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醫養結合1+1>2,江蘇沛縣求解農村養老難題

發布時間:2024-03-19 16:35: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走進江蘇徐州沛縣敬安鎮的靜安護理院,園林式院落曲徑通幽,紅瓦白牆整齊劃一。春日晴方好,老人們(men) 或在頤養(yang) 農(nong) 院曬著太陽,或在生活走廊嘮嘮家常……

  “起居室平時作為(wei) 養(yang) 老房,老人身體(ti) 不適就會(hui) 成為(wei) ‘臨(lin) 時病房’;鎮衛生院的專(zhuan) 科醫生每天輪流到護理院查房,結束後再回到原工作崗位;住在這裏,老人們(men) 既接受生活照料,又接受身體(ti) 和心理治療……”敬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兼靜安護理院院長郭磊說。

  在沛縣,像這樣的醫養(yang) 結合機構共有11家,鄉(xiang) 鎮衛生院院長兼任養(yang) 老院院長已不是新鮮事。這是當地整合養(yang) 老和醫療資源,求解農(nong) 村地區養(yang) 老難題的探索。2023年年底,沛縣入選首批全國醫養(yang) 結合示範縣(市、區)。對當地“醫養(yang) 結合”4年來的實踐成效,人民網近日進行了調研。

  從(cong) 難以為(wei) 繼到“一床難求”

  在過去,農(nong) 村常規養(yang) 老院缺少專(zhuan) 業(ye) 的醫療照護,住的多為(wei) 村裏的“五保戶”,用“五保金”勉強維持;鄉(xiang) 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由於(yu) 住院功能缺失等因素,大多虧(kui) 損運營。

  這是沛縣新型醫養(yang) 結合機構出現以前的普遍困境。2020年,該縣啟動鄉(xiang) 鎮衛生院轉型醫養(yang) 結合機構試點,由鄉(xiang) 鎮衛生院“托管”敬老院。在敬安鎮敬老院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靜安護理院,成為(wei) 徐州市首家由衛生院、養(yang) 老院兩(liang) “院”融合而來的醫養(yang) 結合機構。

  “每個(ge) 房間均配備呼叫係統、中心供氧係統、三搖護理病床等專(zhuan) 業(ye) 醫療設施,護理人員24小時服務,小病在護理院治療,大病轉診到衛生院。”郭磊說。

  “醫養(yang) ”無縫對接的服務,吸引來不少有需求的老人。截至目前,靜安護理院常住失能老人已從(cong) 開院時的48人增加到158人,部分還是徐州市內(nei) 其他縣區的老人。“每天都有很多谘詢電話,早就‘一床難求’了。”郭磊說。

  在沛縣,除了“托管”模式,醫養(yang) 結合還有另一種“解法”。朱寨鎮閆集衛生院曾因遠離鎮政府駐地,一度難以維持正常運營。2023年6月,該院轉型為(wei) 康養(yang) 中心,尋求“自救”。

  92歲的退休教師閻光,是閆集康養(yang) 中心的第一批“住戶”。他說:“在這裏,生活有人照顧,吃藥有人提醒,身體(ti) 健康狀況有專(zhuan) 人監測,還能跟老夥(huo) 計們(men) 下下棋、打打牌,日子過得舒心,兒(er) 女們(men) 也放心。”

  “農(nong) 村失能老人居家養(yang) 老有諸多不便,一來大多兒(er) 女不在身邊,二來請護工費用較高,入住醫養(yang) 服務中心,再合適不過。”閆集康養(yang) 中心負責人趙峰說,目前中心共有50多位失能老人常住,其中獨居老人占了近一半。

  “經濟賬”和“民生賬”

  老人們(men) 獲得了更好的醫護條件,是否意味著要承擔更多費用?沛縣衛健委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老人入住常規養(yang) 老院,僅(jin) 能滿足日常基本的生活需求,個(ge) 人繳納的費用在每月3000元左右;而入住醫養(yang) 結合護理院,參與(yu) 失能等級評定,個(ge) 人繳納的費用可低至每月1500元。

  這得益於(yu) 當地政府配套出台的“長護險”政策,沛縣把失能老人護理費用納入醫保範圍,入住老人可以申請失能等級評定。符合“長護險”補貼政策的重度失能老人,每月可獲補貼2460元,中度失能老人每月補貼1545元。符合“三無”“五保”等政策的特困老人,還能得到進一步費用減免。即使是完全自理的康養(yang) 老人,每月2600元的入住費用,也低於(yu) 常規養(yang) 老院。

  這還隻是“經濟賬”。原衛生院閑置的醫療器械得以再利用,鄉(xiang) 鎮衛生院開辟了新業(ye) 務,附近老人的醫養(yang) 難題得到解決(jue) ,這一舉(ju) 三得則是實實在在的“民生賬”。

  據了解,2022年,沛縣成立醫養(yang) 結合工作專(zhuan) 班,把該項目列入民生實事工程,投資3.7億(yi) 元,新建麵積6.4萬(wan) 平米,改建麵積4200平米,新增護理床位1800張。截至目前,該縣共建設醫養(yang) 結合機構11家,全部正常運營。

  對於(yu) 醫養(yang) 結合機構而言,雖然增加了醫療資源投入,但隨著入住老人增多,成本逐漸攤薄,收支情況開始好轉。被托管前,敬安養(yang) 老院長期入不敷出,而托管後第三年,靜安護理院已實現約25萬(wan) 元的年終結餘(yu) 。“經測算,入住人員達到40人以上,基本可以實現收支平衡。”沛縣衛健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堅持“公益優(you) 先、醫養(yang) 一體(ti) ”原則,當地政府的大力布局,也引來了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而今,沛縣福星夕陽紅護理院床位數量已達200張,嘉華護理院、華康護理院建成後將新增床位800餘(yu) 張,這些都是民營醫養(yang) 結合護理機構。

  關(guan) 鍵在融成一套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yi) ,占全國總人口的21.1%,邁入中度老齡社會(hui) 。其中,鄉(xiang) 村率先進入深度老齡社會(hu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和難點在鄉(xiang) 村。

  作為(wei)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蘇北農(nong) 業(ye) 縣,沛縣同樣感受到日益嚴(yan) 峻的農(nong) 村老齡化和養(yang) 老壓力。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該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20.73萬(wan) 人,占比19.97%,其中,中重度失能老人超過1.25萬(wan) 人。

  “醫養(yang) 融合可以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村地區‘衛生院不能長住、養(yang) 老院不能醫病’的‘兩(liang) 張皮’問題。”在沛縣衛健委副主任張友印看來,此舉(ju) 能化解基層養(yang) 老、衛生機構獨立發展時的內(nei) 外交困局麵,為(wei) 農(nong) 村老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醫養(yang) 難題找到一個(ge) 新出路。

  在張友印看來,如何將醫療資源和養(yang) 老資源有效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是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

  首先是機構的融合。沛縣通過衛生院“托管”養(yang) 老院以及衛生院自主轉型兩(liang) 種方式打造醫養(yang) 結合型護理院,“兩(liang) 院”人員融合、資源共享,成本和收益各自獨立核算,實現了醫療服務與(yu) 養(yang) 老服務融合。

  其次是人員的整合。在自願的前提下,沛縣將原衛生院的部分醫生、護士轉入護理院,並鼓勵衛生院醫護人員參加護理院的日常工作,確保醫養(yang) 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果。同時與(yu) 第三方機構簽訂協議,聘請護工共同保障護理院正常運營。

  “自願去護理院服務的醫護人員,除了每月固定在衛生院領基本工資外,到年底還可以拿到由護理院分配的績效。”郭磊說,此舉(ju) 既減輕了機構的人員成本,同時對基層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一筆額外收入。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