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超過2.5億人脫發?植發焦慮該怎麽緩解

發布時間:2022-02-15 09:36: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守一

  據工人日報報道,我國超過2.5億(yi) 人有脫發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且近些年脫發群體(ti) 呈年輕化趨勢。為(wei) “拯救”越來越少的頭發,很多人選擇植發。但醫生表示,並非所有脫發人群都適合植發,植發前要進行正規的檢查。此外,由於(yu) 毛囊存活率缺乏量化鑒定手段,植發市場亟須製定行業(ye) 標準,否則一旦出現執法糾紛,消費者維權困難。

  如今無論線上線下,植發相關(guan) 的廣告隨處可見。很難準確判定,到底是脫發的人數真的相比從(cong) 前有激增,還是因為(wei) 相關(guan) 商家善於(yu) 營銷運作,人為(wei) 刺激了植發的需求和焦慮。從(cong) 理論上講,如果脫發的比例真高到一定程度,其實社會(hui) 更需要從(cong) 健康的角度去探討,而不是純出於(yu) 審美考慮的植發。

  也就是說,如果脫發和健康有關(guan) ,那就應該尋找“病因”,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或者藥物治療等,減少脫發的可能;如果脫發和健康無關(guan) ,更多由不同個(ge) 體(ti) 的基因或體(ti) 質決(jue) 定,那就不妨抱以平常心。總之,不管成因地渲染脫發問題,用“隻有頭發又多又密才正常”的單一審美,來刺激焦慮、煽動更多人去做植發,怎麽(me) 看都是可疑的商業(ye) 策略。

  所以,從(cong) 消費者到監管部門,理當多一些警惕。已經有很多的案例證明,植發機構所謂快速恢複、自然、一勞永逸等“賣點”,都有誇大甚至虛假宣傳(chuan) 的嫌疑。

  植發的原理並不複雜,是一種微創手術,就是將枕部的健康毛囊取出移植到脫發的部位,其能否成功,取決(jue) 於(yu) 很多因素。正規醫院在做植發手術前,會(hui) 做嚴(yan) 格的身體(ti) 檢查和評估,但現在遍地開花的很多植發機構,則極盡誇張,把植發功效吹得神乎其神。消費者個(ge) 人保持更多理性的同時,監管部門有必要對這些機構的廣告是否違規,進行更有針對性地評估,提高監管的威懾力。

  去年央視在一則針對植發市場的報道中提到,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我國植發養(yang) 發相關(guan) 企業(ye) 中,超640家相關(guan) 企業(ye) 曾產(chan) 生過法律訴訟,超過7100家相關(guan) 企業(ye) 曾出現經營異常,占比16.3%。遭受行政處罰的有480餘(yu) 家,嚴(yan) 重違法的有100餘(yu) 家。

  從(cong) 這些數據來看,植發市場呈現一定的野蠻生長態勢,這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缺失也有關(guan) 係。此前北京和廣東(dong) 等地,都曾發生過類似的糾紛。消費者不滿意植發效果,認為(wei) 植發機構沒有兌(dui) 現毛囊成活率高於(yu) 95%的承諾,存在消費欺詐。可到了司法程序才發現,當下對於(yu) 毛囊存活率和治療效果,還沒有可量化的鑒定手段和標準,於(yu) 是司法機構也很難對合同效果進行準確評估。

  考慮到現在植發市場已經非常龐大,消費糾紛也屢屢出現,有必要針對最常出現糾紛的一些問題,盡快出台相應的行業(ye) 標準。這既有利於(yu) 消費者維權,也能保證行業(ye) 的健康發展。(守一)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