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麵積破壞珊瑚礁和白蝶貝 海花島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
“海花島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日前,一份由海南省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顯示,儋州市海花島2號島2-14-1地塊建設的39棟樓,因項目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現責令相關(guan) 開發商限期10日內(nei) 拆除。如逾期不拆除,執法局將依法組織拆除。涉事公司回應將按照決(jue) 定書(shu) 的指引,積極溝通、妥善處理。
海花島由三個(ge) 獨立的離岸島嶼組成,填海造島麵積約783公頃。該項目曾被指“鼓了錢袋、毀了生態”,通過“化整為(wei) 零”的方式,將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ge) 麵積小於(yu) 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guan) 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麵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在2021年度“中國十大醜(chou) 陋建築”評選中,海花島建築群位列榜首,被認為(wei) “資本任性妄為(wei) ,破壞海洋生態,形態怪異雜亂(luan) ,是炫富、媚俗文旅項目的典型”。
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黨(dang) 員幹部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jue) 策、慎重用權。海花島39棟違建為(wei) 何被要求拆除?該建築群被評為(wei) 醜(chou) 陋建築的原因有哪些?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黨(dang) 員幹部如何做到“敬畏生態”?記者采訪了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中國十大醜(chou) 陋建築”評委會(hui) 成員周榕。
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對違法建設依照法律規定妥善處置
記者:海花島違建的問題在哪裏?監管部門作出拆除處罰,釋放了什麽(me) 信號?
郭兆暉:開發曆時10餘(yu) 年的海花島項目,填海造島之初就存在違法違規行為(wei) ,通過“化整為(wei) 零”的方式,將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ge) 麵積小於(yu) 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guan) 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麵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項目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點名”後,迎來了進一步的強力整改,釋放了必須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的強烈信號,也體(ti) 現出環保督察正成為(wei) 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同時,要把人類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不僅(jin) 要考慮人類和當代的需要,也要考慮大自然和後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度”。
周榕:海花島建築群上榜醜(chou) 陋建築,經過了網友投票、專(zhuan) 家投票等多個(ge) 環節,有價(jia) 值觀、社會(hui) 文化、專(zhuan) 業(ye) 設計等多層麵的原因,在專(zhuan) 家評選的幾輪投票中,海花島一直排名靠前,最後一輪更是拿到了滿票。我們(men) 認為(wei) 其建設違反法律法規,宣揚“重經濟輕生態”的錯誤政績觀,產(chan) 生了惡劣的影響。
首先,海花島在建設上破壞了生態環境,違反法律法規。大麵積的填海造地擠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大麵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對海洋生態形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在項目審批過程中,采用一係列見不得光的非法手段,化整為(wei) 零、欺上瞞下,規避行業(ye) 監管。
其次,海花島的總體(ti) 設計形態怪異雜亂(luan) 。海花島是一個(ge) 建築密度非常大的人造環境,將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各種風格類型的建築胡亂(luan) 拚湊在一起,是以追求獵奇為(wei) 目標的奇觀建築的集合代表。與(yu) 海南曆史、文化、生態毫無關(guan) 聯的大雜燴式建築群,帶來的是一種視覺汙染。
最後,海花島填海造地的區隔式開發,宣揚了赤裸裸的炫富價(jia) 值觀。城市規劃不是一個(ge) 簡單的空間問題或造型問題,背後承載的是一個(ge) 社會(hui) 的文化理想與(yu) 價(jia) 值取向。從(cong) 國際上看,許多國家的城市在規劃之初就強製要求,無論多高檔的住宅區,都要混合進一定比例針對普通甚至低收入人群的社會(hui) 住宅,這麽(me) 做的目的,就是為(wei) 了避免社會(hui) 階層的空間區隔帶來長久的社會(hui) 生態災難。而海花島建築群,通過房價(jia) 及消費門檻在海上造出了一個(ge) “富人區”,間接宣揚拜金主義(yi) ,通過人群區隔加大貧富對立,這與(yu) 我們(men) 當下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hui) 基調格格不入。
不顧曆史文化因素、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教訓極其深刻
記者:對於(yu) 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輿論認為(wei) 必須零容忍,恢複原貌維護生態,我們(men) 該如何認識?
郭兆暉:發展是硬道理,但必須看到,發展應是全方位的發展。一個(ge) 地方是否發展得好,不能光看經濟指標,還要看創新、生態、社會(hui) 效益、可持續性等諸多方麵的表現,不能簡單地以GDP論英雄。
海花島違建共39棟樓,總建築麵積近43.5萬(wan) 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違建被責令拆除,教訓十分深刻。再次反映了一些地方和個(ge) 別領導幹部放不下“唯GDP”的思維定式,為(wei) 了數字好看、排名靠前,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造成了嚴(yan) 重後果。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以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wei) 重點,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麵向未來,領導幹部必須謹慎決(jue) 策、謹慎用權,要堅持正確政績觀,在實踐中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周榕:法律的權威不容挑戰。製定城鄉(xiang) 規劃法的目的就在於(yu) 加強城鄉(xiang) 規劃管理,協調城鄉(xiang) 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海花島39棟建築屬於(yu) 違法建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妥善處置,該罰款的罰款、該改正的改正、該拆除的拆除。城鄉(xiang) 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的權威不容挑戰。
事實上,近年來的實踐證明,不是違法建築成為(wei) 了既存事實,相關(guan) 部門就沒有辦法。中央和有關(guan) 部門對於(yu) 整治違法建設一直保持高壓態勢。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就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全麵清查並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jue) 遏製新增違法建設。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隨即出台《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專(zhuan) 項治理工作五年行動方案》。
實踐中,對於(yu) 違法建設態度堅決(jue) 處置,不僅(jin) 可以維護規劃權威性、促進城市發展轉型,而且是對於(yu) 錯誤政績觀的堅決(jue) 糾正。放任不管、違法不處理或者“花錢就可以搞違建”的破窗效應一旦形成,很容易使個(ge) 別領導幹部為(wei) 了出政績而大肆違規決(jue) 策、違規用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違紀違法行為(wei) 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難以估量。
違法建築往往與(yu) 勞民傷(shang) 財的“政績工程”、“麵子工程”相聯係,背後是扭曲政績觀
記者:現實中,違法建築往往與(yu) 勞民傷(shang) 財的“政績工程”、“麵子工程”相聯係,在一些地方有所發現,如何避免這種現象?
郭兆暉:近年來,脫離實際、盲目興(xing) 建景觀亮化設施,搞勞民傷(shang) 財的“政績工程”、“麵子工程”,在一些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城鎮建設中都有所發現,不僅(jin) 造成國家財力和社會(hui) 資源的浪費,而且助長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
“政績工程”、“麵子工程”的背後是扭曲的政績觀。必須看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wei) 代價(jia)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推動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將考核結果作為(wei) 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要實施最嚴(yan) 格的考核問責,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yan) 追責,做到終身追責。
黨(dang) 員領導幹部要堅持正確政績觀,堅持新發展理念,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並在實踐中積極踐行。不能因為(wei) 暫時的困難就走上以破壞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老路,不能放緩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不能放鬆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又降低汙染排放負荷的要求。
周榕: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的根本觀點,無論是用權辦事,還是建築規劃,都要秉持慎重的態度,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曆史、物質和文化等方麵的因素。
從(cong) 建築設計來說,尊重當地的曆史文化和生態,這是建築界的共識。“中國十大醜(chou) 陋建築”連續評選了十餘(yu) 年,一些所謂的地標建築、大師手筆之所以屢屢“榮登”榜單,背後正是個(ge) 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追求“高大上”、打造城市奇觀的扭曲政績觀。有的不遺餘(yu) 力搞“假大空”的設計,建設“山寨白宮”等與(yu) 我國曆史文化不相符的西方古典建築;有的貪圖虛名、好大喜功,一味求大求全;有的造價(jia) 不菲、造型浮誇,造成無意義(yi) 的浪費。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顯著特點之一,敬畏生態守護綠水青山才能贏得明天
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如何把握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度”?
郭兆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再次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指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是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當前,我們(men) 踏上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是區別於(yu)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的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中國式的現代化不可能也不會(hui) 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現代化的老路,必須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wei) 代價(jia)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
對領導幹部來說,把握好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二者的關(guan) 係,首先要悟透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要公平保護好分配好生態產(chan) 品,讓老百姓公平地享有生態產(chan) 品,公平地獲得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要堅持正確政績觀,把目光放長遠、算大賬,用全局和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用好發展和保護內(nei) 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用權決(jue) 策慎之又慎,自覺按照發展規律辦事。
周榕:人們(men) 之所以拒絕醜(chou) 陋建築,拒絕的其實是蘊含其中的“貪大媚洋、崇權炫富、獵奇求怪、粗製濫造”的社會(hui) 價(jia) 值觀。近年來,隨著醜(chou) 陋建築評選活動的持續,早期那種醜(chou) 陋建築現在越來越少。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曆史文化和生態的關(guan) 係,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用權辦事,不僅(jin) 會(hui) 推動建築設計水平上一個(ge) 台階,也會(hui) 讓整個(ge) 社會(hui) 的價(jia) 值觀有一個(ge) 新的提升。
本報記者 薛鵬 管筱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