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成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經濟聚焦·完善現代化產業體係)
原標題:蓄能成勢,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經濟聚焦·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核心閱讀
聚焦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鏈,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引入多方創新主體(ti) ,推動生物製造領域聯合攻關(guan) ;完善相關(guan) 政策體(ti) 係,助推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規範化發展……著眼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各地積極推出相關(guan) 舉(ju) 措,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北京——
延鏈補鏈強鏈
布局商業(ye) 航天
北京市海澱區建材城中路27號,銀河航天(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裏,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新一代“手機直連寬帶”通信衛星的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
“這種衛星外形像‘飛毯’,平麵上既有可以通信的天線,又有提供能源的太陽能板,是一種相控陣天線和太陽翼一體(ti) 化的通信衛星,關(guan) 鍵技術也被稱為(wei) ‘翼陣合一’。”銀河航天首席技術官朱正賢介紹,天線是衛星通信係統的重點部分,“翼陣合一”技術讓衛星在擁有巨大天線的同時具備更強大的能源係統,進一步增強了傳(chuan) 輸信號的能力。
“商業(ye) 航天技術輻射麵廣、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多,可以有效帶動信息、新材料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朱正賢介紹,目前公司的技術團隊已突破折疊壓緊、在軌二維有序展開、減緩展開衝(chong) 擊等技術挑戰,正在開展高效散熱、分布式電源等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
近年來,北京在商業(ye) 航天領域積極布局,加速形成“南箭北星、兩(liang) 核多園、津冀聯動”的發展格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介紹,北京將推動“南箭”產(chan) 業(ye) 聚集區連片發展,聚焦星箭製造、地麵終端等方麵的關(guan) 鍵設備,打造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帶;同時加快建設“北星”產(chan) 業(ye) 聚集區,重點聚焦衛星研製、星座運營以及空天信息應用。“目前,北京已集聚商業(ye) 航天重點企業(ye) 200餘(yu) 家,涵蓋火箭、衛星製造、地麵站及終端設備、衛星應用服務全產(chan) 業(ye) 鏈。”龔維冪說。
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入軌、商業(ye) 火箭一箭26星成功發射、民營商業(ye) 火箭實現海上發射……北京經開區已聚集航天企業(ye) 50餘(yu) 家,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製企業(ye) 數占全國的75%以上。
今年1月,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試驗任務取得成功,驗證了多項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關(guan) 鍵技術。”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昌武說,當前商業(ye) 航天迎來了重大窗口期和機遇期。
瞄準原始創新,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培育發展新動能。今年年初印發的《北京市加快商業(ye) 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北京在商業(ye) 航天領域將形成一批原始創新成果;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ye) 、100家以上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和10家以上“獨角獸(shou) ”企業(ye) ;“南箭北星”產(chan) 業(ye) 空間格局進一步深化,建成兩(liang) 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聚集區和若幹特色產(chan) 業(ye) 園,壯大商業(ye) 航天千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集群。
天津濱海新區——
集聚創新資源
發展生物製造
走進位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業(ye) 生物所”),實驗室裏,副研究員楊建剛正和團隊成員聚精會(hui) 神地做實驗。“最近的成果是實現了糖分子精準從(cong) 頭合成,解決(jue) 了糖分子立體(ti) 結構方麵的難題。與(yu) 通過種植甘蔗等農(nong) 作物提取糖分的傳(chuan) 統方式相比,糖的獲取時長實現了從(cong) 年到小時的跨越。”楊建剛告訴記者。
天津工業(ye) 生物所地處占地約8平方公裏的生物製造穀。近年來,生物製造穀積極構建“平台—企業(ye) —人才—資本—政策—組織”六位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支撐生態,目前園區企業(ye) 總數達132家,其中民營企業(ye) 占比超70%,在高性能工業(ye) 菌種等底層技術方麵不斷實現突破。
這是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積極推進生物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通過堅持育龍頭、強鏈條、建集群,濱海新區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不斷融合,生物醫藥企業(ye) 已達1500餘(yu) 家。其中,生物製造穀培育了豐(feng) 沃生物、工微生物、百葵銳、中科美寧等一批創新型企業(ye) ,入駐項目涉及生物製造多個(ge) 細分領域,多個(ge) 項目與(yu) 天津工業(ye) 生物所開展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天津工業(ye) 生物所與(yu) 250餘(yu) 家企業(ye) 簽署協議410項,合同金額24.6億(yi) 元。
與(yu) 天津工業(ye) 生物所一牆之隔的,是即將交付的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據介紹,中心初步建成了包括國內(nei) 外逾50家高校院所的聯合創新網絡和包括162家企業(ye) 、金融機構的生物製造產(chan) 業(ye) (人才)聯盟,將進一步推動聯合創新和快速轉化。中心還打造了多個(ge) 高端實驗室,引進分析檢測、智能發酵等大型設施裝備,瞄準基因合成、生物製造等領域,致力於(yu) 成為(wei) 天津工業(ye) 生物所科技成果的主要轉化平台。
“未來,濱海新區在生物製造領域將主要聚焦合成生物學底層核心技術及新型設備研製,推動建設生物製造食品營養(yang) 與(yu) 安全性技術評估體(ti) 係和標準體(ti) 係,完善生物元件與(yu) 底盤細胞等合成生物資源庫。”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張桂華表示。
廣東(dong) 深圳——
完善政策體(ti) 係
拓展低空經濟
裝箱、稱重、掛載、起飛……一架架搭載餐盒的無人機在統一調度下騰空而起,兩(liang) 分鍾後即飛抵高架橋對麵的寫(xie) 字樓,自主投送、返航。在廣東(dong) 省深圳市龍崗區的一處商圈,送餐無人機在高樓大廈間自如穿梭,已經成為(wei) 一道新景觀。
“在這個(ge) 商圈,無人機每天送出300多單外賣,中午繁忙時段,幾乎每分鍾起落一架次。”美團無人機公共事務負責人閆琰介紹,美團已在深圳開通了多條無人機航線,累計為(wei) 社區、寫(xie) 字樓、景區、醫院和高校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20餘(yu) 萬(wan) 單,形成“3公裏、15分鍾”社區配送模式。
事實上,無人機配送外賣在深圳已不算新鮮事。從(cong)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到光明區、坪山區等地,乘坐東(dong) 部通航的直升機已經成為(wei) 便捷之選;從(cong) 深圳市血液中心到南山區、寶安區的醫院,無人機運送血液製品的“生命通道”已經打通;在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5G+無人機”檢測成為(wei) 塔上高壓電纜終端檢測的常規操作……從(cong) 風光遊覽到城市安防,從(cong) 醫療救護到應急救援,從(cong) 農(nong) 林植保到電力巡檢,深圳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
“深圳將低空經濟列為(wei) 20個(ge) 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之一,以技術創新為(wei) 引領,以場景應用為(wei) 驅動,推動這一新賽道加速發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民航發展處副處長趙柯介紹,深圳目前已累計開通低空航線126條,建設無人機起降點89個(ge) ,2023年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60萬(wan) 架次,直升機飛行量2萬(wan) 架次。
深圳市無人機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楊金才介紹,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產(chan) 值超過960億(yi) 元,集聚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1700餘(yu) 家,形成了集研發、設計、製造、運行、保障為(wei) 一體(ti) 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目前,深圳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工業(ye) 級無人機占比也超過50%。
低空經濟迅速發展,得益於(yu) 深圳著力從(cong) 戰略層麵搶抓發展先機,不斷完善相關(guan) 政策體(ti) 係。2017年,深圳成為(wei) 通用航空產(chan) 業(ye) 綜合示範區;2019年,出台辦法劃設微輕型無人機適飛空域;今年2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從(cong) 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chan) 業(ye) 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麵規範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
趙柯介紹,目前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一期正加快建設,將初步構建起支撐低空經濟的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智慧空中交通運行實驗室等創新平台也在建設中,未來深圳將陸續開展無人駕駛航空、融合飛行驗證工作,製定低空飛行相關(guan) 規則、標準、規範。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3日 第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