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黎侯虎
“小時候,常在姥姥門前玩耍,她縫著布老虎,我托著下巴……”布老虎是太行山區、上黨(dang) 盆地農(nong) 家炕頭上必不可少的物件。老年人常說,初生孩兒(er) “日淺”(大意生命處於(yu) 纖弱期,紮根尚不牢固),所以姥姥或奶奶一定要縫一隻布老虎放到孩子枕頭旁,看護孩子健康成長。虎頭鞋、虎頭帽等也是北方小孩日常穿戴。家庭條件好的,還會(hui) 縫一件帶虎帽小氅子,孩子穿上在雪地裏奔跑,像小老虎一樣,敦實、健壯。
黎侯虎是山西黎城民間手工技藝的代表。1996年夏,山西長治市原郵電局工會(hui) 舉(ju) 辦工藝品展銷,原國家郵電部正在進行1998年(第二輪)虎年生肖郵品征集活動,黎城縣農(nong) 家婦女高秋英縫製的一隻布老虎參選,最後成為(wei) 1998年虎年生肖郵票圖案樣本。戊寅虎年50分特種郵票由工藝美術師王虎鳴先生設計,命名為(wei) “虎虎生威”,高秋英創作的憨態可掬的黎侯虎,經過藝術化處理,增加了動感與(yu) 靈氣,更有精氣神了。
仔細觀看,這隻黎侯虎的確讓人喜歡。黃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基本色調,腹頷配以紅布,增添了吉祥喜慶之感。造型粗、短、胖,表現了敦厚健壯形態;四足微微外撇,呈紮地生根狀;頭微昂,有種虎虎生威的精神勁兒(er) 和孩子般的天真可愛。五官造型獨特,眼睛以桃形為(wei) 基形,選黑、白、紅三色次第裝飾,虎須本剛勁如針,卻剪一枝美麗(li) 蘭(lan) 花,偎貼在老虎嘴角,使本來齜牙咧嘴凶猛之態,一反為(wei) 喜善之相。虎爪前後有兩(liang) 朵旋風狀花紋,既順應了動物皮毛生長規律,又有一帆風順的美好寓意。
黎城有“母教女紅”傳(chuan) 統,女孩從(cong) 開始學做針線活到出嫁前,縫製黎侯虎是一項主要技能。村子裏婦女們(men) 縫製的布老虎形態各異,有趴虎、臥虎,也有立虎,每人在設計縫製時加進自己的情感喜好。2008年,隨著布藝黎侯虎成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高秋英也順理成章成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她總結規範了黎侯虎的式樣和標準,把大小不一的布老虎劃分為(wei) 5個(ge) 型號,最大的長40厘米,適宜放床上給新生兒(er) 伴睡;最小的隻有10厘米長,有雙頭虎和單頭虎,可作佩飾掛於(yu) 車內(nei) 。高秋英對選材和針法也做了改進,布料除了黃、紅兩(liang) 色外,還大膽采用大花布、綢緞、金絲(si) 絨等,琢磨出了穿針、對針、串針、打籽、榆錢坨坨等針法。
黎城縣因古稱黎國得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6年對黎城縣西關(guan) 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兩(liang) 座西周初年姬姓高等級墓葬,編號M10的帶墓道長方形豎穴墓葬出土了大量高等級隨葬器物,在墓主人周圍發現玉魚、玉管、玉蠶、玉玦、玉鳥、玉龜、方形玉柱等玉器,還有一枚玉虎。玉虎是軟玉,褐白相間,微透明,虎頭至虎尾約11厘米,虎耳至虎足約5.8厘米,厚度不足0.5厘米,呈片狀,紋飾為(wei) 雙鉤陰刻線刻出的虎皮花紋。這枚活靈活現的玉虎後來多次出現在重要文物展中。
這次考古也為(wei) 黎侯虎起源做了注腳。黎國是商晚期王朝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虎是殷墟出土青銅器中使用較多的動物元素。
加工縫製黎侯虎,讓黎城縣的更多農(nong) 家婦女實現了居家就業(ye) 。製作隊伍強大時有5000餘(yu) 人,遍布全縣200多個(ge) 行政村,年製作能力達80多萬(wan) 隻,遠銷海內(nei) 外。黎城縣被命名為(wei)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黎侯虎也成為(wei) 黎城縣旅遊文化的標誌性符號,衍生出一係列文創產(chan) 品。
2008年,黎侯虎被確定為(wei) 北京奧運會(hui) 民間工藝參展品,2010年10月黎侯虎走進上海世博會(hui) ,2011年參加在浙江舉(ju) 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會(hui) ,2012年2月參加中國非遺生產(chan) 性成果保護展,202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會(hui) ……來自遠古的黎侯虎終於(yu) 找到屬於(yu) 自己的世界。
(作者張俊苗為(wei) 山西省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