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清風撲麵,在《如見》中遇見“青春”青城
近日,由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市推出的舞蹈劇場《如見》,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上演。時尚的布景、唯美的舞姿、詩意的肢體(ti) 語言,勾起觀眾(zhong) 內(nei) 心深處的溫暖、感動、前行與(yu) 釋然,90分鍾的演出贏得了滿堂彩。
這部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策劃打造的重點劇目,在清華大學首演即獲得觀眾(zhong) 的高度認可,一度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麵。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張偉(wei) 用“吃驚”表達了看劇的感受:“這部劇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因為(wei) 是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推出的,我想可能會(hui) 有民族的、地域的一些符號和元素,但實際上這是一部現代舞劇,它的整體(ti) 表達,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都是全新的。”清新撲麵、耳目一新是張偉(wei) 對這部劇的最大體(ti) 會(hui) 。
“不破不立,做一個(ge) 跟過去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舞蹈劇《如見》由《詩意地棲居》《前行的生活》和《時光中回望》三個(ge) 篇章組成,創新舞蹈表現形式,采用現代時尚的舞美元素,將當下世人千姿百態的生活、令人觸動的瞬間,以詩意的舞蹈表達方式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
“這是一部具有現代感的作品,極受年輕人的追捧。”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高麗(li) 芳說:“我們(men) 想走進校園,因為(wei) 作品本身表達的是年輕人對生活的理解。”
“以往聊到‘北疆文化’,我們(men) 最先想到的就是民族歌舞,但這次我們(men) 想跳出過去固有的模式,有全新的突破。”談到創作初心,高麗(li) 芳說,“北疆文化包含了草原文化、農(nong) 耕文化等等,是融合的文化,怎樣體(ti) 現融合,主創人員編排了這個(ge) 現代舞的舞蹈劇場。這是我們(men) 以前沒做過的,帶點冒險的性質,但不破不立,必須打破過去,才能做出一個(ge) 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主創團隊是一群30歲左右的年輕人,總導演鄭子豪當時還在讀研究生。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大膽地給這群年輕人廣闊的創作舞台。“給予充分的表達空間,不要過多去幹預他們(men) 。”高麗(li) 芳說,“用心做的東(dong) 西會(hui) 被感受到,當作品呈現的時候,現場很多觀眾(zhong) 都哭了,都被打動了。”
人生舞台,看見自己。這部劇追求“千帆過境,向心而行”的人生狀態,就像是一場獻給年輕人的“成人禮”,讓觀眾(zhong) 在台上窺見自己的內(nei) 心,聆聽心靈深處的聲音,讓每個(ge) 人在不同的片段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cong) 而對自己有審視、對人生有思考。
把“大青山的日出”融進作品,對外展示青城“嶄新的生命力”
第一次來到內(nei) 蒙古,也是第一次來到呼和浩特,青年創作者鄭子豪發現這座草原都市和他想象中不一樣。
騎馬上學?水龍頭打開就有牛奶?住蒙古包……鄭子豪告訴記者,過去自己對於(yu) 內(nei) 蒙古、對於(yu) 呼和浩特還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
而真正踏進這片土地,才看到了不一樣的東(dong) 西:“呼和浩特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這裏包容開放、充滿活力。是呼和浩特,接納了我們(men) 這些年輕的創作者,接納了一個(ge) 青年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座草原青城給了我們(men) 創作靈感,結合當下對生活的思考,於(yu) 是有了《如見》這個(ge) 作品。”
來到呼和浩特,鄭子豪的第一印象是: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裏孕育著嶄新的生命力。帶著創作的激情與(yu) 熱情,鄭子豪把這種“城市的生命力”融進作品。
鄭子豪介紹,該劇目不囿於(yu) 一時一事、一人一物、一局一域,以廣闊的視野、獨特的眼光、深邃的思想為(wei) 創作初衷,探索現當代舞創作的全新境界,塑造國際視野的文化品牌。
“在這部劇裏,我們(men) 似乎沒有看到呼和浩特,但卻又處處都是呼和浩特。比如說第一幕的第一個(ge) 舞段,是我們(men) 看到大青山的日出,看到蓬勃的生命力和朝氣之後,把這種人與(yu) 自然和諧的關(guan) 係放在作品中,把它化作一種生命的張力出現在開篇。”
讓作品極具辨識度、兼具國際視野
當舞蹈劇場《如見》在清華大學上演時,中國鋼琴演奏家、作曲家薛汀哲為(wei) 舞蹈劇場《如見》原創的大型同名音樂(le) 作品,實體(ti) 黑膠唱片也同步全球發行。
演出當晚,薛汀哲作為(wei) 指揮攜手交響樂(le) 團現場演奏,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一場絕美的視聽盛宴。談到自己的創作理念,薛汀哲說:“在《如見》當中我所采用的創作技法,一種是以蒙古族的呼麥和馬頭琴編配和聲讓作品極具辨識度。”
在另一種技法的選擇上,薛汀哲嚐試用西方的樂(le) 器烘托出“壯美內(nei) 蒙古”的氣勢磅礴:“我們(men) 在創作的時候,想讓它兼具國際的視野,那怎樣讓民族性的東(dong) 西具有國際化的聽感,我們(men) 在這部作品裏做了大膽嚐試。”
演出現場,觀眾(zhong) 們(men) 一句句讚歎:“我想去內(nei) 蒙古看看,實地感受一下內(nei) 蒙古的文化”。——“這是對作品的最大肯定,證明我們(men) 的嚐試和努力成功了。”薛汀哲自豪地說。
接下來,《如見》還將走進更多城市、更多高校表演。願這部“清風撲麵”的作品帶給觀眾(zhong) 更多的體(ti) 驗,讓更多人在《如見》中遇見“青春”青城。
(實習(xi) 生張嘉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