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四大困境成農村電商發展“攔路虎”

發布時間:2022-01-11 09:47: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廣西、寧夏、新疆等多地調研發現,部分電商平台上農(nong) 產(chan) 品假冒偽(wei) 劣、虛假宣傳(chuan) 等亂(luan) 象層出不窮,不僅(jin) 給消費者帶來困擾,也影響電商平台商戶的經營秩序。在監管和售後服務方麵,溯源難、消費者投訴維權難、平台售後服務機製不完善等問題仍然突出。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建立健全部門協作聯動機製,強化監管,電商平台應加強對入駐商家資質的審查以及產(chan) 品質量的把關(guan) ,暢通消費糾紛解決(jue) 渠道,為(wei) 廣大消費者提供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及服務。

  “李逵”竟為(wei) “李鬼”背鍋

  駱駝奶粉是近幾年頗受追捧的“網紅”產(chan) 品。記者打開各大購物網站,“駱駝奶粉”品牌紛亂(luan) 、單罐產(chan) 品價(jia) 格天差地別,從(cong) 二十幾元到七八百元不等。新疆鞏留縣一駝奶收購工作人員說,一公斤新鮮駱駝奶的平均收購價(jia) 格在50元左右,而8公斤左右鮮奶才能加工出1公斤奶粉。可見,平台上部分產(chan) 品的標價(jia) 明顯低於(yu) 成本。

  假冒偽(wei) 劣橫行的後果是“李逵”為(wei) “李鬼”背鍋。新疆一乳業(ye) 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通過電商平台或者直播銷售,破壞了市場,有時候不少正規公司都得“背鍋”,給消費者解釋,同時消費者維權也比較難。

  廣西靈山縣天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其遠說,目前公司主營農(nong) 副產(chan) 品,其公司注冊(ce) 品牌“巧婦9妹”在電商平台上經常被仿冒,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對品牌影響較大。“仿冒者瞄準了我們(men) 品牌的影響力,利用相似的品牌名稱等增加電商平台上的銷量,屢打不絕,他們(men) 的產(chan) 品出現問題消費者也來找我們(men) 。”

  虛假宣傳(chuan) 、貨不對板是另一大頑疾。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的“中寧枸杞”獲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認證,全縣60%的枸杞都通過電商銷售,但電商平台農(nong) 產(chan) 品假冒偽(wei) 劣現象多發。中寧縣枸杞產(chan) 業(ye) 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田軍(jun) 倉(cang) 說,消費者投訴顯示,有些經營者未經授權在電商平台廣告宣傳(chuan) 、詳情頁中使用“中寧枸杞”字樣高價(jia) 銷售枸杞,而實際銷售的是其他產(chan) 區的枸杞。還有個(ge) 別經營者打價(jia) 格戰,將一些加工失敗的爛果、黑果等“油貨”裝袋,以次充好。

  廣西靈山縣某廠生產(chan) 的高鈣水牛奶的鈣含量達不到標示值的80%,引發多起投訴。“該廠為(wei) 了提高產(chan) 品宣傳(chuan) 效力,與(yu) 同品類其他產(chan) 品形成對比,把產(chan) 品含鈣量標到了每100毫升含240毫克,但實際檢測數值僅(jin) 為(wei) 每100毫升含160-180毫克。”靈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投訴舉(ju) 報指揮中心主任莫湘平說。

  莫湘平說,有消費者投訴其在某電商平台上訂購的“進口果苗品種”到手實為(wei) 海南果苗品種,“商家瞄準了部分消費者對產(chan) 品了解不足的弱點,虛構出泰國、馬來西亞(ya) 等地進口果苗的宣傳(chuan) 內(nei) 容,欺騙消費者,牟取高銷量和高利潤。”

  溯源監管打擊難 售後服務不完善

  受訪人士表示,電商平台農(nong) 產(chan) 品亂(luan) 象被詬病已久,盡管有關(guan) 部門出台有關(guan) 規範條例製度,並進行大力打擊,但監管溯源難、平台審核商家機製不完善、售後反饋服務機製不完善等難題亟待解決(jue)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ti) 登記,但個(ge) 人銷售自產(chan) 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除外,這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不同於(yu) 登記在冊(ce) 的實體(ti) 店,電商門檻低,架兩(liang) 部手機直播賣貨也叫電商,我們(men) 總是在接到消費者投訴後被動‘滅火’,有時還找不到人,難以將監管前置。”田軍(jun) 倉(cang) 說,一些網店的注冊(ce) 地址與(yu) 實際經營地址不相符,也給監管部門調查取證帶來很多困難。

  受訪人士認為(wei) ,農(nong) 村電商賴以交易的信息網絡平台,缺乏統一的監管,導致平台對商戶資質及入駐信息審查和運營監管不力,特別是依托社交網絡平台進行的“微商式銷售”,缺乏必要的審核或監管,加之經營者大多沒有線下門店,成為(wei) 市場監管的灰色地帶。

  平台售後反饋服務機製有待完善。盧其遠說,公司主營的農(nong) 產(chan) 品主要在今日頭條、抖音等電商平台上投放。針對其他電商平台的仿冒品牌行為(wei) ,公司曾多次向有關(guan) 平台反饋,但都無功而返,“維權成本太高了,我們(men) 向平台有關(guan) 服務部門投訴得不到反饋,而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成本又太高。”

  莫湘平說:“我們(men) 市場監管部門針對有關(guan) 投訴也曾致電致函有關(guan) 電商平台配合調查,但大多得不到反饋,最終隻能致函該平台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請求協助調查。”

  多措並舉(ju) 維護消費者權益

  針對電商高速發展過程中的監管存在盲區、調查取證困難重重、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受訪人士建議,強化監管部門職能,將電商市場經營主體(ti) 全部納入監管範圍,消除監管空白,並暢通消費糾紛解決(jue) 渠道,統一維權網絡,持續優(you) 化電商環境,為(wei) 消費者提供優(you) 質的服務。

  首先,電商平台應嚴(yan) 格準入門檻。田軍(jun) 倉(cang) 建議,提供電商服務的平台應履行職責,嚴(yan) 格市場準入門檻,例如要求提交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檢測報告、地理標誌產(chan) 品授權報告等,從(cong) 前端堵住電商亂(luan) 象。同時,強化監管部門職能,將電商市場經營主體(ti) 全部納入監管範圍,消除監管空白,明確農(nong) 村電商的市場準入條件以及電商平台對入駐商家資質的審查義(yi) 務。

  其次,生產(chan) 商、電商平台和監管部門應充分協作,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江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辜誌明認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商應嚴(yan) 格履行主體(ti) 責任,對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負主要責任。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種養(yang) 大戶要建立崗位責任製,責任到人,加強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電商平台應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把關(guan) ,製定一定的選品標準,以產(chan) 品標準化倒推生產(chan) 標準化。

  再次,應暢通消費糾紛解決(jue) 渠道,統一維權網絡。莫湘平建議,一是在規模較大、管理較規範的電商平台設置在線消費糾紛解決(jue) 平台;二是市場監管部門完善與(yu) 公安、司法、農(nong) 業(ye) 、商務等政府相關(guan) 職能部門的溝通機製和協作機製,推動12315業(ye) 務平台與(yu) 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台的銜接,實現維權資源共享,整合部門執法力量,形成更加有力的統一維權網絡。

  最後,基層幹部建議,加速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集運中心建設,在集運中心對相關(guan) 產(chan) 品進行抽檢,並加快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標準化、品牌化,強化科技對壯大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支撐,持續優(you) 化種植技術,加強農(nong) 特產(chan) 品質量監管,提升農(nong) 特產(chan) 品品質的穩定性。

  (記者雷嘉興(xing) 、馬麗(li) 娟、顧煜、郭傑文、楊靜、周琳)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