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育秧也能3D印刷
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湖南省嶽陽市嶽陽縣公田鎮,細冬農(nong) 業(ye) 機械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楊洪波正忙著“印刷”今年春耕的最後一批穀種。
隻見他按下啟動鍵,3D印刷播種機兩(liang) 端的卷軸開始運轉,一卷白色育秧紙攤開後,從(cong) 播種機的一端運往另一端。從(cong) 上方漏鬥落下的穀種,立刻被紙麵上成行成列分布的點狀可食用膠牢牢粘住。可食用膠由魔芋粉製成,不僅(jin) 環保,黏性還強。隨著紙張翻麵成卷,未被粘住的穀種便落在下方的筐子裏,待收集起來再次播種。
2018年,楊洪波從(cong) 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引進“3D印刷播種”育秧技術。這一技術充分尊重種子發芽率和插秧機取秧規律,讓穀種精準定位在育秧紙上,確保秧苗均勻分布。
幾年實踐下來,楊洪波發現,“3D印刷播種”的種子成秧率達90%以上。與(yu) 傳(chuan) 統的軟盤播種育秧相比,每畝(mu) 雜交種用種量從(cong) 3公斤減少到2公斤。同時,這一技術可以增強秧苗素質,將畝(mu) 產(chan) 提升10%以上。
“印刷”完畢,就要下種育秧。育秧大棚裏放置著一個(ge) 個(ge) 與(yu) 育秧紙同寬的格子,底部已鋪好無紡布,灌滿了從(cong) 水田抽取的泥漿。工人們(men) 兩(liang) 人一組,將育秧紙拉平,反向覆蓋到泥漿上。“等穀種完全落入泥漿後,就可以揭開育秧紙,讓秧苗自然生長。經過25天左右的悉心培育,等秧苗長出‘三葉一心’,我們(men) 再從(cong) 一個(ge) 個(ge) ‘泥格子’裏起秧,將秧苗移栽至大田。”楊洪波說。
過去,楊洪波直接將育秧紙鋪在秧田裏,一旦碰上“倒春寒”,秧苗很容易受損。為(wei) 此,他在去年建起育秧大棚,創新探索出旱地無盤育秧技術。“同樣采用‘3D印刷播種’技術,和在秧田裏育秧相比,旱地無盤育秧可使育秧人工、生產(chan) 成本分別下降30%、40%。”楊洪波說。
在不遠處的筻口鎮,嶽陽縣豐(feng) 瑞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內(nei) 滿目青翠。合作社2.4萬(wan) 多平方米的智慧育秧大棚以及大棚外的水泥平地,都被用來擺放秧盤。
“今年,合作社種植了1200多畝(mu) 雙季稻。我們(men) 不僅(jin) 為(wei) 自己的農(nong) 田育秧,還為(wei) 周邊農(nong) 戶提供育秧服務。”合作社負責人董敏芳告訴記者,育秧、插秧有嚴(yan) 格的農(nong) 時要求,能在短時間內(nei) 培育出如此多的秧苗,關(guan) 鍵在於(yu) 合作社設計研發的智能高速播種流水線。
董敏芳介紹,秧盤被放入智能高速播種流水線後,便開始進行鋪土、澆水、播種、覆土、疊盤等工序。隨著機器飛速運轉,每小時能下線3200盤秧盤,一天便可滿足1500畝(mu) 大田的育秧需求。“既節約了成本,又搶抓了農(nong) 時,實現了降本增效。”董敏芳說。
作為(wei) 以水稻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的糧食生產(chan) 大縣,嶽陽縣依托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打造高速育秧流水線、建設標準化智慧旱育秧工廠、推廣“3D印刷播種”育秧技術等方式助力集中育秧。據統計,嶽陽縣今年新建育供秧中心13家,育秧設施大棚總麵積達55萬(wan) 平方米,節約秧田麵積420畝(mu)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9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