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年”出中華情 港澳台青年就地過年不孤單

發布時間:2022-02-08 09:3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年”出中華情

  港澳台青年就地過年不孤單

  “一年將盡夜,萬(wan) 裏未歸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不少在內(nei) 地(大陸)工作、學習(xi) 、生活的港澳台青年主動響應政府“就地過年”號召,留在內(nei) 地(大陸)過春節,為(wei) 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貢獻。

  為(wei) 讓就地過年的港澳台青年度過一個(ge) 不孤單、有溫度的春節,全國青聯舉(ju) 辦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青年“‘年’出中華情”係列活動,各地青聯組織廣泛開展走訪調研、新春慰問、聯誼聯歡等活動,與(yu) 港澳台青年一道共迎新春、同品年味,感受別樣的春節。

  “春到九州,兩(liang) 岸青年思一統”“五光十色,港澳兒(er) 女賀三春”……北京青聯組織製作了新春對聯,送“福”到港澳台青年手中,這一副副對聯不僅(jin) 是對新春的祝福,也寄托著對港澳台青年深沉的盼望。

  “福字有很多種寫(xie) 法,但每種寫(xie) 法都有著同一個(ge) 內(nei) 涵——家。”在山東(dong) 青聯組織的港澳台青年新春慰問活動上,山東(dong) 省青聯委員、青年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會(hui) 長賈長慶向港澳台青年解釋道。書(shu) 法、對聯、毛筆,一下子引發了港澳台青年的共鳴,不少人表示小時候就用過毛筆寫(xie) 書(shu) 法,“水墨丹青,承載著中華兒(er) 女的氣節與(yu) 風骨”。

  除福字、春聯外,還有電子賀卡、微信祝福等。全國青聯專(zhuan) 門製作了線上賀卡,向港澳台青年社團和青年骨幹傳(chuan) 遞新春祝福,表達對推進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青少年融合交流的感謝;廣西青聯開展了新春視頻慰問活動,通過視頻連線送出祝福;天津、上海、江蘇、浙江、海南等地青聯組織也通過微信、短信等方式向長期聯絡的港澳台青年表達感謝和祝福。

  在南方小年夜,全國青聯聯動北京、安徽、福建、江西、山東(dong) 、湖北、湖南、廣東(dong) 、四川等省級青聯,組織開展了“年”出中華情主題直播活動,帶領港澳台青年走進北京胡同、探訪泉城民俗、體(ti) 驗苗族文化、欣賞自貢花燈、品嚐南昌福羹,慶祝新春的到來。直播活動引發海內(nei) 外網友廣泛關(guan) 注,超400萬(wan) 名網友線上收看,其中港澳台地區達51.99萬(wan) 人次。

  “穿越了海峽,兩(liang) 岸從(cong) 來是一家”,一陣陣歡聲笑語從(cong) 福建南靖土樓傳(chuan) 來。這是福建青聯組織的“土樓故裏過大年”活動,40餘(yu) 名台灣青年齊聚世界文化遺產(chan) 南靖土樓景區,在各式土樓中體(ti) 驗舞龍舞獅、製作木板年畫等極具特色的新春民俗項目。台灣青年遊平動情地說,在這裏有家的感覺。

  在武漢大學,湖北青聯組織30餘(yu) 名留校過年的港澳台大學生一起剪窗花、吃年飯、過大年;在湘江邊的紅房子裏,湖南青聯開展了一場別具湘味兒(er) 的新春聯誼,20餘(yu) 名港澳台青年歡聚一堂,打糍粑、寫(xie) 春聯、畫糖畫、包餃子;在南昌的街頭巷陌,江西青聯帶領在贛的港澳台學生品特色福羹、看城南龍燈,探尋傳(chuan) 統年味兒(er) ……

  來自香港的南昌大學學生周家億(yi) 說,大家在一起過年,讓自己感受到了這個(ge) 冬天的溫暖。

  新春預示著希望,期寄著未來。在這新的一年裏,不少港澳台青年已經懷抱著希望和夢想,努力向前奔跑。

  “雖然不能回家過年,但有了更為(wei) 充足的時間學習(xi) ,希望未來能夠在大灣區找到一份心儀(yi) 的工作,更快適應職場環境和氛圍。”參加廣東(dong) 青聯“展翅計劃”港澳台專(zhuan) 項的香港實習(xi) 生謝彬華說。像他一樣的港澳台實習(xi) 生在內(nei) 地(大陸)還有300餘(yu) 人,他們(men) 利用寒假的時間自我充電,為(wei) 來年積蓄能量。

  在重慶銀行實習(xi) 的澳門學生蔡文博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看到重慶青聯發布的實習(xi) 信息就主動報了名,他希望利用寒假充實自己,未來能夠繼續在內(nei) 地深造和發展。

  留在北京過年的台灣學生蘇雍竣是一名北京冬奧會(hui) 誌願者,能在冬奧會(hui) 這一體(ti) 育盛事中出一分力,他倍感榮幸,並希望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

  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就讀的香港青年李卓瀅也積極投身冬奧會(hui) 誌願服務。她說,“南方孩子對雪的向往是不變的,中華兒(er) 女對祖國繁榮昌盛的自豪也是不變的”,希望港澳台青年能更好地把握機會(hui) ,與(yu) 祖國同頻共振,接續奮鬥、擁抱未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金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