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鐵嶺市昌圖縣利用科技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清晨,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三江口鎮寶龍村,農(nong) 機在一望無際的大田裏穿梭,進行著玉米秸稈粉碎機械還田作業(ye) 。農(nong) 機駛過,地塊裏翻出了黑色的土壤。
寶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寶豐(feng) 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劉忠武蹲在地上,扒開剛剛還田的秸稈碎屑,用力把秸稈插進土壤。
“看,這些黑色的小細條就是去年粉碎還田、現在已經腐爛的秸稈。天氣暖和一些,土裏就會(hui) 有很多蚯蚓。”劉忠武說。去年,寶龍村最高產(chan) 的一塊玉米田畝(mu) 產(chan) 相當於(yu) 10年前的兩(liang) 倍。
昌圖縣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489.7萬(wan) 畝(mu) ,是全國知名的產(chan) 糧大縣。但受自然條件所限,昌圖縣黑土層比較薄,平均為(wei) 20厘米,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成了這裏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課題。
“近兩(liang) 年,昌圖縣糧食年產(chan) 量從(cong) 53億(yi) 斤左右提升到了55億(yi) 斤以上,主要因素便是持續提升耕地中的有機質含量,養(yang) 肥了這片黑土地。”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昌圖縣副縣長解宏圖說。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yu) 當地技術人員、種糧大戶合力攻堅,推出符合當地實際的秸稈粉碎全量還田、堆漚有機肥腐熟發酵還田、深鬆淺耙重壓技術。
昌圖縣農(nong) 民還自創農(nong) 機——不等深度深鬆歸行淺耙複合機。這台機器可以把深鬆層分為(wei) 20厘米和30厘米兩(liang) 個(ge) 層次,以更好保持土壤裏的水分和養(yang) 分,利於(yu) 作物紮根;耙片設計為(wei) 10厘米,既不傷(shang) 害黑土層,還可以把粉碎的秸稈和拋撒的有機肥都埋入地下,利於(yu) 形成腐殖質;機器上還有兩(liang) 個(ge) 旋轉的壓地滾,可以把土地壓平整。
“進一次地幹三樣活,降低作業(ye) 次數,避免土地被反複碾壓。”昌圖縣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黑土地保護項目辦公室主任張軍(jun) 告訴記者,播種前,縣裏還會(hui) 組織企業(ye) 用無人機給土壤噴灑微生物菌劑,加快有機物質分解,讓秸稈和有機肥盡快形成腐殖質。
站在昌圖縣老城鎮勝利村的耕地裏,張軍(jun) 說:“這地踩著就像棉花被似的,有利於(yu) 我們(men) 保墒抗旱多打糧。”不遠處,拋撒車正將有機肥均勻地撒在耕地。
近年來,昌圖縣完善畜禽糞汙收集處理利用體(ti) 係,以養(yang) 殖場戶為(wei) 主體(ti) ,第三方服務組織、種植合作社和有機肥廠緊密銜接,發展種養(yang) 結合、綠色循環農(nong) 業(ye) 。今年,昌圖縣組織落實畜禽糞肥集中還田110萬(wan) 噸,配套還田土地麵積30餘(yu) 萬(wan) 畝(mu) 。目前,大田機械拋撒農(nong) 家肥作業(ye) 已全麵展開,在昌圖縣的黑土地上,隨處可見作業(ye) 的運輸車、鏟車和有機肥拋撒車。
去年11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昌圖現代農(nong) 業(ye) 試驗站在昌圖縣成立。“從(cong) 今年4月春播開始,中國科學院將每年派50名科研人員來昌圖縣,開展現代農(nong) 業(ye) 研究、示範、技術推廣及服務。提升科技含量,進行科學管理,這裏的黑土地會(hui) 越來越肥。”解宏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0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