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 鎮江,重振園區經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江蘇每一座城市都在奮力奔跑,勇做示範。新春伊始,人民網江蘇頻道策劃推出“突破”係列城市觀察報道。
兩(liang) 年前,企業(ye) 總部在蘇州的眾(zhong) 鈉能源入駐鎮江經開區;一年前,眾(zhong) 鈉能源總投資10.2億(yi) 元、年產(chan) 5萬(wan) 噸硫酸鐵鈉正極材料項目落戶;去年10月底,該項目一期投產(chan) 的同時二期啟動建設。
這是鎮江園區經濟重整後活力迸發的個(ge) 案表現。2023年,鎮江全市域“一區多園”管理體(ti) 製改革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地方典型案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鎮江新簽約億(yi) 元以上產(chan) 業(ye) 項目總投資額達1650億(yi) 元,增長66%;全市新簽約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入園率達到87%,省、市重大製造業(ye) 項目入園率超過90%。
“沒有高品質的園區,就落不下高質量的項目,就形不成高端化的產(chan) 業(ye) 。”鎮江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當地以堅如磐石的定力推進園區整合,堅決(jue) 破除體(ti) 製機製弊端,推動開發園區加快向現代產(chan) 業(ye) 園區轉型。
“握指成拳”
“企業(ye) 專(zhuan) 注研發管理,不用在施工建設、行政審批這些事上多費心。”談到項目接連落戶鎮江經開區的感受,江蘇眾(zhong) 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宇這樣說。
事實上,企業(ye) 體(ti) 驗到的省心,離不開園區一班人奔前忙後的付出。“項目落地並不容易!”鎮江經開區招商二局局長徐升華透露,因為(wei) 前一家用地企業(ye) 的遺留設備和債(zhai) 務問題,眾(zhong) 鈉能源起初難以直接入駐。經下屬園區、律師多方溝通協調,眾(zhong) 鈉能源一期建設得以破除障礙。正是看到當地招商引資的誠意,眾(zhong) 鈉能源才有了二期追加投資。
誠意滿滿之外,鎮江“一區多園”管理體(ti) 製改革功不可沒。“過去,鎮江開發園區是‘多、小、散、弱、亂(luan) ’,可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競爭(zheng) 力不夠,招商引資也難落地。”鎮江市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處長蔡希說,園區改革是一次重整後的“破繭重生,握指成拳”。
2022年7月,鎮江市公布了第一批保留開發園區名單及四至邊界,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chan) 業(ye) 向園區集群。2023年以來,該市進一步聚焦體(ti) 製機製改革,優(you) 化全市生產(chan) 力布局,原有50多處分散的園區已優(you) 化調整為(wei) 10(主體(ti) 開發區)+16(功能園區)的格局,同時推動各園區剝離社會(hui) 事務管理職能,進一步聚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主責主業(ye) 。
“鎮江經開區和下屬園區的招商職能一度分離,彼此都有招商任務,各招各的。”徐升華告訴人民網,如今園區之間職能明晰,既有上下聯動的融合,又能形成工作合力。“市縣兩(liang) 級賦權園區一線,基本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主體(ti) 開發區派員至功能園區履職,保障賦權事項‘接得住、用得好’。”他說。
創新聚鏈
鎮江經開區再生醫學小鎮,是潤峙之微流體(ti) 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所在地。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企業(ye) 研發人員忙著在標準化實驗室裏調試實驗裝置。
“我們(men) 研發的‘連續微流體(ti) 裝備’替換傳(chuan) 統設備後,同等產(chan) 能下原先需要七八個(ge) 小時的工序,現在隻要1分鍾,而且產(chan) 品純度也由95%左右提升至99.6%以上。”潤峙之微總經理趙東(dong) 波說,得益於(yu) 新技術突破,公司已與(yu) 鎮江本地的30多家企業(ye) 對接相關(guan) 合作。
曾幾何時,鎮江曾麵臨(lin) 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的陣痛,如何破局?
路徑之一,鎮江把做強做優(you) 開發園區作為(wei) 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重要任務,並瞄準“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主攻方向,持續推動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雙向發力,積極布局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
與(yu) 此同時,圍繞當地“四群八鏈”重點產(chan) 業(ye) 體(ti) 係,鎮江按照“一園區一主導產(chan) 業(ye) ”方向,會(hui) 同各地、各園區進一步明晰園區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積極推進閑置低效土地盤活,將環境、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優(you) 先向園區傾(qing) 斜,進一步提高園區的高端要素集聚和重大項目承載能級。
“因為(wei) 看好公司產(chan) 品的應用前景,去年鎮江經開區和江蘇大學還為(wei) 公司組織了4場產(chan) 品推介會(hui) ,每場都有20餘(yu) 家潛在客戶參會(hui) 。”趙東(dong) 波說,當地還通過“金山英才”“圌山人才”等項目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後備人才,讓他少了後顧之憂。
園區整合有序推進,各園區主導產(chan) 業(ye) 的梯次格局逐漸顯現。鎮江經開區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再生醫學等四個(ge) 特色鮮明的產(chan) 業(ye) 園區。鎮江高新區的船舶海工及高端裝備製造,揚中經濟開發區的新能源、智能電氣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已聚鏈成群。丹陽經開區的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航天用碳纖維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國內(nei) 第一、全球第二,入選全國第八批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
2023年,鎮江躋身“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第28位,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比重達54%,列全省第4位。今年2月,《鎮江市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強市行動方案》發布,新一輪的創新藍圖已經繪就。
園區築巢
傳(chuan) 送帶上,一顆顆鐵礦石源源不斷被送入產(chan) 線。2023年是象嶼集團鎮江黑色金屬深加工項目投產(chan) 的第一年,原預計營收8億(yi) 元,結果實現了15億(yi) 元。
“超預期的業(ye) 績與(yu) 園區的‘快速響應’息息相關(guan) 。”項目副總經理張文平掰著手指,羅列著園區的貼心服務,“晚上10點的突發需求,也能迅疾收到回複和解決(jue) 方案。”“辦理外貿進口的資質證書(shu) ,園區主動與(yu) 審核平台聯係,把兩(liang) 個(ge) 月的辦理時間縮短到15天。”
企業(ye) 有所需,園區有所應。
“2023年公司打開外貿市場,加上研發新技術,資金需求量大。”張文平說,鎮江經開區經濟發展局主動牽線駐區金融機構,透過“政銀企共建+”機製,半年內(nei) 幫助企業(ye) 與(yu) 7家銀行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授信近2億(yi) 元。
“覆蓋園區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動態跟蹤服務體(ti) 係”正在鎮江各開發園區做實做精。“我們(men) 建立了‘鐵堡壘’微信服務專(zhuan) 班,企業(ye) 有需求,10分鍾內(nei) 給予回複,2小時內(nei) 辦理完結。”揚中經開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真正把企業(ye) 家當家人,把企業(ye) 事當家事,項目才引得來、留得住。
“兩(liang) 個(ge) 智能化光伏項目原有計劃在外地建設,最終我們(men) 還是選擇放在揚中經開區。”聊到營商環境,江蘇美科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祿寶也有話說,“政府推出的政策好,企業(ye) 發展的積極性相應就高。”
再接再厲推進園區整合,鎮江確定2024年為(wei) “園區建設提升年”。當地提出,新的一年,將全麵編製園區發展規劃,以規劃為(wei) 引領,集中資源要素精準保障園區主導產(chan) 業(ye) 和首位產(chan) 業(ye) 發展。堅定推進更深層次改革,全麵理順‘一區多園’管理體(ti) 製。此外,強化項目統籌流轉,構建區域間合理的利益分配機製,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
“以攻堅之勢、聚攻堅之力、打攻堅之仗,進一步推進園區和項目建設。”鎮江市委書(shu) 記馬明龍表示,展望未來,“鎮江很有前途”是久久為(wei) 功的“耐力賽”,也是青藍相繼的“接力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