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朝陽門南、北小街煥新進行時 慢行空間“公園化改造”將於7月亮相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池夢蕊)“目前這個(ge) 停車場已完成一大半,建好以後馬路上的車就可以停進來,路也能寬鬆寬鬆。”家住朝陽門南小街的居民王順營望著施工中的大方家胡同停車場說。
位於(yu) 朝陽門街道南小街路東(dong) 側(ce) 大方家胡同內(nei) ,一座立體(ti) 停車設施目前正在建設中。記者從(cong) 東(dong) 城區城管委了解到,該位置原為(wei) 平麵停車場,僅(jin) 有30餘(yu) 個(ge) 停車位,經過“立體(ti) 化”改造,原平麵停車場現已升級為(wei) 三層立體(ti) 停車結構,其中地下一層,地上兩(liang) 層,總停車位數量提升至100餘(yu) 個(ge) 。為(wei) 朝陽門南小街等周邊地區的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停車服務。目前停車設施主體(ti) 結構完成,預計2024年5月正式投入運行。
停車場“平改立”,隻是朝陽門南、北小街開展係統化的環境整治提升中的一步。全街環境整治提升覆蓋了北起南門倉(cang) 胡同,南至建國門內(nei) 大街,長約2.3公裏的路段,通過細化交通組織、改善市政設施、完善公共空間、優(you) 化街巷建築立麵等方式,營造以人為(wei) 本、慢行優(you) 先、清朗有序的城市環境。截至目前,整治提升已完成近40%,整街環境整治提升預計2024年7月完工。
變化一 :順應出行方式變化 優(you) 化道路空間布局
據北京規劃設計院設計師李明揚介紹,2001年至2003年,朝陽門南、北小街東(dong) 側(ce) 平房區開展大規模“危改”,同時拓寬了道路,拓寬後現狀道路空間較為(wei) 充裕,形成了長期“以車為(wei) 本”的交通狀態。然而,該街全線政務服務、文化教育、社區商業(ye) 等服務設施分布密集,生活氛圍濃厚,加之近年來沿線生活性服務業(ye) 越來越健全,軌道交通越來越豐(feng) 富,沿途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也悄然發生變化。
隨著綠色交通出行方式比例逐步上升,道路原有的功能布局逐漸暴露出明顯問題,空間沒有高效利用。李明揚說:“經過實地調查,我們(men) 發現便道和非機動車道的空間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在道路西側(ce) ,便道寬度相對狹窄,並且受到了綠化帶的阻擋和分割,原本應該用於(yu) 騎行的空間,卻停放了許多機動車,這無疑給行人和騎行者帶來了不便。”對此,朝陽門南、北小街現有的道路布局和功能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需求,對道路布局和功能優(you) 化已經成為(wei) 當務之急。
李明揚說:“為(wei) 了順應交通出行方式的變化,我們(men) 將道路資源重新分配,增加了慢行空間,調整了有效寬度,切實保障慢行交通路權和安全性。”整治後,朝陽門南、北小街全線人行道寬度將不低於(yu) 3米,非機動車道寬度將大於(yu) 等於(yu) 2.5米,機動車道將不低於(yu) 3米,同時拓寬人行步道空間,並降低騎行與(yu) 駕駛之間的相互幹擾,打造安全暢通的慢行空間。
與(yu) 過境交通流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拐彎和人行過街需求。朝陽門南、北小街與(yu) 周邊31條道路相交,沿線有26處交叉口,南北向和東(dong) 西向交織的交通量較大。針對沿街車輛拐彎需求大於(yu) 直行的特點,將實施路口渠化改造以更好地滿足拐彎需求。為(wei) 保障人行過街,還將在15處交叉口采取小半徑的路緣石轉角,擴大過街等候區、縮短過街距離,並補全過街斑馬線,糾正交叉口錯位,整體(ti) 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推動從(cong) “以車為(wei) 本”向“以人為(wei) 本”的轉型。
變化二 :引導停車各安其位 減少路側(ce) “開門殺手”
整治前,這條街形成的路側(ce) 停車位有230個(ge) 。要是減少朝陽門南、北小街的路側(ce) 車位,原有的車輛停哪去?東(dong) 城區城管委副主任王濤介紹:“針對沿街車位調整和居民停車需求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盤活居住區周邊空間資源,挖潛共享車位,例如建國門街道積極協調周邊金寶大廈、天潤財富中心等商業(ye) 樓宇,為(wei) 居民提供錯時共享停車位;二是外遷居住停車需求,比如東(dong) 四街道在交通壓力較低的豆瓣胡同東(dong) 側(ce) 計劃施劃43個(ge) 停車位,分區域引導大部分居住停車分流停放;三是就地挖潛空間資源,建設停車設施,比如朝陽門街道正在建設的大方家胡同西口立體(ti) 停車設施,承接沿線居住停車需求;同時,在朝陽門南、北小街不影響通行的位置調整保留了62個(ge) 路側(ce) 停車位。”
變化三:整合集約城市家具 提升公共空間環境
隨著整條道路布局優(you) 化,步道空間將由3.23公頃增加至4.63公頃,沿途公共空間也將同步提升。
據了解,整治前朝陽門南、北小街的市政設施和城市家具繁多,缺乏規範布局,人行步道寬窄不一,有的地方甚至步道缺乏或中斷,同時沿街門臉台階侵占步道,居民沿街休憩、非機動車停放、沿街商鋪顧客停留的空間十分匱乏,也導致街麵秩序比較混亂(luan) 。
王濤說:“首先我們(men) 將對道路上占道的大型電力箱體(ti) 、通信箱體(ti) 以及散落在牆麵、地麵的小型電力牆,以及隨杆設置的小型機箱進行功能整合、就近遷移和更新設備,盡量減少數量、縮減體(ti) 積、理順位置,實現‘小型化、隱形化、景觀化”’的目標。其次,我們(men) 對沿線散落的電線杆、路燈、信號燈、標誌牌、監控杆及指示牌等杆件,實施‘多杆合一’,騰退占道空間。第三是引導沿街商戶的占道台階回退,保障步道空間暢通、連續。”
同時,全線還將調整綠化布局,打開封閉的綠地資源,增加冠大蔭濃的喬(qiao) 木,補種行道樹,為(wei) 來往市民提供一個(ge) 舒適的步行、休憩空間。
2023年朝陽門南、北小街已基本完成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的土建工程,今年還將開展園林綠化、建築風貌、景觀節點空間等改造提升,計劃今年7月底前,一條“小而穩、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精”的朝陽門南、北小街將全線煥新亮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