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2021年我國實施1388個基本建設考古項目
央廣網北京1月19日消息 日前,全國文物局長會(hui) 議以電視電話會(hui) 形式在京召開。2021年,國家文物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不斷健全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管理製度,推進“先考古、後出讓”製度落實,全年實施1388個(ge) 基本建設考古項目,搶救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文物工作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大局中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文物事業(ye) 五年規劃首次上升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項規劃,全社會(hui) 文物保護意識顯著增強。
2021年,18個(ge) 省份出台貫徹落實文件,23個(ge) 省級文物部門設立革命文物處;“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長城、大運河保護管理得到國際社會(hui) 認可,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北京中軸線申遺穩步推進,與(yu) 國家林草局深化戰略合作;各地開展主動考古發掘241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啟動6項課題、發布18項成果,品牌效應日益彰顯,三星堆、漢文帝霸陵、皮洛遺址等重要考古發現備受矚目。
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胡和平提出,做好2022年文物工作,要聚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目標,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保護好文物資源和珍貴遺產(chan) ,發揮好文物資源實證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發揮文物對外交流合作優(you) 勢,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強化宏觀管理、提升文物領域治理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