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動步入收官年 國企改革靶向攻關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在1月17日舉(ju) 行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zhuan) 題推進會(hui) 上,國務院國有企業(ye) 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表示,要定點爆破、靶向攻關(guan) ,鎖定高質量完成重點任務、補短板強弱項、務求改革實效、實現改革成果穩固化製度化,確保全麵勝利收官。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按照部署安排,今年將擴大中長期激勵政策覆蓋麵和應用深度,科技創新激勵要更精準更給力。同時,中央企業(ye) 要把加快專(zhuan) 業(ye) 化整合作為(wei) 今年的工作重點,新打造一批板塊清晰、競爭(zheng) 力強的企業(ye) 。此外,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製改革,推進更多國有持股超過50%的上市公司引進積極股東(dong) 持股5%以上。
強化激勵擴大政策覆蓋麵
“實現三年改革任務70%的年度目標,取得了一係列重要階段性成果,成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一大亮點。”翁傑明如是介紹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部中央企業(ye) 集團公司和地方一級企業(ye) 、絕大多數中央企業(ye) 和地方重要子企業(ye) 製定了前置事項清單,董事會(hui) 實現應建盡建,公司製改革基本完成;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簽約工作大部完成,三項製度改革實現大範圍破冰破局。中長期激勵政策覆蓋範圍和激勵人數均創新高。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ye) 已開展過中長期激勵的子企業(ye) 占具備條件子企業(ye) 的85.9%,惠及27.6萬(wan) 人。
會(hui) 議要求,緊緊圍繞提高效率激發活力,推動市場化機製各項措施全麵走深走實。2022年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要實現全覆蓋、高質量。上半年要在各層級企業(ye) 大力推行管理人員競爭(zheng) 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集團總部要帶頭示範。在各層級企業(ye) 全麵做深做實全員績效考核。
“要強化激勵。”翁傑明強調,要用好用足三年行動方案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ye) 股權和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政策,擴大政策覆蓋麵和應用深度,完善企業(ye) 內(nei) 部分配機製,多幹多得,向突出貢獻者和一線苦髒險累骨幹員工傾(qing) 斜。
科技創新激勵無疑是重中之重。按照會(hui) 議部署,科技創新薪酬激勵機製要更有針對性。對關(guan) 鍵核心科技人才,要大膽充分激勵,用好用活工資總額單列、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等政策,進一步普遍開展“揭榜掛帥”,各中央企業(ye) 對關(guan) 鍵核心人才都要實現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薪酬分配激勵製度。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要係統推進有利於(yu) 原創技術研發的激勵保障機製,將原創技術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科改示範企業(ye) ”要在全麵擴容的基礎上,持續當好“領頭羊”。
深化混改加大上市公司引戰
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製改革也是2022年的改革重點任務之一。會(hui) 議表示,要著力推進混改企業(ye) 轉換機製,在混改中激發各類生產(chan) 要素活力。
“要進一步探索差異化管控。”翁傑明表示,今年要推進更多國有持股超過50%的上市公司引進積極股東(dong) 持股5%以上。將國有股權比例低於(yu) 50%,特別是低於(yu) 三分之一的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ye) 作為(wei) 重點,推動更多企業(ye) 探索實施差異化管控。他強調,對混改企業(ye) 的差異化管控,絕不能放鬆應有的監督,絕不能弱化黨(dang) 的領導。
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分別有13戶和25戶新引入了持股比例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
中國建築出台分拆上市、並購及混改指導意見,加大對領跑企業(ye) 資源投放,推動每家二級企業(ye) 都打造出至少1家國家級或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目前全集團已獲評2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和1項“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產(chan) 品”,西部建設引入超過15%戰略投資者取得重大進展。
安徽省國資委提出,力爭(zheng) 用3年時間,通過混改和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資本1000億(yi) 元、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000億(yi) 元、帶動社會(hui) 資本設立規模1000億(yi) 元的基金群,引導資本重點向該省十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集中。
加快專(zhuan) 業(ye) 化整合
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掛牌成立,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聯合重組,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國家管網集團資產(chan) 重組順利完成,煤炭、醫療等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深入實施,天翼雲(yun) 、海工裝備創新平台加快落地……2021年,國資央企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係統深入、指向鮮明,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中呈現新格局。
2022年要加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瘦身健體(ti) ,加快專(zhuan) 業(ye) 化整合無疑是重要一招。“通過推動各類企業(ye) 間與(yu) 企業(ye) 內(nei) 部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小散弱’清零、板塊清晰、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大型企業(ye) ,向世界一流邁進。”翁傑明稱。
會(hui) 議明確,要加快打造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聚焦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關(guan) 鍵環節,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通過並購重組、搭建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共同參與(yu) 的產(chan) 業(ye) 聯盟等多種途徑,向價(jia) 值鏈高端發展,培育產(chan) 業(ye) 龍頭,增強產(chan) 業(ye) 鏈的控製力、帶動力和上下遊資源配置效率。
“壓減”工作也將繼續推進。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ye) 全年共“壓減”法人戶數2906戶,管理層級控製在5級以內(nei) 。全國範圍內(nei) 納入名單的“僵屍企業(ye) ”已處置完成2.5萬(wan) 家,處置率超過95%。中央企業(ye) “兩(liang) 非”(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剝離完成率達86.9%,地方“兩(liang) 非”“兩(liang) 資”(低效資產(chan) 、無效資產(chan) )清理退出完成率達87.9%。中央企業(ye) 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三年減虧(kui) 83.8%,圓滿完成專(zhuan) 項治理任務,地方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專(zhuan) 項治理完成率達90.1%。
翁傑明透露,2022年要開展“壓減”回頭看專(zhuan) 項行動,以釘釘子精神推進,防止反彈。采取更有力措施,確保“兩(liang) 非”剝離任務全麵完成。加大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專(zhuan) 項治理工作推進力度,不完成任務決(jue) 不收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