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三晉大地 服務轉型發展
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時的囑托,我省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ti) 統籌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ti) 部署實施。這為(wei) 我省高校更好地服務全省各地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
圍繞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戰略定位,著眼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一體(ti) 化,我省高校大膽探索、積極作為(wei) ,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與(yu) 區域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貢獻更大力量。
主動深度融入,在服務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轉型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省把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振興(xing) 、實施高等教育“百億(yi) 工程”,作為(wei) 未來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我省高校正積極行動,搭建創新平台,培育創新團隊,在全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瞄準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全力推進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山西大學將“深度融入區域創新體(ti) 係”作為(wei) 推動發展的“三大任務”之一,堅持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作為(wei) 最高追求,充分發揮學科優(you) 勢,先後與(yu) 全省各市在能源、化工、醫藥、計算機、大數據、生態環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諸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與(yu) 山西焦煤、山西交控、大地集團等國有企業(ye) 積極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共建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積極承擔山西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計劃“揭榜掛帥”項目,努力在服務中作貢獻,在貢獻中求發展。
1月29日,山西大學與(yu) 山西臣功固廢綜合處置利用有限公司合作的年消納6000噸“電解鋁廢渣資源化高值利用”中試項目在興(xing) 縣正式投產(chan) 運行。該項目是2022年5月山西大學與(yu) 呂梁市全麵合作協議簽訂之後的落地項目,自2022年7月選址,8月開工,曆經18個(ge) 月全麵建成投產(chan) 。“該項目的投產(chan) 運行,標誌著固廢資源化利用向鏈接新能源產(chan) 業(ye) 邁出了關(guan) 鍵性一步。”這樣的好消息令人振奮。負責該項目的山西大學程芳琴教授團隊還攻克了煤矸石煤泥清潔高效利用相關(guan) 技術瓶頸,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實現了煤泥固硫成型、煤矸石發電等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該技術已在我省推廣應用,為(wei)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和山西轉型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山西大同大學與(yu) 大同市堅持校地共生、聯動發展,深化務實合作,亮點紛呈。雙方合作成立了市校融合發展統籌協調工作專(zhuan) 班,製定了項目清單,該校還專(zhuan) 門成立了服務大同工作機構,建立了工作月報製度和常態化對接機製,確保合作落地。同時,該校遴選出首批142名專(zhuan) 家學者,組建了涵蓋14個(ge) 領域的服務地方專(zhuan) 家智庫;組織18個(ge) 學院和部門的100餘(yu) 名教師,組建了22個(ge) 課題調研團隊,逐個(ge) 與(yu) 大同市提出的“12+N”發展課題調研組牽頭單位對接聯係;與(yu) 市能源、文旅、教育、醫療等領域62個(ge) 合作單位建設產(chan) 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yang) 基地40個(ge) ,選聘行業(ye) 導師200餘(yu) 名;編印了《大同大學產(chan) 學研合作服務手冊(ce) 》,匯聚全校30餘(yu) 個(ge) 重點研發機構和40多個(ge) 重點服務團隊,全麵覆蓋大同市十大產(chan) 業(ye) 發展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hui) 民生領域服務需求;作為(wei) 聯合建設單位,深度參與(yu) 高速飛車山西省實驗室建設等,市校深度融合發展正呈現嶄新局麵。
奮力科技創新,攻關(gua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高校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我省高校主動出擊,勇敢擔責,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以新質生產(chan) 力推進全省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太原理工大學努力承擔更多國家級“大項目”,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推動學科“大交叉”、組建“大團隊”開展科技攻關(guan) ,大力推進目標導向的原創性、引領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努力產(chan) 出更多推動國家和山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成果”,進一步麵向山西“111工程”和14大產(chan) 業(ye) 集群,與(yu) 大型企業(ye) 強強聯合,共建聯合研發平台,在山西全境布局成果轉化中心;積極推動懷柔實驗室設立山西基地,並與(yu) 該基地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打造該領域技術與(yu) 人才匯聚地等。
該校李晉平和楊江峰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利用人工合成的沸石材料,開發出全球首套移動撬裝式低濃度煤層氣富集提濃裝置,該技術目前已實際應用,解決(jue) 了煤礦開采過程中低濃度瓦斯難以利用的難題,填補了2%到8%低濃度瓦斯利用空白,為(wei) 煤礦安全生產(chan) 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寇子明教授團隊的“傾(qing) 斜帶式輸送機膠帶安裝更換關(guan) 鍵技術與(yu) 裝備”項目研究成果,解決(jue) 了相關(guan) 作業(ye) 中存在的諸多瓶頸,項目核心發明專(zhuan) 利已在我省及新疆、內(nei) 蒙古、寧夏、河南、安徽、陝西等多個(ge) 省區多家煤礦應用推廣,不但縮短了作業(ye) 時間,而且實現了切割膠帶時零排放,保障了煤礦安全生產(chan) ,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雙豐(feng) 收。
中北大學大力推進實施《服務山西轉型發展行動五年計劃》,在晉城市設立了先進材料與(yu) 智能裝備研究院,在運城市、晉中市、長治市、忻州市設立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與(yu) 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共建中北信創產(chan) 業(ye) 基地,與(yu) 山西百信共建山西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研究院和信創產(chan) 業(ye) 學院,與(yu) 長城計算機公司、建設銀行山西分行共同打造“1+1+1”信創產(chan) 業(ye) 生態聯盟,與(yu) 山西航產(chan) 集團共建航空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和通航產(chan) 業(ye) 學院,27個(ge) 創新項目已入駐晉創穀(太原)……“近五年,學校科技成果在我省轉化100餘(yu) 項,服務企業(ye) 500餘(yu) 家,有效解決(jue) 技術難題800餘(yu) 項。”該校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麵向我省鋁鎂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該校王強教授團隊圍繞“高性能鋁鎂合金結構件鑄鍛複合成形開發與(yu) 應用”,開展了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相關(guan) 成果已在眾(zhong) 立法蘭(lan) 、晉西工業(ye) 集團等企業(ye) 應用,建成鋁鎂複雜構件擠壓成形生產(chan) 線3條,企業(ye) 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該校秦品樂(le) 教授團隊主持的“智能礦山雲(yun) 平台關(guan) 鍵技術研究”項目,突破6項關(guan) 鍵問題國產(chan) 化技術,形成樣機、算法、係統及服務17項,建立起煤機裝備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雲(yun) 平台,助力我省實現了智能化采煤工作麵減人60%、煤礦單班入井人數減少10%—20%的目標,實現了井下“三無一減”(無安全事故、無人值班、無人巡檢、配置減員)和提質增效。
精準發力探索,開辟“特”“優(you) ”產(chan)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直是總書(shu) 記的牽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時強調,“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氣候多樣,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jue) 定了山西農(nong) 業(ye) 的出路在於(yu) ‘特’和‘優(you) ’。”
著眼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是山西大學科研人員多年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以山西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研究對象,山西大學李卓玉教授團隊首次從(cong) 山西特色資源穀糠中獲得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過氧化物酶和多酚提取液,為(wei) 促進穀物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打開了新天地。該校分子科學研究團隊以連翹、黃芩為(wei) 原料,在平定、晉城、臨(lin) 汾開發功能性茶產(chan) 品,首批訂單達到1000萬(wan) 元,現每年野生連翹茶產(chan) 量約2500公斤,產(chan) 值約1200萬(wan) 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民致富開辟了新路徑。
近年來,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與(yu) 地方政府合作,精準發力,在全省創建了大同黃花、忻州雜糧、渾源(恒山)黃芪、曲沃果蔬、陽高番茄、陽泉富硒等21個(ge) 各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研究院,圍繞地方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600餘(yu) 名科研人員合力攻關(guan) ,努力推動地方將資源稟賦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經濟優(you) 勢。2022年,該校與(yu) 陽高縣政府合作共建陽高番茄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創新番茄種植模式,首次在雁北寒冷的冬季讓西紅柿“紅”了,實現了秋冬茬日光溫室番茄栽培“零”的突破,研究院創建的區域品牌“陽高紅西紅柿”獲批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目前,西紅柿已是陽高縣的主導產(chan) 業(ye) ,種植麵積1.1萬(wan) 餘(yu) 畝(mu) ,產(chan) 值2億(yi) 元以上,還帶動了周邊縣區西紅柿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除了“產(chan) 業(ye) 研究院育產(chan) 業(ye) ”,山西農(nong) 大還創造了“示範村建設樹樣板”校地合作服務地方經濟新模式。“2019年開始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建設行動,對接‘特’‘優(you) ’農(nong) 業(ye) 戰略,組建了20個(ge) 專(zhuan) 家團隊,投入98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在全省選定了包括丈河村在內(nei) 的9個(ge) 村,建設可推廣、可複製、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探索出不同類型鄉(xiang) 村的振興(xing) 路徑。”山西農(nong) 大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陵川縣附城鎮丈河村,是山西農(nong) 大與(yu) 陵川縣合作共建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從(cong) 2019年開始,該校協調組織學校農(nong) 學、植保、園藝、動科等多個(ge) 學院的5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教師,成立了項目團隊,建立起專(zhuan) 家大院,從(cong)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nong) 業(ye) 結構、鄉(xiang) 村文化、人居環境、鄉(xiang) 村治理等各個(ge) 方麵,總體(ti) 規劃,科學融合,引導發展康養(yang) 新業(ye) 態。項目實施以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萬(wan) 元,丈河村獲批“全國生態文化村”和“中國慢生活休閑體(ti) 驗村”等稱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實現了地方經濟成功轉型。(記者李林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