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啟動災後恢複重建防汛信息化項目建設
記者從(cong) 天津市水務局獲悉,為(wei) 進一步提升全市防汛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提高防汛調度應急指揮反應速度和工作效率,日前,市水務部門啟動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水文監測站網補充完善、重點防洪工程數字孿生平台、防洪調度應急指揮平台等4項災後恢複重建防汛信息化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前端水文數據自動采集、中端洪水模型數字模擬、終端防汛智能化指揮調度,形成完整的防汛信息化、智慧化調度指揮體(ti) 係,為(wei) 保障我市防汛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針對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露出的我市在防汛信息化方麵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市水務部門重點實施4項災後恢複重建防汛信息化項目建設,其中,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水文監測站網補充完善工程計劃新建或提升改造80餘(yu) 個(ge) 水文站點,加密布設雨量站,增設測雨雷達係統,在修複完善原有水文站網基礎上,建立“空、天、地”一體(ti) 化水文監測體(ti) 係,實現極端天氣可預見期較以往提前3個(ge) 小時,全麵提升我市水文監測的精準度、傳(chuan) 輸速度和監測範圍,並將水文服務範圍擴展至城市供水、水資源管理、水生態治理保護等領域,全麵提升水文監測現代化水平;重點防洪工程數字孿生平台計劃對重點防洪工程進行信息化改造,通過數據感知平台、數據底板、知識平台、業(ye) 務協同平台、智慧水務移動端等係統建設,實現對防洪工程安全、防洪調度、巡查管護、綜合決(jue) 策等的智慧化管理,並將數字孿生平台逐步覆蓋全市19條一級行洪河道、重點蓄滯洪區、重點山洪溝和於(yu) 橋水庫等重點防洪工程,實現對全市防洪體(ti) 係的數字化管理;防洪調度應急指揮平台將依托以上3項防汛信息化項目建設成果,搭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防洪指揮平台,通過將前方水文數據進行數字模擬,利用洪水模型推演洪水行進變化,並智能化提供洪水預警、行洪調度及洪水防禦方案,提高防汛調度應急指揮反應速度,縮短會(hui) 商研判、指揮調度時間,提高防洪指揮工作效率。
據悉,今年實施的4項防汛信息化項目已陸續啟動,市水務部門將充分運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及近年來積累的大量防汛數據資源,切實做好相關(guan) 數據庫、模型庫、知識庫建設,推動各項防汛信息化工程早日建成發揮效益,為(wei) 全市防汛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