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這些法治進步平安成效給你幾多溫暖?
新華社記者白陽
法治的溫度,平安的基礎。回望2021年,法治中國、平安中國建設蹄疾步穩,護航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一起盤點,這一年中哪些法治進步、平安成效曾溫暖了你我?
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
近年來,高空拋物問題屢禁不止,成為(wei) 懸在“城市上空的痛”。2021年元旦起施行的民法典,明確高空拋物侵權責任;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高空拋物罪”正式入刑,進一步釋放法律的警示功能。
廣州越秀區法院判決(jue) 從(cong) 35樓扔下礦泉水瓶導致老人受傷(shang) 的兒(er) 童家長賠償(chang) 對方醫藥費、護理費等共計9萬(wan) 多元;重慶萬(wan) 州法院判決(jue) 從(cong) 12樓拋物的被告人鍾某某有期徒刑6個(ge) 月並處罰金3000元……這一年,一係列高空拋物案件得到公正裁決(jue) ,有力維護了民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權益。
App過度索取用戶信息、商家擅自安裝人臉識別設備……隨著大數據的廣泛運用,個(ge) 人信息泄露問題也頻頻引發公眾(zhong) 擔憂。這一年,個(ge) 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為(wei) 個(ge) 人信息保護加上法律“安全鎖”。
公安機關(guan) 深入推進“淨網2021”專(zhuan) 項行動,偵(zhen) 辦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等網絡犯罪案件6.2萬(wan) 起;最高檢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推動個(ge) 人信息保護綜合治理;最高法聚焦訴訟熱點,明確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ge) 人信息相關(guan) 民事案件適用法律……立法、司法、執法多管齊下,一係列法治“組合拳”讓你我的信息安全更有保障。
從(cong) 全麵推行電子駕駛證,到構建“屏對屏”的在線訴訟規則體(ti) 係;從(cong) 加強針對農(nong) 民工、易返貧致貧戶等困難群體(ti) 的法律援助服務,到解決(jue) 冒名婚姻登記撤銷難問題……這一年,法治始終關(guan) 注你我所急所盼所需,保障億(yi) 萬(wan) 百姓美好生活。
守護人民安居樂(le) 業(ye)
2021年7月11日,在山東(dong) 聊城舉(ju) 行的一場認親(qin) 儀(yi) 式上,電影《失孤》的被拐兒(er) 童原型郭新振與(yu) 離散24年的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每一個(ge) 失蹤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ge) 支離破碎的家庭。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guan) 深入開展“團圓”行動,累計找回10932名曆年失蹤被拐兒(er) 童,抓獲拐賣犯罪嫌疑人890名,開展認親(qin) 活動2900餘(yu) 場。一幕幕親(qin) 人含淚相認的瞬間,成為(wei) 這一年人們(men) 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讓人民安心的,還有打通案件執行的“最後一公裏”。2021年,最高法把執行案款集中清理納入執行領域頑瘴痼疾整治重點全力推進,一方麵全麵清理曆年陳年舊案,一方麵壓縮執行案款發放時間,讓誠信社會(hui) 的基礎更加牢靠。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這一年,《政府督查工作條例》、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相繼施行,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台階。
——行政執法不規範問題咋解決(jue) ?司法部推進行政執法公示製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jue) 定法製審核製度全覆蓋,組織開展行政法規和規章中不合理罰款規定清理。
——政務窗口隻受理不審批咋處理?中央依法治國辦指導各地製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責任單位和整改完成時限。
——企業(ye) 群眾(zhong) 辦證咋“減負”?進一步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製,推進辦理公證所需數據的共享和在線查詢核驗,避免“以證換證”“坐堂辦證”。
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是創業(ye) 創新的基礎。2021年,檢察機關(guan) 落實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的要求,依法充分準確適用“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捕率、不訴率同比上升。
從(cong) 織密未成年人等群體(ti) 的司法救助網,到貫徹食藥安全監管“四個(ge) 最嚴(yan) ”要求;從(cong) 加強行政立法優(you) 化法治營商環境,到加大知識產(chan) 權綜合司法保護力度……這一年,法治護航經濟社會(hui) 發展,保障你我安居樂(le) 業(ye) 。
築牢社會(hui) 法治信仰
法治是一種向上的力量,守護社會(hui) 公序良俗,引導正確的價(jia) 值取向。
開個(ge) “玩笑”能有多大後果?2021年2月,浙江檢察機關(guan) 依法對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的“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被告人提起公訴,最終法院以誹謗罪判處兩(liang) 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遇到“扶不扶”“勸不勸”等難題該怎麽(me) 辦?最高法出台指導意見明確,對於(yu) 涉及見義(yi) 勇為(wei) 、正當防衛、助人為(wei) 樂(le) 等案件的裁判文書(shu) ,人民法院應當強化運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釋法說理,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精神火炬。這一年,公安機關(guan) 、人民法院、檢察機關(guan) 利劍出鞘,以法律捍衛英烈榮光。網絡大V“辣筆小球”、旅遊博主“小賢Jayson”等多人因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被判處有期徒刑,有力弘揚了清風正氣。
法治的真諦,在於(yu) 全體(ti) 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憲法宣傳(chuan) 周期間,多地學校組織開展憲法晨讀等活動。莊嚴(yan) 的憲法之聲回蕩在校園,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法治的種子。
2021年是“八五”普法的啟動之年。“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全麵實行、鄉(xiang) 村“法律明白人”培養(yang) 工程紮實開展、廣大青年普法誌願者下基層“送法律”……一係列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普法活動如春風化雨,築牢全社會(hui) 的法治信仰之基。
這一年,法治進步足音鏗鏘,公民法治素養(yang) 顯著提升。一個(ge)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助推“中國之治”邁向更高境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