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有人照料的中國空間站今年建成
光明日報北京2月9日電 記者張蕾從(cong) 空間瞭望智庫9日在北京舉(ju) 行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shu) (2021年)》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今年計劃實施6次發射任務,包括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兩(liang) 次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liang) 次載人飛船、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發射,以及在軌交會(hui) 對接、出艙活動和飛船返回任務。屆時,以天和核心艙為(wei) 控製中心,問天、夢天實驗艙為(wei) 主要實驗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中國空間站將全麵建成。“這將推動中國航天發展進入新高度,也將再次成為(wei) 全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進一步激發全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宇航部副部長馬濤強調。
我國空間站任務規劃包括三個(ge) 階段,即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建造階段和運營階段,目前正處於(yu) 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自2021年4月29日發射以來,空間站核心艙已經在軌運行286天,目前與(yu)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組合體(ti) 運行,狀態正常。通過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乘組3個(ge) 月在軌駐留和目前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乘組的駐留,對後續建造使用到的關(guan) 鍵技術進行了係統和充分的驗證,結果符合預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空間站係統副總設計師柏林厚表示。
“今年4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駐留6個(ge) 月返回後,我們(men) 將對空間站整個(ge) 關(guan) 鍵技術驗證情況進行全麵評估,結果滿足要求後,轉入建造階段。”柏林厚透露,建造階段將依次發射天舟四號、神舟十四號、實驗艙Ⅰ、實驗艙Ⅱ以及天舟五號、神舟十五號6艘航天器,在有人狀態下完成實驗艙Ⅰ、實驗艙Ⅱ與(yu) 核心艙的交會(hui) 對接、轉位,最終完成T字構型空間站的建造。
據柏林厚介紹,建造階段完成後,我國將持續開展航天員駐留和多領域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屆時,艙內(nei) 活動空間超過110平方米,能提供6個(ge) 睡眠區和2個(ge) 衛生區,可以實現長期3人、短期6人駐留;配置有核心艙節點艙和實驗艙Ⅰ氣閘艙兩(liang) 個(ge) 航天員出艙艙口,以及實驗艙Ⅱ氣閘艙1個(ge) 貨物氣閘艙;此外,還配置有1個(ge) 大機械臂和1個(ge) 小機械臂,可以單獨或組合使用,以保障航天員和貨物出艙,以及艙外載荷安裝和照料等任務。”
在柏林厚看來,今年空間站任務的特點是“環環相扣、高度耦合”:“航天器在軌對接與(yu) 分離次數多,管理難度大;艙段轉位、大小臂組合工作、貨物出艙等任務狀態新;6個(ge) 航天器組合體(ti) 飛行、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ge) 月、兩(liang) 個(ge) 乘組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等幾個(ge) ‘首次’,也對任務形成挑戰與(yu) 考驗。”
針對上述特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具有豐(feng) 富經驗和科研活力的團隊,可以保障空間站任務的順利實施。“同時,我們(men) 也正在建設自動判讀、健康狀態預示等能力,提高保障的水平和能力。總之,我們(men) 對整個(ge) 空間站的建造充滿信心。”柏林厚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