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台三年行動計劃 打造“水運江蘇” 邁向“水運強省”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充分發揮江蘇海江河湖聯動的特色優(you) 勢,進一步推動水運聯網、補網、強鏈,加快建設暢通高效的內(nei) 河航道網、協同一體(ti) 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網,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實現由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高質量轉變。
根據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包括打造暢通高效的內(nei) 河航道網、打造協同一體(ti) 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打造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網、提升運輸船舶現代化水平、提升水運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水運智慧化發展水平、推動水運綠色低碳轉型等。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6年,我省基本形成“聯網暢通、通江達海、優(you) 質高效、保障有力”的“兩(liang) 縱五橫”高等級航道網,形成長江幹線橫穿東(dong) 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的“十字形”二級以上航道主軸,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功能更加完善,特色化多式聯運和水運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水運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航道標準化、網絡化水平方麵,建成二級(準二級)及以上航道裏程超1100公裏,三級及以上幹線航道裏程達到2800公裏,通達全省87%以上的縣(市、區),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核心通道全麵貫通;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打造成為(wei) 全國內(nei) 河航運標杆。
港口大型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方麵,港口綜合通過能力超28億(yi) 噸,建成連雲(yun) 港港40萬(wan) 噸深水航道,沿海10萬(wan) 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到33個(ge) ,沿江5萬(wan) 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達到149個(ge) 。
海江河、公鐵水聯運方麵,集裝箱近遠洋航線覆蓋60%以上的重要貿易國家和地區,內(nei) 河集裝箱運量力爭(zheng) 達到200萬(wan) 標箱,全省沿江沿海10個(ge) 港口18個(ge) 重點港區規劃有鐵路專(zhuan) 支線、10個(ge) 重點港區實現鐵路專(zhuan) 支線進港。
船舶現代化水平方麵,運輸船舶進一步向環保高效轉型,純電動內(nei) 河集裝箱船舶投放量力爭(zheng) 達到17艘,力爭(zheng) 形成運力規模在200萬(wan) 載重噸以上、具有一定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海運戰略船隊。
水運服務保障能力方麵,航道養(yang) 護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完成省幹線航道清淤疏浚土方1000萬(wan) 立方米以上;船閘基礎設施本質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淮陰二線船閘擴容改造並啟動皂河一線、泗陽一線等危舊船閘改造工程;航道網運行效率明顯提升,全省運輸船舶平均待閘時間較2020年壓縮25%。
水運智慧創新發展方麵,全麵建成內(nei) 河幹線電子航道圖,完善基於(yu) 智能手機的船舶全航程可視化精確助航,推動全省船閘由區域集中控製向全網聯合調度邁進;全省擁有萬(wan) 噸級以上集裝箱泊位的港口重點生產(chan) 作業(ye) 環節100%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全省危險貨物碼頭實現100%安全生產(chan) 數字化管理,建成4—5個(ge) 四星級以上智慧港口。
水運綠色低碳轉型方麵,建成京杭運河、宿連航道等生態航道,創建2個(ge) 近零碳船閘、2個(ge) 近零碳水上服務區,打造一批“水運江蘇·美麗(li) 港航”品牌;綠色港口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船舶汙染物接收應收盡收,轉運處置率達到100%,主要港口和排放控製區內(nei) 靠港船舶岸電使用電量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王拓)
來源:新華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