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次好評一元,打擊網絡水軍刻不容緩

發布時間:2022-02-10 09:12: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網絡水軍(jun) 到底是如何運轉的?其背後隱藏著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據報道,為(wei) 揭開網絡水軍(jun) 黑幕,記者加入十多個(ge) 網絡水軍(jun) 群進行臥底調查。

  一次好評一元,評論越真報酬越高……從(cong) 記者臥底的情況來看,網絡水軍(jun) 的運作有兩(liang) 個(ge) 明顯的特征:首先,人數眾(zhong) 多,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報道提到,一些派單任務群動輒幾百、上千人,且業(ye) 務涉及商品好評、影視控評、短視頻熱度等等,它們(men) 在網絡上製造了大量的虛假跟帖、評論,形成流量泡沫。

  其次,網絡水軍(jun) 的產(chan) 業(ye) 鏈運作相當成熟,分工明確,且等級差異相當明顯。報道提到,網絡水軍(jun) 的派單,有專(zhuan) 門提供高質量跟帖、評論的精品群,也有整齊劃一複製粘貼的普通任務群,在基層的水軍(jun) 之上,還有“管理員”“大頭目”等,組織分工嚴(yan) 密。

  網絡水軍(jun) 業(ye) 務廣泛、高度組織化的特征說明,這一行業(ye) 的發展由來已久,也意味著,它對於(yu) 網絡環境正在產(chan) 生嚴(yan) 重的破壞,不僅(jin) 是將網絡空間搞得烏(wu) 煙瘴氣,更是對人們(men) 形成了嚴(yan) 重的誤導。像有些商品明明是質量低劣,在虛假好評的包裝之下,反而變成了物美價(jia) 廉的暢銷品。還有一些影視劇,還沒有播出,一些虛假好評就提前占領了網絡點評平台,擾亂(luan) 視聽。

  站在法律層麵看,網絡水軍(jun) 的產(chan) 業(ye) 鏈中,不管是最末端的參與(yu) 者,還是更高層級的組織者;不管是自我炒作、營銷為(wei) 目的,還是以詆毀、“黑”競爭(zheng) 對手為(wei) 目的來組織跟帖、評論,都已經涉嫌違法甚至犯罪,這一點毋庸置疑。

  一些公關(guan) 公司或者媒介,無視違法甚至犯罪的風險,組織水軍(jun) 控評刪帖、操控輿論,還是因為(wei) 網絡水軍(jun) 的產(chan) 業(ye) 鏈具有高度隱匿性,像一些任務群派完單就解散,這給追蹤打擊製造了困難。加上末梢的參與(yu) 者眾(zhong) 多,又容易形成法不責眾(zhong) 的局麵。

  但越是如此,越不能縱容網絡水軍(jun) 的產(chan) 業(ye) 鏈。事實上,現在的網絡環境,已經被這些虛假的流量嚴(yan) 重汙染破壞,不管是觀看一部影視劇,還是購買(mai) 一件商品,我們(men) 需要付出越來越多的精力來仔細甄別它們(men) 的評價(jia) ,避免踩坑。這種烏(wu) 煙瘴氣的局麵,呼喚更嚴(yan) 格的網絡治理。

  事實上,今年年初,《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就正式麵向社會(hui) 征集意見,對網絡水軍(jun) 的規製在法律規章層麵更加完善。

  此外,公安、網信等部門還需要加強監督執法,不僅(jin) 要嚴(yan) 懲網絡水軍(jun) 以及組織水軍(jun) 的公關(guan) 公司、媒介等,還要順藤摸瓜,揪出到底是哪些企業(ye) 和個(ge) 人在購買(mai) 水軍(jun) 服務,為(wei) 服務的明星或者自己的商品、影視劇目等來炒作、控評,從(cong) 需求端入手,實現源頭打擊治理。

  那些掌握巨大流量的網絡平台,不管是電商類還是點評類,同樣需要強化主體(ti) 責任。一方麵,不斷完善用戶注冊(ce) 、賬號管理環節,嚴(yan) 格清理那些僵屍賬號,將實名製落到實處;另一方麵,要有更成熟的內(nei) 容審核機製,對於(yu) 那些格式相近、內(nei) 容趨同的跟帖、評論,要及時介入監控,識別異常,提高網絡水軍(jun) 批量組織發帖控評的參與(yu) 難度。

  打擊網絡水軍(jun) 需要協同發力,形成治理的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讓網絡空間回歸清朗、健康。(熊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