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幼兒園好壞怎麽評

發布時間:2022-02-16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15日,教育部公布《幼兒(er) 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對幼兒(er) 園評估提出15項48個(ge) 考查要點。這意味著幼兒(er) 園保教質量評估有了新的、更科學的標準,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舉(ju) 措。這個(ge) 指揮棒將會(hui) 從(cong) 哪些方麵給幼兒(er) 園帶來變化呢?

  好幼兒(er) 園的關(guan) 鍵:不是漂亮房子,而是師幼互動

  “《評估指南》將師幼互動質量作為(wei) 兒(er) 童早期學習(xi) 和發展的關(guan) 鍵指標,表明了《評估指南》抓住了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理事長侯莉敏說。

  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yu) 幼兒(er) 園建設,人們(men) 更多關(guan) 注班級規模、園舍建築、玩具資源等等,這都屬於(yu) 結構質量。過程質量則相對重視不夠,如師幼互動、同伴互動、課程實施、家長參與(yu) 等動態發展。

  “在學前教育大規模發展的初期,需要建設力度來提高普及水平,但當資源建設到一定程度後,需要著力於(yu) 過程質量的建設,才能推動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評估指南》強調辦園方向、保育與(yu) 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五個(ge) 重要方麵的過程性內(nei) 容,而這五方麵正是影響甚至製約著我國幼兒(er) 園教育實踐向內(nei) 涵式發展的關(guan) 鍵質量要素。”侯莉敏說。

  “沒有質量的幼兒(er) 園教育不僅(jin) 不會(hui) 對幼兒(er) 產(chan) 生良好的影響,反而可能會(hui) 對幼兒(er) 造成誤導,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傷(shang) 害,這是國際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達成的基本共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占蘭(lan) 說。

  國際研究證實,教育過程質量是幼兒(er) 園保教質量的關(guan) 鍵因素,而師幼互動質量又在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著保教過程質量。《評估指南》重點強調活動組織和人員配備等“軟”的因素,不追求“高配”的空間設施和玩具材料,尤其是要減少電子設備的使用。

  劉占蘭(lan) 說:“長期以來,保教過程質量特別是師幼互動質量一直是幼兒(er) 園教育實踐和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的短板,也是製約保教質量提升的重點和難點。《評估指南》將‘教育過程’作為(wei) 評估的重要方麵,設置的考查要點最多,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凸顯了保教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性特點。評估指標體(ti) 係中給出的考查要點,直擊當前的突出問題,指出了發展改進的方向。”

  嚴(yan) 禁用直接測查幼兒(er) 能力的方式評估幼兒(er) 園保教質量

  學前教育一直有個(ge) 矛盾點,家長們(men) 津津樂(le) 道於(yu) 孩子學會(hui) 多少個(ge) 字、會(hui) 背幾首古詩、會(hui) 多少加減乘除。專(zhuan) 家們(men) 則憂心忡忡於(yu) 幼兒(er) 園“小學化”不利於(yu) 兒(er) 童身心健康。

  《評估指南》明確指出:“關(guan) 注幼兒(er) 園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進過程,嚴(yan) 禁用直接測查幼兒(er) 能力和發展水平的方式評估幼兒(er) 園保育教育質量。”這一要求不僅(jin) 有利於(yu) 全麵規範幼兒(er) 園辦園行為(wei) 、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qing) 向,更有助於(yu) 維護幼兒(er) 身心健康、規範學前教育秩序。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楊振峰說:“《評估指南》關(guan) 注過程,要求教師促進幼兒(er) 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嚴(yan) 禁直接對幼兒(er) 能力發展水平打分和貼標簽。引導幼兒(er) 園沿著科學的保育教育質量評價(jia) 路徑,實現幼兒(er) 健康成長和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

  “相信每一個(ge) 幼兒(er) 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xi) 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化敏說,“對於(yu) 目前部分幼兒(er) 園未能真正從(cong) 兒(er) 童立場出發的辦園行為(wei) ,如忽視幼兒(er) 具體(ti) 發展需求,建構不切實際的特色課程,過分追求設置功能室等問題,《評估指南》也作出了明確要求,提醒我們(men) 將關(guan) 注點轉移到教育本質和育人過程上,踏踏實實地走兒(er) 童為(wei) 本的質量提升之路。”

  他評+自評:更好發揮指揮棒的作用

  幼兒(er) 園評估將如何進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評估為(wei) 他評加自評,要求幼兒(er) 園每學期開展一次自評,各地縣級督導評估依據所轄園數和工作需要,3至5年為(wei) 一個(ge) 周期進行評估,確保每個(ge) 周期內(nei) 覆蓋所有幼兒(er) 園。

  “幼兒(er) 園保教質量評估珍視幼兒(er) 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jia) 值,支持和引導每個(ge) 幼兒(er) 從(cong) 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不做專(zhuan) 門的幼兒(er) 發展結果評估。”上述負責人說,“督導評估主要針對薄弱幼兒(er) 園,解決(jue) 規範問題。幼兒(er) 園自我評估,聚焦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質量的關(guan) 鍵要素,主要解決(jue) 質量提升問題。”

  “幼兒(er) 園自我評估,聚焦保育教育過程質量,促進個(ge) 體(ti) 、集體(ti) 的反思與(yu) 交流,提出改進措施,並通過外部評估提供持續支持與(yu) 指導,將引導幼兒(er) 園不斷完善自我評估,改進保教實踐。這種模式指引幼兒(er) 園保教質量評估方式由‘外引’向‘內(nei) 生’轉變。外引性的質量評估對保教實踐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終究是輔助性的,內(nei) 生性的質量評估才是推動幼兒(er) 園保教質量持續提升的核心動力。”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梁慧娟說。

  梁慧娟還特別指出,《評估指南》強調應采取“聚焦班級觀察”的方式,這在國家幼兒(er) 園質量評估政策中尚屬首次。《評估指南》規定班級觀察時間上不少於(yu) 半日的連續自然觀察,覆蓋麵上不少於(yu) 各年齡班級總數的三分之一。

  “動態因素評估難度高,量化的評估方式雖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過程性質量的水平,卻無法揭示各要素影響過程性質量的路徑與(yu) 機製,相應也無法為(wei) 保教質量的改進與(yu) 提升提供具體(ti) 的過程信息。班級觀察是真實、客觀、全麵了解幼兒(er) 園保育教育過程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兒(er) 園保教質量評價(jia) 的國際通行做法,體(ti) 現了鮮明的過程質量評估導向。”

  “班級觀察改變過去把關(guan) 注點放在材料準備、評估過程走馬觀花、幼兒(er) 園忙於(yu) 打造材料不堪重負的做法,能夠提高評估的實效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說。

  侯莉敏說:“評價(jia) 本身不是目的,充分應用評價(jia) 結果才能積極發揮出教育質量評價(jia) 對教育政策調整、教育教學診斷與(yu) 改進、社會(hui) 輿論引領等多方麵的功能和價(jia) 值。《評估指南》對進一步建立推進有效實施的工作模式,建設基於(yu) 評估應用導向的激勵引導機製,並營造可持續發展氛圍提供了明確的指示,讓各級各類評估人員和廣大一線教師有方向、有目標、有抓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