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津冀十年百餘部法規護航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6 16:54: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京津冀十年百餘(yu) 部法規護航協同發展

  “當前,京津冀間人員流動越來越頻繁,三地社會(hui) 保障卡跨省通用場景如能有法規予以保障,必將進一步推動協同發展。”日前,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就京津冀社會(hui) 保障卡一卡通條例立法調研和文本起草等工作進行深入研討。“又一部‘同一文本,三地通過’的區域性法規有望誕生!”法工委法規二處副處長柴麗(li) 飛說,2014年以來,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已就100多部法規開展協同立法工作。

  萬(wan) 事開頭難,立法亦然。作為(wei) 京津冀首部全麵協同法規——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製定出台的親(qin) 曆者,柴麗(li) 飛對此體(ti) 會(hui) 頗深,“這首部法規,可謂來之不易。”

  2013年,華北大部地區曾是霧霾重災區,京津冀區域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平均濃度均超標,嚴(yan) 重的霧霾成為(wei) 人們(men) 吐槽的焦點。

  麵對生態考題,再不下決(jue) 心治理汙染、修複生態,就無法向曆史和人民交代。

  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三地開始自覺打破“一畝(mu) 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同年4月,三省市人大常委會(hui) 商定每年召開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製會(hui) 議。之後,在製定國土保護和治理、地下水管理等條例過程中進行了全程溝通和完整對接,立法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充分吸收前期協同立法經驗,曆經一年半時間,舉(ju) 行11次法工委聯席會(hui) 議——在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立法過程中,三省市人大常委會(hui) 努力在立法宗旨、規範內(nei) 容等方麵謀求共識,求取“最大公約數”。

  “2020年1月,三省市人代會(hui) 通過該條例。”柴麗(li) 飛介紹,與(yu) 以往隻在相關(guan) 章節互通有無不同,該條例的獨特性在於(yu) “同一文本,三地通過”。

  自此,京津冀協同立法按下“加速鍵”。

  協調,調研,座談……一部,兩(liang) 部,三部……出台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土壤汙染防治條例,修訂水汙染防治條例,三省市人大常委會(hui) 持續推進協同立法,努力構建起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ti) 係。

  立法隻是第一步,關(guan) 鍵還在於(yu) 落到實處。

  “轟油門,再轟油門!”

  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實施4個(ge) 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到天津市、廊坊市、北京市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檢查重點用車企業(ye) 、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單位等,對超標排放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列入“黑名單”。

  近幾年,三省市人大係統在聯動監督執法檢查中,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

  一天天努力,一點點爭(zheng) 取,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畫卷在京畿大地逐步鋪展。

  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三地PM2.5濃度與(yu) 2013年相比降幅分別為(wei) 64.2%、57.3%和64.3%;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比例動態達到國家“十四五”目標要求,全麵消除劣Ⅴ類斷麵。2023年,河北完成營造林627萬(wan) 畝(mu) ,新增4家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

  以良法保善治,以善治促發展。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立法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以法治助力雄安新區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省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21年7月審議通過《河北雄安新區條例》,為(wei) 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效法治供給。

  首次為(wei) 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立法。去年底,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相繼審議通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的決(jue) 定,整合區域創新資源,為(wei) 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提供更有效法治保障。

  保障京津冀交通一體(ti) 化建設。出台《河北省公路條例》,設置公路區域協同發展專(zhuan) 章,護航京津冀交通一體(ti) 化實現率先突破,持續優(you) 化交通網絡化格局。

  推動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出台《河北省養(yang) 老服務條例》,推進京津冀養(yang) 老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出台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規劃,挖掘三地旅遊資源……

  破局之後,不斷立新。協同立法正以更廣更深的維度,護航京津冀協同發展。(記者趙建、霍相博、崔叢(cong) 叢(cong)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