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靈活就業群體發展空間(兩會後探落實)
核心閱讀
線上線下發布招工信息,暢通求職渠道;針對行業(ye) 需求加強技能培訓,提升求職者就業(ye) 能力;提供社保補貼、公積金繳存等多項優(you) 惠政策……針對靈活就業(ye) 群體(ti) ,江西省南昌市多措並舉(ju) 完善公共服務,幫助他們(men) 實現就業(ye) 增收。
擺齊桌椅、放下抹布,42歲的薑帆坐下來喝一口茶潤潤嗓子,“這裏每月工資2000多元,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小孩。上班時間相對靈活。”薑帆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去年在就業(ye) 中心的幫助下找到這份餐館的工作。過去,她是一名全職主婦,全家僅(jin) 靠丈夫打零工維持生計。
“了解完情況後,我們(men) 記錄了她的就業(ye) 需求,一有合適崗位就及時推送,並幫她申請了靈活就業(ye) 困難人員社保補貼。”南昌縣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幹部喻文文說。如今,薑帆上手很快,幹活麻利又勤快。
靈活就業(ye) 是城鎮人口實現就業(ye) 的重要途徑,針對靈活就業(ye) 求職與(yu) 招聘信息不匹配、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江西省南昌市通過持續深入推進“5+2就業(ye) 之家”(以下簡稱“就業(ye) 之家”)建設,規範零工線上線下市場,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強權益保障,為(wei) 靈活就業(ye) 群體(ti) 提供配套完善的公共就業(ye) 服務,幫助他們(men) 實現就業(ye) 增收。
暢通供需信息,有針對性推介崗位
3月中旬,一條短信讓南昌市新建區花果山社區居民熊菊香心情大好。“園區製衣企業(ye) 招收短期熟練工,有意向的可明日9時整到新建區‘就業(ye) 之家’集中報到。”熊菊香說。
“就業(ye) 之家”是啥?去年10月,新建區在原“農(nong) 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升級建設“5+2就業(ye) 之家”,“‘5’即省、市、縣、街道(鄉(xiang) 鎮)、社區(村)五級,‘2’即開發區、大中專(zhuan) 院校(含技工院校)兩(liang) 類。”南昌市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就業(ye) 服務科副科長吳宇平介紹,通過整合原有各類就業(ye) 服務網點的功能職責,升級後的“就業(ye) 之家”以“政府+企業(ye) ”“線上+線下”“求職+創業(ye) ”模式,全方位融合政策享受、業(ye) 務支持、就業(ye) 幫扶。
步入“就業(ye) 之家”大廳,一塊藍色LED屏滾動播放著實時招工信息。初中學曆的熊菊香原先經營著一個(ge) 小裁縫鋪,主要做些縫縫補補的活。但近年來需求減少,小店關(guan) 閉了,她也在家賦閑多年。
“聽鄰居說這裏招工用工很方便。”一個(ge) 月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熊菊香來到這裏,看中了一家服裝加工企業(ye) 。“崗位挺對口,日薪100多元。”填下自己的就業(ye) 意向、職業(ye) 技能等,熊菊香很快得到了回複,“過程高效又便捷。”
找零工,以往多靠熟人,範圍小,機會(hui) 少。“想要靈活就業(ye) 順暢,供需雙方信息流通是關(guan) 鍵。”新建區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副主任黃偉(wei) 說。“我們(men) 主要依托社區網格員,對周邊用工崗位進行摸排,上傳(chuan) 至‘就業(ye) 之家’信息平台,並推薦給有需求的求職者。”黃偉(wei) 說。
門口張貼招工信息,服務台前有專(zhuan) 員指導就業(ye) ,數字化設備上可自助查詢用工信息。從(cong) 線下到線上,從(cong) 設備到人工,如今想找零工,渠道越來越豐(feng) 富。自去年平台升級以後,求職者可以在大廳的“江西就業(ye) 之家”數字化設備上點擊屏幕,自助查看零工市場信息。“該平台已打通新建區就業(ye) 供需一體(ti) 化雲(yun) 平台與(yu) 江西省就業(ye) 之家平台,歸集各類公共就業(ye) 求職招聘信息,有針對性地推介崗位,求職者可通過‘江西就業(ye) 之家’APP查看。”黃偉(wei) 介紹。
不僅(jin) 是信息發布。環顧大廳,“就業(ye) 之家”三大功能分區依次布局,包含零散工招聘、文體(ti) 活動和公共服務。此外,還設有招聘區、休息區、閱讀區、技能培訓室和勞動權益維護區等功能區。“偶爾在這裏打打乒乓球、台球,還可以在此和用工方談判,就算未來要換工作,我也第一時間想到這個(ge) ‘家’。”熊菊香說。
根據行業(ye) 需求,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
“嬰兒(er) 撫觸不能在剛喝完奶之後進行。最佳時間是沐浴後,這時候孩子不會(hui) 太飽也不會(hui) 太餓……”在南昌市西湖區撫生南路的“就業(ye) 之家”中,曾經的“散工勞務超市”二樓,一堂育嬰培訓課程正在進行。學員徐英小心地撫觸著手中的“寶寶”,模仿老師的手法,反複訓練,調整學習(xi) 。
“原先從(cong) 事普通家政工作,收入不高還經常沒活幹。後來通過參加培訓,拿到育嬰師證書(shu) ,收入直接翻倍,客戶已經預約到了明年。”徐英今年50歲,通過技能提升,在南昌做育嬰師已經2年。
參加培訓的學員共有50多名。她們(men) 中有些是原本從(cong) 事家政行業(ye) 想要提升技能的,還有一部分是零基礎但有意從(cong) 事該行業(ye) 的求職者。培訓結束後,“就業(ye) 之家”將組織大家參加技能等級評價(jia) 考試,對合格者頒發“中級育嬰師資格證”。
今年50歲的吳花通過培訓從(cong) 一名臨(lin) 時工成長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護理員”。“助老這項工作並不容易,特別需要耐心和細心。”吳花說。如今,她持證上崗,自己的收入不僅(jin) 趕上了白領工資,還帶動其他姐妹一起參加。
南昌市依托各地“就業(ye) 之家”,把職業(ye) 技能培訓作為(wei) 就業(ye) 服務的重要一環。“以政府補貼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的形式,按照不同等級證書(shu) 的標準,機構每培訓一名合格學員,補貼1000元—1500元不等。該服務免費麵向靈活就業(ye) 人員開展。”吳宇平介紹。
“企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技能人才,就培訓什麽(me) 樣的技能人才。”以往,西湖區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運作”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在為(wei) 靈活就業(ye) 群體(ti) 提供崗位對接的基礎上,開展服務培訓,特別引進南昌市新征程職業(ye) 技術培訓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培訓,力爭(zheng) 實現“培訓一人、就業(ye) 一人”。
“如今,依托升級後的‘就業(ye) 之家’,我們(men) 針對各行業(ye) 的需求,開設技能培訓班,有意願的求職者都可以免費參加,政府對培訓費用進行補貼。”西湖區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主任樓珊珊說,在具備條件的“就業(ye) 之家”開設培訓班,引進培訓學校,已經開展了養(yang) 老護理、家政、育嬰等各類培訓課程。
截至目前,西湖區“就業(ye) 之家”累計開展職業(ye) 培訓200期,培訓學員1萬(wan) 人次。去年,各機構共培訓合格學員520名,補貼總額達63.47萬(wan) 元。
提供社保補貼、公積金繳存等多項優(you) 惠政策
“阿姨,您屬於(yu) 靈活就業(ye) ,可以申請靈活就業(ye) 社保補貼,按照今年的最低繳費基數算,一個(ge) 月能有488元,一年算下來補貼能有5856元。”在南昌灣裏管理局“就業(ye) 之家”,工作人員正跟前來谘詢的李阿姨解釋相關(guan) 政策。
李阿姨今年46歲,從(cong) 事月嫂工作,自己交養(yang) 老保險。“像李阿姨這種4050人員,再就業(ye) 自己交養(yang) 老保險的話,可以申請靈活就業(ye) 補貼。政府會(hui) 給60%的補貼。”工作人員說。
今年3月1日起,《南昌市補充工傷(shang) 保險辦法(試行)》正式施行。南昌市將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114萬(wan) 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群體(ti) 及靈活就業(ye) 人員納入補充工傷(shang) 保障範疇。隨著該辦法施行,企業(ye) 在參加補充工傷(shang) 保險後,承辦機構可替代企業(ye) 支出費用比例高達77%,讓企業(ye) “輕裝上陣”,專(zhuan) 心生產(chan) 謀發展。
社保有補貼,公積金也能自行繳納。今年2月1日起,《南昌市靈活就業(ye) 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製度試行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靈活就業(ye) 人員繳存公積金模塊也於(yu) 當日正式上線,向社會(hui) 提供靈活就業(ye) 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服務。
以往,住房公積金需個(ge) 人和工作單位按比例共同繳存,無工作單位的靈活就業(ye) 人員享受不到政策紅利。新辦法實行後,靈活就業(ye) 人員依規繳存,可享受與(yu) 單位繳存職工同等的個(ge) 人所得稅減免和按國家規定存款利率計息、提取政策。連續足額繳存滿12個(ge) 月後還可申請公積金貸款,貸款最高額度、貸款利率、貸款期限均與(yu) 單位繳存職工一致。
如今,像這樣的具有針對性的優(you) 惠政策,都可通過“就業(ye) 之家”線下服務網點、線上APP平台等精準推送到每一個(ge) 求職者尤其是靈活就業(ye) 人群手中。截至目前,南昌市“就業(ye) 之家”已完成注冊(ce) 市級1家,縣區級12家,鄉(xiang) 鎮(街道)129家,村(社區)315家,高等院校/技工院校68家,開發區7家,共計532家。今年,該市也將陸續完成線下服務網點標準化建設及升級。“圍繞靈活就業(ye) 人員,在全市範圍內(nei) 規劃選址重點區域,打造一批‘小而優(you) ’的零工實體(ti) 服務場所,為(wei) 靈活就業(ye) 的勞動者提供就業(ye) 信息、職業(ye) 培訓、權益保護、休息休閑的求職待崗聚集場地。”吳宇平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2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