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嗩呐班,引來近五百人報名
3月18日晚7點,浙江省文化館,一曲嗩呐版《小叮當》吹響嗩呐班的課堂。
這是浙江省文化館全民藝術學堂的青年公益課堂之一,打眼一瞧,教室裏座無虛席,16名學員都是年輕麵孔,身旁擺放著按要求自行準備的D調嗩呐,有的學員還給嗩呐做了彩繪、裝飾,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這課可不好搶,當初報名就有近500人,能選中這門公益課程真是幸運。”95後學員陳欣一邊展示自己精心挑選的嗩呐,一邊說道,“我打算每節課都認真學,之後好在公司年會(hui) 上露一手。”
授課老師名叫薛天龍,是浙江演藝集團民族樂(le) 團的一名青年嗩呐演奏者。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民樂(le) 的熱愛,令他倍感驚喜,“我原本預期有30人報名就不錯了,現在有近500人報名,對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
“來,大家先試著吹出聲來。”薛天龍說完,教室裏的16支嗩呐一齊奏響,場麵頗為(wei) 震撼,就是聲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強,聽上去不盡如人意。
“咱們(men) 吹嗩呐可以‘不靠譜’,但爭(zheng) 取‘著調’。”薛天龍輕鬆幽默的教學風格,讓教室裏歡笑聲不斷。這是嗩呐班的第二堂課,他從(cong) 最基礎的樂(le) 理知識講起,帶領學員一點點熟悉嗩呐。
一旁的助教名叫金丞一,今年隻有12歲,跟著薛天龍學吹嗩呐已有兩(liang) 年多,今晚趁著課餘(yu) 來幫忙。她雖然年紀小,指導起來絲(si) 毫不含糊。薛天龍戲稱她是班級裏的“大師姐”,每每有演示環節,總要讓她亮個(ge) 相,引來大家陣陣掌聲。
臨(lin) 下課,薛天龍特意把浙江省文化館培訓部主任周平拉上台,“聽說文化館現在開設了公益‘藝術自習(xi) 室’,方便市民在空閑教室練習(xi) ,我也想為(wei) 嗩呐班爭(zheng) 取間自習(xi) 室。”周平當即答應下來。
作為(wei) 活動的策劃者,周平沒想到夜校課程在年輕人中如此受歡迎,“當初之所以開設麵向年輕人的公益課堂,主要是想為(wei) 他們(men) 提供學習(xi) 、放鬆的場合。”
她說,文化館之前的課程主要設置在工作日白天,來的基本是老年學員。去年開始,文化館將晚間時段開放,設置了更貼近年輕人喜好的相關(guan) 課程,“之前開過美妝班、烹飪班、新媒體(ti) 剪輯班等,人氣都很火爆。”
今年以來,浙江省文化館積極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特色,除了嗩呐班,越劇班、盤扣班等也“一課難求”。上夜間課堂學門藝術,在年輕人之間格外流行。“我是福建人,小時候經常聽到嗩呐吹奏。”95後女生彭碧金在電視晚會(hui) 節目上欣賞到了民樂(le) 表演,逐漸對嗩呐、古箏等民族樂(le) 器以及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
在薛天龍看來,嗩呐表現力豐(feng) 富,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le) 器,“現在年輕人工作生活節奏快,吹嗩呐也能休閑放鬆。”他說,嗩呐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其實有著較高的門檻和難度,作為(wei) 一門業(ye) 餘(yu) 課程,希望通過有限的課時,帶領大家領略嗩呐的魅力,“能吹奏幾首簡單的歌曲,就是很不錯的成績。”
這邊課剛結束,微信群裏下周課程的群接龍發起,沒一會(hui) 兒(er) 工夫,16名學員就完成接龍,大家約好了下周見。
記者手記
讓年輕人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雙向奔赴
一堂嗩呐公益課,讓人感受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蓬勃生命力。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不缺少受眾(zhong) ,當前我們(men) 需要不斷搭建平台,使之更貼近當下、貼近年輕人。如此看來,這樣的嚐試值得點讚。浙江省文化館利用青年公益課堂作為(wei) 載體(ti) ,搭建起文化藝術體(ti) 驗的橋梁,讓年輕人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雙向奔赴。
如今,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不斷汲取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養(yang) 分;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還在各自領域努力探索,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跨界”“出圈”,從(cong) 而形成了良性互動,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持續煥發時代光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