝦資源較少,深遠海養(yang) 殖業(ye) 的發展麵臨(lin) 很多挑戰。要想打破南美白對蝦發展瓶頸,莫爵君說,“必須從(cong) 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2002年,科技部、原農(nong) 業(ye) 部把對蝦抗病毒選育工作納入了國家863計劃項目,由恒興(xing) 集團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yang) 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建設,開展南美白對蝦、軍(jun) 曹魚、石斑魚等水產(chan) 動物的育種研發工作。此後,基地又與(yu) 中山大學聯手開展研究工作。

  “生物育種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莫爵君說,從(cong) 立項到突破,從(cong) 育種實驗室的建設到養(yang) 殖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曆經近10年的摸索,經過1代群體(ti) 選育和5代家係選育,最終在2011年取得突破,成功選育出“中興(xing) 1號”。

  “這是國內(nei) 首個(ge) 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國家蝦蟹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建國說,它的誕生填補了國內(nei) 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良種的空白,與(yu) 引進南美白對蝦相比,“中興(xing) 1號”抗病評價(jia) 指數提高47.22%,養(yang) 殖成活率提高約20%。

  目前,南方基地占地麵積300畝(mu) ,有親(qin) 本選育養(yang) 殖池150畝(mu) ,育苗水體(ti) 2萬(wan) 立方米,是集種苗、水產(chan) 飼料、養(yang) 殖、動保等於(yu) 一體(ti) 的綜合研發平台,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紅螯螯蝦、金鯧魚等。其中,年選育對蝦親(qin) 蝦10萬(wan) 對,蝦苗80億(yi) 尾,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qin) 本選育基地,先後被評為(wei) 國家級南美白對蝦良種場、全國現代漁業(ye) 種業(ye) 示範場。

  如今,在南美白對蝦產(chan) 業(ye) 帶動下,湛江正逐漸成為(wei) 全國水產(chan) 種業(ye) 培育基地,2023年,湛江南美白對蝦育苗1600多億(yi) 尾,全國每5隻南美白對蝦中,就有3隻來自湛江。2023年,湛江水產(chan) 總產(chan) 量達128.5萬(wan) 噸,總產(chan) 值近300億(yi) 元。

  創新養(yang) 殖方式

  促進增收致富

  “不斷精選出適合不同地區養(yang) 殖的親(qin) 蝦品係”

  好苗出好蝦,選育之後看養(yang) 殖。俯瞰恒興(xing) 集團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漁業(ye) 有限公司的萬(wan) 畝(mu) 蝦塘養(yang) 殖基地,與(yu) 藍天白雲(yun) 相映成趣,好一片海洋風光。在這裏,蝦苗遊出水箱,遊進蝦塘,進入快速生長期。

  行走在蝦塘間,莫爵君介紹起基地的養(yang) 殖方式:“高位池的養(yang) 殖密度比較大,水處理係統很嚴(yan) 格。水從(cong) 沉澱池過來,通過砂濾流進處理池,消毒後再進入蓄水塘中,整個(ge) 過程靠微生態製劑控製水質;而低位塘的養(yang) 殖密度不大,魚蝦混養(yang) ,魚吃掉蝦,再通過穩定藻相來控製水質,從(cong) 而達到生態平衡。”

  因為(wei) 生長周期短,目前在湛江,已有超過1.6萬(wan) 戶農(nong) 戶開始養(yang) 殖南美白對蝦。如今,淡化蝦苗等技術使對蝦更加適應各種生長環境,在內(nei) 蒙古、甘肅、寧夏等地逐步實現規模化養(yang) 殖,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

  “選育和保種規模逐步擴大,可達每年600個(ge) 家係,為(wei) 我們(men) 的研究帶來了諸多便利。”胡一丞說,“每年,‘中興(xing) 1號’都在不斷進行升級優(you) 化,以適應新的養(yang) 殖環境和條件。除此之外,基地把已經獲得的成果運用到多個(ge) 蝦苗培育中,深入細分領域,使研發的種苗和技術充分落地。”

  “現在,團隊不斷精選出適合不同地區養(yang) 殖的親(qin) 蝦品係,比如,根據養(yang) 殖條件,蝦苗細分出高抗係和快大係。高抗係適合大水麵低密度淡水混養(yang) 模式,大小均勻,抗病性強,養(yang) 殖成活率高;快大係則適合高密度精養(yang) 模式,生長速度快,養(yang) 殖穩定性強,近3年在珠三角養(yang) 殖成功率達90%以上。”胡一丞說。

  成果雖然明顯,但研究的腳步仍不停歇。2023年以來,基地的一連串計劃逐步推進:繼續與(yu) 中山大學合作開展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的應用;重點選育抗弧菌新品係,下一步擬申報國家水產(chan) 新品種審定……

  除了南美白對蝦,基地還堅持攻關(guan) 高檔海水魚育種技術,成功突破了石斑魚、金鯧魚、軍(jun) 曹魚、紅魚等10種特色魚類的育種育苗技術。2022年,恒興(xing) 集團與(yu)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無錫漁業(ye) 學院共同選育的水產(chan) 新品種紅羅非魚“中恒1號”經過全國水產(chan) 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hui) 審定通過。“我們(men) 希望這些良種能帶動群眾(zhong) 致富,讓更多人吃上海水養(yang) 殖這碗飯。”莫爵君說,“對於(yu) 選育工作而言,引進和發展新的選育技術、選育新品係、壯大育種人才隊伍、建設新平台,缺一不可。”

  莫爵君還盤算著加快對傳(chuan) 統網箱的優(you) 化升級,積極參與(yu) 智能化養(yang) 殖平台、養(yang) 殖工船的建設,努力帶動水產(chan) 產(chan) 業(ye) 上下遊協同發展;同時堅持“公司+基地+農(nong) 戶+標準+服務”的運作模式,通過產(chan) 業(ye) 幫扶,帶動農(nong) 戶增收致富,助推廣東(dong) 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升級技術裝備

  加強智能管理

  “要構建海洋牧場的大數據中心,發揮大數據的力量,促進集成和轉化”

  一邊是研究淡水養(yang) 海蝦,讓海蝦“遊”進內(nei) 陸;另一邊,湛江也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chan) 業(ye) 鏈,而這離不開技術和裝備的迭代升級。

  去年6月20日,廣東(dong) 目前規模最大的海上智能養(yang) 殖平台——“海威2號”順利下水,與(yu) “海威1號”共同在流沙海域組成海上智能化養(yang) 殖矩陣。

  “從(cong) 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曆時10個(ge) 月,‘海威2號’終於(yu) 完成建設。深遠海智能養(yang) 殖平台,讓深海養(yang) 殖更加安全平穩,對漁業(ye) 育種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廣東(dong) 海威農(nong)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介紹,“‘海威2號’是一種桁架形式的抗風浪綠色智能養(yang) 殖裝備,總投資3000萬(wan) 元,平時隻需三四個(ge) 人在平台上工作,將用於(yu) 養(yang) 殖鰵魚、軍(jun) 曹魚、鞍帶石斑魚等中高端海水魚,1個(ge) 周期可養(yang) 100萬(wan) —150萬(wan) 斤魚,年產(chan) 值有望達到7000萬(wan) 元。”劉定對海洋裝備升級帶來的前景信心滿滿……

  硬件升級,軟件也需跟上。“海威2號”的海上智能化養(yang) 殖管理係統,是由湛江灣實驗室科研團隊提供,係統集成分布式光纖聲學傳(chuan) 感器、主動聲呐、被動水聽器、水下立體(ti) 相機、溶解氧傳(chuan) 感器等設備,滿足養(yang) 殖平台結構健康監測、水質預測預警、養(yang) 殖生物量檢測、生長預測等智能養(yang) 殖需求,可節省人工成本60%。

  去年6月,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落成暨漁業(ye) 大數據中心啟用,進一步助力實現深遠海養(yang) 殖係統統一管理,加快漁業(ye) 數據的采集、存儲(chu) 和整合,避免形成“數據孤島”,為(wei) 漁業(ye) 大數據的發展奠定規範基礎。同時,湛江灣實驗室還開發深遠海養(yang) 殖知識庫係統,為(wei) 智能控製、精準作業(ye) 、養(yang) 殖預警等提供智能決(jue) 策支持。

  “海洋牧場本身就是一個(ge) 海上大工程裝置,可以以海洋牧場為(wei) 牽引,承載科研機構、企業(ye) 、人才、項目落地。”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灣區經濟與(yu) 產(chan) 業(ye) 規劃研究所所長、主任研究員安然說,“要構建海洋牧場的大數據中心,發揮大數據的力量,促進集成和轉化。”

  健全配套產(chan) 業(ye)

  提升服務水平

  “帶動冷藏加工、網箱製造、配合飼料、陸基服務等產(chan) 業(ye) 鏈日趨完善”

  拆開包裝,無須解凍,放入沸水中煮60秒,一份預製菜白灼蝦就可以上桌了。從(cong) 粗加工升級為(wei) 深加工,預製菜產(chan) 業(ye) 新賽道為(wei) 湛江海洋牧場建設注入新動力。

  “種業(ye) 、養(yang) 殖等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要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到很多方麵,比如,推動加工產(chan) 業(ye) 發展、開展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基礎設施方麵要跟上,包括碼頭、冷庫、冷鏈物流等。”湛江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水產(chan) 養(yang) 殖科科長孫誠誌說,湛江依托資源稟賦,在水產(chan) 養(yang) 殖方麵具有比較優(you) 勢,下一步要加快水產(chan) 育、繁、推一體(ti) 化良種體(ti) 係的建設,推動漁業(ye) 裝備轉型升級和智慧漁業(ye) 的發展,加快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向深遠海拓展養(yang) 殖空間。

  現階段,圍繞漁業(ye) 生產(chan) 的種苗、養(yang) 殖、加工、流通等環節,湛江已形成了飼料生產(chan) 、生物藥物、裝備製造、包裝運輸、專(zhuan) 業(ye) 服務、休閑漁業(ye) 等多行業(ye) 於(yu) 一體(ti) 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成為(wei) 湛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湛江海洋牧場的發展,還帶動冷藏加工、網箱製造、配合飼料、陸基服務等產(chan) 業(ye) 鏈日趨完善,水產(chan) 品銷售網點分布於(yu) 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孫誠誌說,當前,湛江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如火如荼,隨著規模的擴大,如何籌措資金將是涉海企業(ye) 麵臨(lin) 的一個(ge) 問題。

  去年以來,湛江市相繼出台的《湛江市金融支持預製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湛江市金融支持水產(chan)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場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等相關(guan) 政策文件,引導金融機構成立海洋金融服務中心等專(zhuan) 營機構,開通針對現代化海洋牧場相關(guan) 企業(ye) 和項目的授信、審批、理賠等“綠色通道”,形成更精準的海洋金融產(chan) 品服務組合拳。

  “多數涉海企業(ye) 的主要融資渠道仍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wei) 主,利用股票、公司債(zhai) 券等多層次、多樣化資本市場融資較少。”湛江市金融工作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劉誌紅表示,當前,湛江市金融工作局正不斷完善上市服務體(ti) 係、政策支撐體(ti) 係和孵化培育體(ti) 係,積極推動和引導轄內(nei) 涉海企業(ye) 抓住發展機遇,拓寬海洋牧場相關(guan) 企業(ye) 投融資渠道,下一步將集聚更多金融資源,支持湛江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如今,越來越多的海上大裝備、大平台在湛江下水、向深海挺進……激發海洋經濟藍色動能,唱響新時代的海洋牧歌,深耕藍色國土大有可為(wei)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