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變化的花朵在“追光”中灼灼開放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馬榮瑞 丁一鳴
安徽,新的一年,從(cong) 追光開始。
在黃山擁抱第一縷曙光,是很多背包客的“夢想清單”。
新年的第一束光,也從(cong) 安徽合肥西北部的“科學島”傳(chuan) 來——“人造太陽”實現1056秒長脈衝(chong) 高參數等離子體(ti) 運行,目前世界最長。人類距離無限而清潔的“終極能源”,更近了一步。
還有更多的光從(cong) 江淮大地升起:科創之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祖衝(chong) 之二號”“九章二號”相繼在安徽成功構建,全省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產(chan) 業(ye) 之光——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園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之都”強勢崛起;綠色之光——全省近10萬(wan) 名林長河長湖長守護著400萬(wan) 公頃森林、100萬(wan) 公頃濕地,江淮大地處處綠水青山;文明之光——“中國好人榜”安徽人數量連續12年居全國榜首……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guan) 鍵靠創新。”
總書(shu) 記有號令、黨(dang) 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
“今天的安徽,能級之變前所未有,位勢之變前所未有,創新之變前所未有,風氣之變前所未有。”安徽省委書(shu) 記鄭柵潔用4個(ge) “前所未有”來概括“安徽之變”。
智造之光:製造強省賽道上的“種子選手”
“在合肥,聽見了人工智能花開的聲音。”在2021年11月舉(ju) 辦的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上,一位企業(ye) 家深有感觸。
“安徽製造業(ye) 的發展,改變了對一個(ge) 後發省份的認知。”論壇上,一位多次深入安徽調研的長三角區域經濟專(zhuan) 家由衷讚歎。
安徽不拒麥浪滾滾,不畏創新之難。科技創新讓這個(ge) 曾經的農(nong) 業(ye) 大省迎來智造之光。2021年,安徽省首次入圍全國製造業(ye) 十強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數居中部第1位。“家電之都”“新能源汽車之都”……蓄著澎湃的動能,安徽成為(wei) 製造強省賽道上新晉的“種子選手”。
“我們(men) 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2021年4月,蔚來第10萬(wan) 輛量產(chan) 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下線時,董事長李斌有感而發。2年前,蔚來曾陷入發展困境,合肥市雪中送炭,由地方國資平台聯合戰略投資者,通過股權投資形式注入資金,“救活”了蔚來。
一花引得百花開。2021年前8個(ge) 月,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雙招雙引”項目71個(ge) ,總投資1925億(yi) 元。
創新“傳(chuan) 奇”不僅(jin) 發生在“網紅城市”合肥,整個(ge) 江淮大地,都邁出了“並跑領跑”的步伐。
一篇由專(zhuan) 業(ye) 證券機構發布的名為(wei) 《進擊的安徽》調研報告認為(wei) ,安徽在先進製造業(ye) 上的布局,“硬核”表現讓人吃驚。
江風浩蕩。總投資60億(yi) 元、年產(chan) 500架各類中高端無人機的航空三院海鷹航空無人機產(chan) 業(ye) 基地在蕪湖市灣沚區開工建設。從(cong) 水網密布的空地到廠房林立,隻用了6個(ge) 月就填補了當地產(chan) 業(ye) 的空白。
如果說從(cong) 無到有的“平地摳餅”難,那麽(me) ,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升級換代一點也不容易。
在淮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鋁材加工通過與(yu) 上海交大王浩偉(wei) 教授團隊合作,在陶鋁新材料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這一“創新無人區”夯實了領跑優(you) 勢。陶鋁新材料在柴油機活塞上的使用,打破了國外對高密度功率柴油機活塞的技術壟斷,C919大飛機通過使用陶鋁材料製造的地板支撐梁,比原先材料減重達12%。
走進馬鞍山市幸福路旁的花園式工廠“馬鋼智園”,運營管控中心96塊屏幕組成的巨型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數據反映著實時生產(chan) 信息。從(cong) “經驗生產(chan) ”到“數字工廠”,有了“馬鋼智園”這個(ge) “最強大腦”,馬鋼完成了煉鐵全工序的遠程生產(chan) 控製,生產(chan) 效率顯著提升。
“如果錯過浦東(dong) 、錯過深圳,現在決(jue) 不能錯過安徽。”香港著名高新科技企業(ye) 衡寬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吳蘇考察安徽時如此感歎。
創新之光:“黑馬”合肥做對了什麽(me)
夜幕降臨(lin) ,天鵝湖畔的燈火漸次亮起,璀璨的霓虹燈倒映在水麵,一湖閃閃的星光儼(yan) 然一座城市的生機和夢想。
“合肥的曼哈頓”,有人這樣形容政務區。“不!這裏就是天鵝湖!”合肥人的固執源於(yu) 他們(men) 的自信:做有夢想的天鵝!
從(cong) 廬州到合肥用了1391年,而從(cong) 一座不起眼的省會(hui) 城市,趕超51座大城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邁入“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合肥,隻用了20年。
“是什麽(me) 力量,讓合肥這個(ge) 家底薄弱、長期‘不緊不慢’的中部城市陡然崛起?”2021年11月,一位西部省份領導到合肥考察後撰文:“‘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拚命’是‘合肥現象’最鮮明的寫(xie) 照。”
在合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級戰新產(chan) 業(ye) 集群,入選數並列全國城市第4。合肥智能語音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新型顯示實現“從(cong) 一粒砂子到一台整機”的全鏈布局,是世界重要的顯示產(chan) 業(ye) 基地;集成電路集聚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300餘(yu) 家,擁有兩(liang) 座12英寸晶圓廠;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頭部企業(ye) 大眾(zhong) 、蔚來、比亞(ya) 迪接連落戶;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精準醫療技術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布局。
2020年,合肥GDP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達到10045.72億(yi) 元。GDP從(cong) 千億(yi) 到萬(wan) 億(yi) ,合肥僅(jin) 用了14年。
全球每銷售8台筆記本電腦,就有一台來自“安徽製造”;每0.5秒就有一台筆記本在合肥下線,2020年營收破千億(yi) 的聯寶的這組數字常被人津津樂(le) 道……
這就是“合肥速度”。
“近年來合肥被形容為(wei) 中國新一線城市中最大的黑馬城市,合肥的發展絕不是傳(chuan) 奇,是江淮大地上真真實實的存在。”不久前,安徽省省長王清憲自豪地向國內(nei) 外客商介紹合肥。
速度的背後是溫度。“押寶”京東(dong) 方、千億(yi) 資金“投注”長鑫存儲(chu) 、“接盤”蔚來汽車……這一係列在外界看來的“神操作”,背後是合肥對產(chan) 業(ye) 精準的判斷、敢為(wei) 人先的氣魄和專(zhuan) 業(ye) 、誠信、擔當的戰隊。
做強國資平台—快速反應—詳細盡職調查—果斷作出決(jue) 策—注入引導資金—社會(hui) 資本跟進—政府資金適時退出—再投入新項目,支撐這一整套工作機製的理念是:政府跳下水與(yu) 企業(ye) 一起遊泳!
“科技創新現在是合肥最大的標識、最大的動能、最大的潛力。”針對網上關(guan) 於(yu) 合肥“網紅城市”“最牛風頭機構”的驚呼,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shu) 記虞愛華異常冷靜,“合肥不是‘風投’是‘產(chan) 投’,不是‘賭博’是‘拚搏’。賭博是有今天沒明天,拚搏是抓今天贏明天,賭博靠的是手氣,拚搏靠的是手藝。‘合肥速度’背後靠的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科技創新上,合肥集聚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有一大批科學家,在肥服務院士138人,各類人才200多萬(wan) 人,更多人才從(cong) ‘搶過來’到‘搶著來’。產(chan) 業(ye) 創新方麵,合肥敏銳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機遇。機製創新上,我們(men) 把有為(wei) 政府、有效市場有機結合,通過政府更有為(wei) 推動市場更有效。”虞愛華信心滿滿。
事實是,一個(ge) 頂尖科學家,就意味著一支優(you) 秀的團隊、一套核心的技術、一個(ge) 前景可期的產(chan) 業(ye) 。
雲(yun) 飛路,僅(jin) 百餘(yu) 米的道路上,赫然分布著20多家與(yu) 量子相關(guan) 的高科技企業(ye) ,合肥人稱之為(wei) “量子大道”。從(cong)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到量子計算機“九章”“祖衝(chong) 之”,量子之光在每一個(ge) 實驗室裏閃爍,也以領跑的姿勢照亮天空。
“網紅”合肥隻是安徽奮力前進的一個(ge) 縮影。讀懂合肥,就能讀懂安徽。在我國乃至世界的科技成果發展上,“安徽之聲”開始頻頻作響。
綠色之光:在“蘆葦灣”看見長江之變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dong) ”。在李清照看來,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東(dong) ,是因為(wei) 缺乏該有的鬥誌。
安徽不!
長江奔湧到馬鞍山段,突然向北,始有“江東(dong) ”。長江東(dong) 岸,“千古一秀”的采石磯淩江而立,再往北4公裏,有一處天然港灣,名為(wei) 薛家窪。
踏上觀江平台,長江如練、落日餘(yu) 暉和“蒹葭蒼蒼”的蘆葦,構成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蘆葦灣”畔,鳥鳴悠悠,遊人如星。
薛家窪一度是漁民和漁船最集中的地段,是非法碼頭和“散亂(luan) 汙”企業(ye) 的聚集區,危舊民居雜處其間,“雨天滿地泥、晴天滿場灰”是薛家窪人不堪的記憶。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矗立在江邊巨石上的這句話訴說著薛家窪變遷的動因。經過拆違、複綠、環保、漁民上岸,一個(ge) 嶄新的生態園亮相長江岸邊,成為(wei) 市民親(qin) 江親(qin) 水親(qin) 綠的生態岸線。
上岸漁民陳蘭(lan) 香如今住進了市區的樓房,成了“三姑娘勞務公司”的法人代表,她的丈夫也成了禁漁巡邏隊員。從(cong) “捕魚”到“禁漁”,改變的不僅(jin) 是生活方式,更多的是生活質量。“隻要有空,我們(men) 都要到薛家窪看看。怎麽(me) 也想不到曾經汙水橫流的港灣能變得這麽(me) 漂亮。”
同樣,很多人沒想到,10年前,在皖浙兩(liang) 省開展的一場“億(yi) 元對賭水質”嚐試,讓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成為(wei) 一項成功的“樣板工程”。2020年12月,安徽首宗水權交易項目在中國水權交易所正式掛牌,首筆新安江流域水排汙權交易正式上線交易。如今,全國越來越多地區在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以製度的創新來嗬護綠水青山。
以新安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為(wei) 突破口,安徽省將“新安江模式”複製到林長製、河長製、湖長製改革。目前,全省5.2萬(wan) 名林長守護著400萬(wan) 公頃森林和100萬(wan) 公頃濕地。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安徽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麵打造美麗(li) 長江(安徽)經濟帶;全麵啟動巢湖新一輪綜合治理,巢湖水質明顯改善,環湖生態持續好轉。
揚子鱷放歸自然、野生江豚嬉戲長江、東(dong) 方白鸛再現巢湖、升金湖濕地候鳥雲(yun) 集……
與(yu) 綠水青山相對應的是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全省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3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87萬(wan) 億(yi) 元,人均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3.9萬(wan) 元增加到6.1萬(wan) 元,發展格局實現了從(cong) “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曆史性跨越。
文明之光:牙板綽板奏雅韻
沒有哪一個(ge) 省能像安徽把南北各種文化如此和諧地融為(wei) 一體(ti) ,既有溫婉低吟的紅牙板,又有雄壯豪放的鐵綽板,不同風格文化的碰撞、互鑒、融合、傳(chuan) 承,成就的是流光溢彩的文明之光。
冬天的曠野裏,淮河收斂起汛期時的火暴脾氣,悠悠訴說著人與(yu) 水抗爭(zheng) 又和解的傳(chuan) 奇;河水流過老莊故裏、管仲之鄉(xiang) ……匯成了一曲悠揚深厚的淮河文化之歌。
那歌,唱響在中國南北分界線上。
沿淮兩(liang) 岸,冬小麥青綠如氈,生機滿眼。這一輪寒潮凶猛,利辛縣城北鎮劉染村村民江凱小心地“伺候”完土地,便“貓”進農(nong) 家書(shu) 屋“充電取暖”。比冬小麥更早“長”滿田野的農(nong) 家書(shu) 屋,在阡陌之間,守望著“耕讀”的浪漫。
“瓜蔞生病了怎麽(me) 辦,桃樹怎麽(me) 種產(chan) 量高?有問題了俺就來書(shu) 裏找答案,種地的學問可深著呐!”這兩(liang) 年,江凱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種地的學問,他越學越起勁兒(er) 。
“耕讀”,在“雲(yun) 上”也行。截至2020年12月,安徽省已完成15434家數字農(nong) 家書(shu) 屋建設,全省農(nong) 家書(shu) 屋數字化建設實現全覆蓋。
在合肥,100多個(ge) 城市閱讀空間,亦如珍珠一般散落在街頭巷尾,隻需“出門右轉”,市民總可以找到“精神棲息地”。
也有人好讀舊書(shu) ,便有人為(wei) 他擺渡。合肥市六安路兩(liang) 頭連著主幹道,鬧中取靜。鄰居一茬茬地換,增知舊書(shu) 店還守著,守成了“最後的舊書(shu) 店”,守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幾年前,父親(qin) 罹患癌症,小店難以為(wei) 繼。政府聽聞後傾(qing) 力相助,許多市民也自發趕來幫忙。”父親(qin) 走後,當年他親(qin) 手栽下的綠蘿依舊水滴滴的,店主朱成龍望著它們(men) 回憶。
這座城市,從(cong) 來熱愛文化,從(cong) 來對熱愛文化的人給予最大的善意。
即便冷風淒雨,哪怕寒夜漫長,首開全國“24小時不打烊”先河的合肥科教書(shu) 店也會(hui) 以燈光溫暖溫潤著一座城。
“心有信仰前仆後繼,為(wei) 理想變現實何惜捐軀……”長江邊,黃梅戲飛出“寒窯”,在建黨(dang) 百年之際,更添幾分成色。不久前閉幕的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上,《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不朽的驕楊》《太陽山上》《旗映牯牛降》等新創黃梅大戲次第登場,古韻新戲,贏得的不隻是掌聲。
尋一條水路去新安江,粉牆黛瓦氤氳在水汽裏,又是一番天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百轉千回的新安江流經之處,珍藏著8000餘(yu) 處物質文化遺存、1000餘(yu)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百萬(wan) 件文書(shu) 文獻,坐落著451處國家級、省級傳(chuan) 統村落,4700多處古民居。這座可以親(qin) 近對話、沒有屋頂的“博物館”,藏著追溯曆史、讀懂中國的密碼。
西遞,“桃花源裏人家”。20世紀80年代,西遞的第一張門票是一張廢棄的香煙盒紙,背麵手寫(xie) “兩(liang) 角”,蓋著村委會(hui) 的公章。如今,西遞村旅遊收入已達5000萬(wan) 元,保存完整的徽派古民居和“徽派三雕”曆經時光的浸潤,詮釋著“最佳”的文化密碼。
2021年12月,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4屆大會(hui) 公布了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xiang) 村”名單,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村和浙江省安吉縣的餘(yu) 村入選。
這一刻,徽風皖韻不隻屬於(yu) 安徽,也屬於(yu) 中國和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