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益壽堂打造紅色閱讀空間 啟動紅色文化服務周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池夢蕊)3月25日,頤和園益壽堂迎來了服務升級後的首批受邀體(ti) 驗者。去年3月25日,經過改陳提升後的頤和園益壽堂“古都春曉——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頤和園專(zhuan) 題展覽”正式與(yu) 公眾(zhong) 見麵。經過一年的運行,今年頤和園在原有服務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紅色閱讀空間,更新紅色定製服務內(nei) 容,推出“1+N”定製紅色課堂服務,為(wei) 遊客了解益壽堂紅色文化提供更多選擇。
“您收到的是‘重溫趕考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活動中的準考證與(yu) 考卷。”踏入益壽堂的垂花門,準考證和試卷便由講解員發放給每一位體(ti) 驗者,“預祝各位通過聆聽講解,在答題中取得好成績!”
為(wei) 了讓遊客在遊覽益壽堂、學習(xi) 紅色文化精神時“常來常新”,今年頤和園重點打造了係列紅色體(ti) 驗活動,推出配套紅色文化宣傳(chuan) 產(chan) 品、折頁、紅色印章等,特別推出了頤和園益壽堂知識答題準考證,團隊預約的體(ti) 驗者可以憑準考證參加“古都春曉——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頤和園專(zhuan) 題展覽”考試,通過考試後領取光榮證。3月25日起,頤和園益壽堂將啟動為(wei) 期一周的“紅色文化服務周”,團隊預約的遊客均可參與(yu) 答題。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此次園方還關(guan) 注到青少年的興(xing) 趣需求,針對青少年群體(ti) 推出青少年版試卷,讓不同年齡層的遊客都能夠參與(yu) 活動。
位於(yu) 院落東(dong) 北角的“紅色閱讀空間”也在3月25日正式開放,在聆聽完講解後,坐下閱讀紅色書(shu) 籍、觀看紅色影音作品,成為(wei) 了益壽堂紅色服務的一個(ge) 亮點環節。
裝飾一新的紅色閱讀空間寬敞明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長征》《雷鋒日記》等經典紅色著作安放在書(shu) 櫃上。據介紹,作為(wei)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閱讀驛站,益壽堂紅色閱讀空間在重點精選黨(dang) 的理論書(shu) 籍和紅色書(shu) 籍的同時,還從(cong) 公園的特色出發,豐(feng) 富益壽堂相關(guan) 資料,發揮延伸閱讀資料庫的作用,在參觀展覽之餘(yu) ,為(wei) 體(ti) 驗者提供知識驛站。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dong) 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離開西柏坡,踏上“進京趕考之路”,頤和園益壽堂是他們(men) 抵達北平後的第一個(ge) 重要落腳點。2021年6月,頤和園益壽堂正式揭牌成為(wei)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近年,頤和園持續挖掘益壽堂紅色文化血脈,先後更新“六個(ge) 一”定製服務,並圍繞園內(nei) 兩(liang) 個(ge)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打造3條“紅色遊覽路線”,增加頤和園紅色文化品牌服務項目。2023年3月25日“古都春曉——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頤和園專(zhuan) 題展覽”改陳提升亮相後,頤和園益壽堂累計服務40.49萬(wan) 人次,接待團體(ti) 預約2081個(ge) 。
今年是“中共中央‘進京趕考’”75周年,頤和園將“六個(ge) 一”服務升級為(wei) “1+N”定製紅色課堂服務,圍繞“中共中央‘進京趕考’”展覽1個(ge) 主線,紅色展覽、誦紅色詩詞、唱紅色歌曲、上紅色微課堂、讀紅色書(shu) 籍、重溫入黨(dang) 誓詞等N項自選內(nei) 容,通過“特色定製+量身服務”為(wei) 遊客打造定製化紅色課堂。推進展覽宣傳(chuan) 和服務,增加線上“紅色宣傳(chuan) ”版塊,在展廳內(nei) 設置線上講解二維碼,遊客可以通過現場掃碼或者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線上觀看展廳講解視頻。
頤和園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頤和園以益壽堂為(wei) 頤和園紅色文化根基,因地製宜活用益壽堂和耕織圖兩(liang) 個(ge)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資源,在做好團隊預約和遊客服務的同時,與(yu) 周邊高校、中小學開展深度合作,引入“小小講解員”等誌願服務,讓青少年通過參與(yu) 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等管理服務,將紅色文化的“種子”植入遊客的心中。
觀展提示:
地點:頤和園萬(wan) 壽山東(dong) 麓 益壽堂
展覽時間:旺季8:00—18:00(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8:30—17:3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