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一次性補貼5萬元!山東85個縣開通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業務

發布時間:2024-03-21 16:28:00來源: 大眾日報

  近日,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郵政管理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擴麵提質的通知》。《通知》提出,為(wei) 推動城鄉(xiang) 客貨運輸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交郵”“交快”“郵快”融合,打造產(chan) 、供、運、銷一體(ti) 化全鏈條服務體(ti) 係,省級財政統籌500萬(wan) 元,按照先到先得原則,對符合申報條件的線路,每條給予5萬(wan) 元一次性補貼,同一縣(市、區)最高補貼10條線路。資金主要用於(yu) 客貨郵線路運營中車輛運行、設備購置更新、站點修繕提升等直接性支出。

  根據《通知》,山東(dong) 省推動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擴麵提質的主要建設內(nei) 容包括:依托農(nong) 村客運、城鄉(xiang) 公交等客運資源,提供郵政、快遞共同收寄、客車代運和循環配送等服務;依托城鄉(xiang) 貨運站場、貨運車輛等貨運資源,提供郵政、快遞集中配送、共同配送、預約配送等服務;拓展“農(nong) 村客貨郵+”模式,引入“直播帶貨”、普惠金融服務等,依托城鄉(xiang) 客貨運資源,提供城鄉(xiang) 貨運、縣域配送、郵政快遞統倉(cang) 共配、倉(cang) 配一體(ti) 化等服務。

  近年來,伴隨私家車的普及,農(nong) 村客運、城鄉(xiang) 公交的上座率不高,供大於(yu) 需。反之,伴隨網購的普及,鄉(xiang) 村快遞的運輸量逐年上升,受製於(yu) 運送“最後一公裏”的製約,快遞往往進不了村,村民需要去鄉(xiang) 鎮、縣城的代收點取貨,極不方便。基於(yu) 此背景,客運車輛經過“改裝”,將快遞送到“田間地頭”,成為(wei) 充分利用資源、一舉(ju) 多得的辦法。

  在山東(dong) ,客貨郵融合發展早已起步。自2021年起,山東(dong) 連續3年開展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建設,並納入省委“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和省政府“穩中求進”“進中提質”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省財政列支2200萬(wan) 元予以獎補。通過充分發揮城鄉(xiang) 交通運輸一體(ti) 化和“通村客車公交化”的資源優(you) 勢,采取客車捎帶、沿途直投的方式,為(wei) “快遞進村”特別是偏遠村莊提供兜底性保障,實現客貨郵融合與(yu) “快遞進村”互促互補,打造“政府主導、行業(ye) 融合、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樣板。近年來,山東(dong) 各地也相繼出台房租減免、車輛購置補貼、偏遠地區派件平衡基金等支持政策30餘(yu) 項,有效增強了市場主體(ti) 信心和活力。

  以省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無棣縣為(wei) 例,2021年9月,無棣建立起由1個(ge) 縣級供配中心、10個(ge) 鎮級服務中心和423個(ge) 村級服務站組成,覆蓋501個(ge) 村的全新快遞“村村通”三級網絡體(ti) 係。同時,引導快遞公司聯盟與(yu) 縣交運集團合作,整合業(ye) 務、人員、場地等,利用鄉(xiang) 村公交車閑置空間配送快遞,提高運營效益,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客貨郵融合不僅(jin) 打通了快遞進村的通道,也幫助當地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通過電商、直播帶貨、參加展會(hui) 等手段,打開了銷路,促進了農(nong) 民就地就業(ye) 和增收。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5個(ge) 縣開通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業(ye) 務,共運營線路707條,日均發送車次近6000次,構築起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工業(ye) 品下鄉(xiang) 雙向流通快捷通道。通過客貨郵融合發展,一方麵能有效減輕快遞物流企業(ye) “入村”運營負擔,實現城鄉(xiang) 公交由“政府輸血”到“自主造血”;另一方麵破解了偏遠鄉(xiang) 村百姓“取件難、寄件更難”的難題,寄發成本降低25%—35%。同時,通過典型選樹、示範引領,農(nong) 村電商、特色產(chan) 業(ye) 等得到有效帶動,發展出適應農(nong) 村電商、農(nong) 超對接、直供直銷的寄遞物流服務,形成了各類經營主體(ti) 牽頭推進的“樂(le) 快驛站”“快萊小鋪”“淄郵之家”等典型模式。部分區縣還開展進廠進企上門服務或駐點服務,為(wei) 農(nong) 村居民提供散小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包裝、運輸、推介營銷、代售等一體(ti) 化服務,帶動了農(nong) 民創業(ye) 增收,實現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雙豐(feng) 收”。(常青)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