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
對於(yu) 搬進新家的雄安新區回遷居民商杏蘭(lan) 來說,老家院子裏那棵60多年的老槐樹就是鄉(xiang) 愁。商杏蘭(lan) 老家段莊村於(yu) 2020年10月啟動整體(ti) 征遷。雖然老房子沒有了,但老槐樹作為(wei) 鄉(xiang) 愁保護點得以留在原地,成為(wei) 容西片區生態廊道的一部分。
如今,老槐樹的東(dong) 北方向,嶄新的住宅樓鱗次櫛比,其中就有商杏蘭(lan) 的新家。“每天都溜達回來看一眼。”商杏蘭(lan) 說。
雄安新區在規劃和建設中,注重對曆史文物和曆史風貌的保護,讓這座“新城市”中的“老場所”隨處可見。
在容東(dong) 片區眾(zhong) 多現代化建築之間,矗立著兩(liang) 棵粗大的老槐樹,由原容城縣南文營村的文占民家中移植而來,新式樓宇與(yu) 百年老樹相得益彰。郊野公園綠樹繁花間,青磚灰瓦的“金玉璞家老宅”等均被妥善保護起來,古樸端莊的曆史名勝與(yu) 藍綠交織的自然風貌融為(wei) 一體(ti) 。
同樣與(yu) 周邊公園自然景觀融為(wei) 一體(ti) 的還有“雄安之眼”——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小到街道兩(liang) 旁路燈杆上的傳(chuan) 感器,大到新建片區的所有燃氣管網,都在“雲(yun) ”上同雄安城市計算中心相連接,運行一年來,“雄安之眼”匯聚了超過200億(yi) 條城市數據,“雲(yun) 上雄安”加快建設。
雄安新區是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IPv6國家綜合試點城市,3月15日,雄安新區入選全國“千兆城市”。在地上,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500多公裏數字道路四通八達。在地下,綜合管廊已達144公裏,水電氣暖網所有市政設施管線隱藏其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有形的古樹古宅、文物古跡,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在雄安新區得到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在這座未來之城交相輝映。
新街道也保留下了居民的鄉(xiang) 愁記憶。原有村征遷後,老村名出現在新街道的名稱中,如龔莊路、八於(yu) 街、文營路等。路上駛過的智慧網聯無人巴士,將這些路名和站點串聯起來,也讓雄安新區的過去與(yu) 現在緊密相連。
“5分鍾到便利店、社區食堂,10分鍾到養(yang) 老驛站、社區醫院,沒事在公園裏還能唱兩(liang) 嗓子。”容西片區回遷居民鄧鳳苓搬入新家後,喜歡在街角小公園唱幾聲河北梆子,“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愛上梆子。”
(本報記者張騰揚、人民網記者劉師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1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