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資本市場突出服務“穩增長”
中國經濟一枝獨秀,2021年GDP超1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1%,人均GDP突破了1.2萬(wan) 美元。在這樣優(you) 秀的經濟底色之上,2021年的資本市場,股債(zhai) 融資規模創曆史新高,碩果累累,可圈可點,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1月17日,中國證監會(hui) 召開2022年係統工作會(hui) 議,會(hui) 上傳(chuan) 出好消息:2021年,滬深市場481家企業(ye) 首發上市,同比增長22%;其中,科創板、創業(ye) 板共361家企業(ye) 首發上市,超全市場總量的七成,要素資源加速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546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資,IPO和再融資規模合計達1.5萬(wan) 億(yi) 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5萬(wan) 億(yi) 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達到8.9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31%。私募證券基金規模達到6.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2%。A股年度日均交易額突破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5%;上證綜指年內(nei) 振幅12%,波動率為(wei) 曆史最低,全年共實現股債(zhai) 融資超10萬(wan) 億(yi) 元,股債(zhai) 融資規模創曆史新高,服務實體(ti) 經濟實現量質雙升。
再把鏡頭拉遠,用全球眼光看,我國股市市值排名世界第二,A股市場體(ti) 量正在日益接近我國GDP總量,表現出日益增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加,外資保持穩步流入,全年外資淨流入A股市場3846億(yi) 元,為(wei) 過去五年最高水平。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yu) 我國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地位日益相匹配。
推動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當前,內(nei) 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更加積極的結構性變化,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2021年市場感受頗深,資本市場正在完成新一輪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以及更符合注冊(ce) 製要求的革新,基礎製度建設交出亮麗(li) 成績單。比如,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邁出重要步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取得積極成效,高風險公司持續壓降,常態化退市機製加速形成;貫徹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依法從(cong) 嚴(yan) 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製度落地,首例“康美案”判決(jue) 賠償(chang) 投資者24.59億(yi) 元,在健全法治、完善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和加強投資者保護等方麵實現重大突破,增強了廣大投資者的獲得感等。
資本市場的發育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必然會(hui) 經曆一個(ge) 在探索中前進、不斷演化的過程。證監會(hui) 提出,在改革發展監管實踐中,要深化對做好資本市場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堅持政治引領,進一步加強黨(dang) 對資本市場的全麵領導;要遵循經濟金融發展規律,堅持用改革的思路來破解發展難題、穩定市場預期,激活市場發展動力和內(nei) 生穩定機製,既體(ti) 現成熟市場一般發展規律,更要契合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特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把握好“四個(ge) 統籌”,在綜合平衡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統籌“穩”與(yu) “進”。“穩”是基礎、是大局,“進”是目標、是方向。今年的資本市場工作,要努力實現“三穩三進”。“三穩”即突出市場穩、政策穩、預期穩。“三進”即在改革、開放和服務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要體(ti) 現“進”,以進促穩、以進固穩。
統籌發展與(yu) 安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矛盾。當前及今後一個(ge) 時期仍然是金融風險的易發高發期,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同步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始終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
統籌當前和長遠。要以落實 “十四五” 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wei) 契機,加強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思考,多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統籌全局與(yu) 細節。堅持從(cong) 全局看、從(cong) 細節辦。2022年要堅持穩字當頭,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加強宏觀研判。繼續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切實維護期貨市場平穩運行。大力推動投融資總體(ti) 平衡。抓緊出台公募基金管理人監管辦法,穩步擴大權益類基金供給,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盡快落地。
抓好主板改革這個(ge) 重中之重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全麵實行注冊(ce) 製改革,涉及麵更廣,難度更大,改革將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必須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決(jue) 心,把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辦好辦穩。
證監會(hui) 強調,以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為(wei) 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注冊(ce) 製改革有“四個(ge) 重點”:統一注冊(ce) 製安排並在全市場推行,統籌完善多層次市場體(ti) 係,推進基礎製度改革,以及完善證監會(hui) 係統自身建設。
突出抓好主板改革這個(ge) 重中之重,集全係統之力抓好改革落地。落實好發行上市全鏈條監管要求,督促發行人、市場主體(ti) 等各相關(guan) 方全麵適應注冊(ce) 製的要求,推動形成有利於(yu) 全麵實行注冊(ce) 製的良好市場生態。
進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的注冊(ce) 製安排。以試點注冊(ce) 製現行規則為(wei) 基礎,整合製定統一的IPO注冊(ce) 管理辦法等規章製度,加快形成科學完備的注冊(ce) 製製度體(ti) 係。注冊(ce) 製改革後,公司數量持續增加,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公司業(ye) 態和治理模式更加複雜,這對公司監管的精準性、針對性、及時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要在注冊(ce) 製改革背景下,抓協同增合力,著力在發行監管、公司監管、機構監管、稽查處罰四個(ge) 方麵實現監管轉型。要健全發行上市立體(ti) 化的廉政風險防範機製,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加強科技監管建設,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個(ge) 更加突出”服務穩增長
2022年,中國經濟將“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證監會(hui) 表示,2022年要把穩增長、防風險放到突出位置,繼續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以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成效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突出“穩增長”,不斷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就要更加突出找準資本市場定位和發力點,研究出台更多有利於(yu) 穩增長、穩預期的政策措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力實現經濟穩定與(yu) 金融穩定形成良性循環;更加突出市場功能發揮,統籌推動量的穩步提升和質的持續優(you) 化;更加突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資本市場“晴雨表”作用。
同時,強調穩定外資信心和市場預期,防範外資大進大出風險。堅定對外開放,深化境內(nei) 外市場互聯互通。主動、穩妥應對中概股風險。繼續堅定、有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依法依規境外上市。
風險防範方麵,要引導資本規範發展,強調行業(ye) 監管與(yu) 證券監管要形成合力;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這主要來自三個(ge) 方麵——債(zhai) 券違約、私募基金、監管真空。強調支持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暢通房地產(chan) 與(yu) 金融良性循環。穩妥化解債(zhai) 券違約風險,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債(zhai) 券違約處置機製。穩步推進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深入開展“偽(wei) 私募”“偽(wei) 金交所”整治,加強分工協作,消除監管真空。
持續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供給,進一步推動完善基礎法治建設。推動期貨和衍生品法出台。配合做好公司法、破產(chan) 法修訂,紮實推進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等行政法規製定等,切實增強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的合力,不斷健全投資者權益保護體(ti) 係。
當前是全麵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窗口期。這是一場基礎性、深入性、長期性的改革攻堅戰,將為(wei) 我國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夯基壘台、積蓄力量,將助力提高金融結構與(yu) 經濟結構匹配度,有力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