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上升疊加疫情衝擊 陝西能源供應有保證嗎?
每到冬季,各地能源需求量都大幅上升,而能源大省陝西近期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保供形勢尤引關(guan) 注。陝西自身能源供應和省外任務能保證嗎?
2021年12月24日,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傳(chuan) 來好消息:年產(chan) 天然氣量100億(yi) 立方米,這一鮮紅數據躍動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第一采氣廠生產(chan) 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該廠2021年共產(chan) 天然氣101.37億(yi) 立方米,這也是中國石油首個(ge) 百億(yi) 立方米采氣廠。
第一采氣廠廠長王振嘉表示,該廠開發的靖邊氣田是鄂爾多斯盆地首次發現並成功開發的低滲透大氣田,擔負著北京、西安、銀川等大中城市的保供任務。據介紹,第一采氣廠2000餘(yu) 名員工堅守崗位,已對3000餘(yu) 口氣井、118座集氣站、5座淨化廠和儲(chu) 氣庫及1.8萬(wan) 公裏管線的生產(chan) 、集輸、淨化能力進行現場核實和模擬分析,守好基礎配產(chan) 、調峰配產(chan) 、應急配產(chan) 三道生產(chan) 供氣防線。目前,高峰期日產(chan) 氣量超過3700萬(wan) 立方米,可保障6000多萬(wan) 戶家庭的生活用氣。
同在鄂爾多斯盆地“耕耘”,陝西延長石油集團也不斷發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延長油田全年累計生產(chan) 原油1120.3萬(wan) 噸,原油產(chan) 量已實現千萬(wan) 噸以上“十五連穩”。延長石油把工業(ye) 穩增長作為(wei) 首要任務,按照“穩油、擴煤、提氣”思路高效組織生產(chan) ,加快優(you) 質產(chan) 能釋放,全力增產(chan) 增供。
針對當前陝西疫情防控形勢,延長石油按照“目標不變、任務不減、供應不斷”原則,全力確保油氣煤安全生產(chan) 、穩定供應。目前,延長石油每日向西安市足量供應成品油,日均向西安市供應天然氣2000萬(wan) 立方米。延長石油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蘭(lan) 建文表示,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產(chan) 經營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保生產(chan) 、保供應、保增長,確保溫暖過冬和能源穩定安全供應。
據了解,目前,陝西50%以上煤炭外銷、近50%電力外輸,承擔京津冀等地區40多個(ge) 城市的天然氣供應,已形成總量提升、省內(nei) 外平衡的能源格局。2021年四季度,陝西承擔了向14個(ge) 省份保供3900萬(wan) 噸發電供熱用煤的任務,涉及省外發電供熱企業(ye) 124戶,同時還需自行解決(jue) 省內(nei) 946萬(wan) 噸合同電煤缺口。
為(wei) 保障用煤需求,陝西煤業(ye) 化工集團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zhuan) 班,專(zhuan) 題安排部署煤炭保供穩價(jia) 相關(guan) 工作。生產(chan) 礦井合理布局安全生產(chan) ,穩妥調整設備檢修時間,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釋放煤炭優(you) 質產(chan) 能。
為(wei) 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溫暖過冬,陝西采取了多項緊急措施。一是加強值班值守和監測調控力度,建立能源保供重點情況信息緊急報送機製。二是全麵梳理醫療機構、隔離區域、醫用物資生產(chan) 運輸企業(ye) 等疫情防控單位和場所情況,並將其列為(wei) 重要保障用戶,確保遇事有人指揮、有人落實。三是加強電廠存煤監測,協調疫情防控、交通運輸等部門,對煤電油氣等能源保供企業(ye) 生產(chan) 物資運輸車輛發放綠色通行證,全力保障相關(guan) 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秩序。四是主動對接有關(guan) 能源保供企業(ye) ,督促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強生產(chan) 組織,確保有效供應,同時積極幫助解決(jue) 問題。
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陳丁表示,陝西充分發揮“陝煤外運”“西電東(dong) 送”“西氣東(dong) 輸”作用,在全國能源保供戰略中努力發揮“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積極增產(chan) ,協調運力,采用‘一礦一廠’方式精準對接需求,確保煤炭有效供應;科學調度,精準管理,堅持省內(nei) 火電機組能並盡並,應發盡發,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超前儲(chu) 備,儲(chu) 氣調峰,確保天然氣供應平穩有序。這些措施有效平衡了能源供需,穩定了生產(chan) 秩序。”
陝西省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該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正值迎峰度冬能源保供關(guan) 鍵時期,能源保供既是責任更是底線,將落實能源保供部署,加強調度、狠抓落實,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能源保供戰。(經濟日報記者楊開新 張 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