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原標題:“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京津冀協同發展看滄州(中)
“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要靠創新驅動,要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滄州市積極搶抓戰略機遇,通過機製創新、平台創新、人才政策創新,逐步構建“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紮實推動協同創新持續向縱深拓展。
2014年以來,滄州與(yu) 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台35家,開展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項目500餘(yu) 項;全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33家,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80億(yi) 元。
機製創新,讓產(chan) 業(ye) 承接更加順暢
2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yu) 滄州臨(lin) 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走進華潤雙鶴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一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在替尼泊苷生產(chan) 線旁有序忙碌著。
“替尼泊苷是我們(men) 一期項目建成投產(chan) 的9個(ge) 產(chan) 品之一,它是一種抗腫瘤的原料藥。”華潤雙鶴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總經理劉學明說,原料藥生產(chan) 原本是華潤雙鶴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的邊緣業(ye) 務版塊,分公司落戶這裏後,規模擴大、生產(chan) 能力提升,現在原料藥已成為(wei) 總公司的主營業(ye) 務之一。
劉學明介紹,華潤雙鶴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藥研發、原料藥生產(chan) 、製劑生產(chan) 及醫藥銷售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醫藥企業(ye) ,最早原料藥生產(chan) 在北京。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後,北京出台產(chan) 業(ye) 疏解目錄,要求化學原料藥生產(chan) 企業(ye) 在2017年底前退出北京。
“協同發展為(wei) 北京藥企提供了新機遇,特別是異地監管,可為(wei) 產(chan) 業(ye) 轉移和快速發展提供很大的便利,這點很吸引我們(men) 。”劉學明說,原料藥的自給對於(yu) 藥企發展很重要,加工生產(chan) 原料藥可確保產(chan) 業(ye) 鏈的完整,有利於(yu) 藥企自身發展壯大。當時,總公司在全國選址布局,考察過很多地方,最後選擇了滄州。
劉學明口中的異地監管,是京冀兩(liang) 地在推進醫藥產(chan) 業(ye) 疏解中的一項機製創新。
在我國,藥品生產(chan) 實行屬地監管,藥企必須在注冊(ce) 地進行生產(chan) 、接受監管,不能跨地域生產(chan) ,否則隻能重新進行藥品審批。
作為(wei) 北京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外遷的重要承接地,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在國內(nei) 首開“生產(chan) 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ti) 製先河,實現在滄州生產(chan) “北京藥”。
“異地監管解決(jue) 了新藥品落地轉化周期長的難題。”劉學明說,“園區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的審批服務、充足的原材料供給,也是分公司最終落戶於(yu) 此的重要原因。從(cong) 2016年12月簽約,到2018年12月一期項目建成投產(chan) ,去年,分公司產(chan) 值達2億(yi) 元,二期項目的5個(ge) 產(chan) 品過兩(liang) 天也要試生產(chan) 了。”
“對於(yu) 入駐園區的企業(ye) ,我們(men) 從(cong) 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投產(chan) ,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協調解決(jue) 。”滄州臨(lin) 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局長劉帥說,異地監管機製的創新讓園區承接產(chan) 業(ye) 更加順暢,多家北京藥企打消顧慮,紛紛來園區尋找發展新空間。目前,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已入駐醫藥企業(ye) 60家,其中,北京企業(ye) 36家、天津企業(ye) 9家。
平台創新,讓成果轉化全麵提速
3月1日,位於(yu) 滄州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組裝車間內(nei) ,工人正在組裝柱式膜組件。不久,這批柱式膜組件將運往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用於(yu) 汙水處理及再生、工業(ye) 用水及飲用水提純、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領域。
“柱式膜組件中使用的高性能中空纖維分離膜是我們(men) 公司的核心產(chan) 品,這款產(chan) 品的成功量產(chan) 得益於(yu) 滄州市天津工業(ye) 大學研究院。”公司副總經理方朗說,“我們(men) 把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引進來,在這裏進行轉化,促進現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方朗介紹,該公司作為(wei) 天津海派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從(cong) 事高性能分離膜研發生產(chan) ,依托研究院,開發了係列高性能中空纖維分離膜產(chan) 品。
“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技術創新是關(guan) 鍵。北京和天津是科技成果的研發高地。我們(men) 總公司是依托天津工業(ye) 大學技術孵化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滄州市天津工業(ye) 大學研究院成立後,我們(men) 受邀到這裏考察。”方朗說,“這裏不僅(jin) 提供寬敞的廠房、項目資金支持,還有良好的膜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我們(men) 最終選擇將公司落戶於(yu) 此。”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平台建設是重要支撐。2022年6月,滄州市天津工業(ye) 大學研究院成立。
18個(ge) 科研團隊、35名科技專(zhuan) 家入駐,4項科技成果成功轉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下,滄州市天津工業(ye) 大學研究院將天津工業(ye) 大學的人才培養(yang) 、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優(you) 勢和滄州市的產(chan) 業(ye) 、區位、政策等優(you) 勢結合,建設成為(wei) 集科技成果轉化孵化、高新技術研發、高端人才聚集、國際合作交流於(yu) 一體(ti) 的創新型研究院。
“發展膜產(chan) 業(ye) ,滄州擁有良好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上遊有不少化工企業(ye) ,可生產(chan) 膜產(chan) 品需要的原材料。而天津工業(ye) 大學專(zhuan) 家團隊的到來,可為(wei) 發展膜產(chan) 業(ye) 提供強大的技術、人才支撐,成為(wei) 創新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滄州市天津工業(ye) 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福聖說,研究院建在產(chan) 業(ye) 園,可根據滄州市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確定研究方向,讓研究成果在園區內(nei) 的企業(ye) 進行轉化。
“前不久,研究院被認定為(wei) 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範基地,有利於(yu) 吸引更多的優(you) 質創新資源,推動更多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丁福聖表示,研究院是津冀之間的一條紐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此落地轉化、服務社會(hui)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創新鏈賦能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環節,對“雙鏈”雙向融合發展意義(yi) 重大。
為(wei) 此,滄州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與(yu) 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對接,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滄轉移轉化的若幹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文件,加快打造更多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全麵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逐步構建“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
目前,滄州與(yu) 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台35家,開展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項目500餘(yu) 項;全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到33家,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80億(yi) 元。
政策創新,讓人才活力充分釋放
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盤棋”,人才是“關(guan) 鍵一子”。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滄州市攜手京津引才聚才,創新人才政策,激發人才資源活力,為(wei) 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注入強大動力。
2月29日,走進位於(yu) 河間市的京津冀再製造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記者看到,副院長時小軍(jun) 正和同事討論“廢舊汽車零部件綠色再造關(guan) 鍵技術研發與(yu) 示範”項目的進展情況。
“這個(ge) 項目是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針對廢舊汽車零部件綠色再製造需求,我們(men) 團隊研究了激光綠色清洗技術,開發了用於(yu) 激光清洗的激光器和自動化控製係統,優(you) 化了激光清洗工藝。”時小軍(jun) 說,再製造領域應用激光綠色清洗技術後,可實現難清洗汽車零部件的無汙染、無損、高效清洗。
時小軍(jun) 是北京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yu) 再製造方麵的技術研究、成果轉化。2018年,他和團隊成員一起來到河間。
“研究院落戶河間離不開河間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河間市免費為(wei) 我們(men) 提供科研辦公用房、技術孵化轉化廠房。”時小軍(jun) 說,河間市還創新出台支持再製造產(chan) 業(ye) 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若幹舉(ju) 措,從(cong) 創業(ye) 扶持、人才安居、交通補貼等多個(ge) 方麵提供保障,這讓他感到很暖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2018年,河間市從(cong) 國內(nei) 一流院校引進4位博士、7位碩士,牽頭成立京津冀再製造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這裏擁有技術研發中心、檢測認證中心、谘詢服務中心等六大公共服務平台,引導企業(ye) 通過技術改造升級。
時小軍(jun) 說,在河間,人才創新的活力可以充分釋放,這些年,他們(men) 團隊專(zhuan) 心進行科研,並將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到當地一些企業(ye) ,助力再製造產(chan) 業(ye) 的升級發展。
再製造產(chan) 業(ye) 是河間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位於(yu) 河間市的滄州格銳特鑽頭有限公司通過與(yu) 京津冀再製造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及東(dong) 北石油大學合作,廢舊鑽頭的利用率達到70%,並參與(yu) 了再製造產(chan) 品有關(guan) 國家標準的製定。
如今,該研究院已成為(wei) 國內(nei) 唯一麵向再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開展創新技術開發與(yu) 服務的研究中心,為(wei) 京津冀地區和全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服務。
人才一體(ti) 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智力保障。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滄州市全力打造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強化人才政策創新。為(wei)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進一步完善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機製,出台了《關(guan) 於(yu) 實施柔性引進人才激勵支持若幹措施》《滄州市“人才飛地”暫行管理辦法》等係列文件,鼓勵用人單位柔性引進京津等地高層次人才,為(wei) 滄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記者王雅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