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裏已知春信至”——關於紀實文學《中國冬奧》
作者:孔令燕(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從(cong) 一朵晶瑩、素潔的雪花開始,從(cong) 一聲純淨、溫暖的童聲開始,從(cong) 一株昂揚、蔥綠的春芽開始,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來到了我們(men) 身邊,並陸續贏得各方的首肯與(yu) 點讚。
在這承諾、肯定、信任的背後,驚豔、唯美、行雲(yun) 流水的開幕式背後,智慧、現代、環保的賽場拔地而起的奇跡背後,英姿颯爽、奮勇拚搏的幾代冰雪健將的榮光背後,還有其他無數與(yu) 北京冬奧相關(guan) 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人一事的背後,凝結著無數參與(yu) 者的心血汗水與(yu) 傾(qing) 情付出。他們(men) 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傾(qing) 盡心力為(wei) 北京冬奧記錄著、見證著、歌哭著,她就是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冬奧》(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孫晶岩。
在中國作協和北京冬奧組委的支持下,孫晶岩從(cong) 2017年中國申辦冬奧成功之後開始,曆時5年,走訪國內(nei) 外多個(ge) 城市,麵對麵采訪200餘(yu) 位與(yu) 冬奧會(hui) 相關(guan) 的各界人士,全景記錄了北京冬奧會(hui) 從(cong) 醞釀、申辦到籌備充滿曲折與(yu) 挑戰的曆程。作品通過豐(feng) 富真實的事例和人物,立體(ti) 、生動地書(shu) 寫(xie) 了京冀兩(liang) 地三大冬奧賽區的建設奇跡,弘揚幾代中國冰雪健將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拚搏精神,更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續寫(xie) 奧運輝煌的決(jue) 心與(yu) 實力,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作為(wei) 時代生活的記錄者,作家的心胸情懷決(jue) 定著一部文學作品的品質與(yu) 價(jia) 值。作家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中,在身邊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曆史節點麵前,應該保持敏銳,並付諸行動,自覺擔當時代的書(shu) 寫(xie) 者與(yu) 記錄者。孫晶岩就是一位與(yu) 時代共振、具有使命擔當的記錄者。她擅長駕馭時代進程中的重大題材,堅持“報告文學要有宏大視野”的創作理念。她創作《中國冬奧》的初衷和記錄冬奧籌備曆程的重點,是向世界展現一個(ge) 真實、有活力、有實力的中國形象,是希望能真實記錄冰雪運動對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積極促進。她關(guan) 心北京冬奧會(hui) 為(wei) 全人類發展進程注入了什麽(me) 樣的積極力量,她關(guan) 心冬奧會(hui) 這場文化盛會(hui) 為(wei) 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什麽(me) 樣的契機,她關(guan) 心北京冬奧會(hui) 究竟給賽場所在地的普通人帶來了什麽(me) 樣的改變。正是作者的家國情懷,使整部作品呈現出文學反映時代重大進程的及時性和前瞻性,從(cong) 各個(ge) 角度對中國冬奧的曆程進行了記錄與(yu) 謳歌。通過這本書(shu) ,我們(men) 不僅(jin) 可以了解到北京冬奧會(hui) 舉(ju) 辦前後那些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更感受到北京冬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有中國國力的支撐、有冰雪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與(yu) 世界的融合。
從(cong) 這部《中國冬奧》中可以看出作家對“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實踐。優(you) 秀的文學作品源於(yu) 火熱生動的生活實踐,“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新時代的作家,需要堅守人民立場,書(shu) 寫(xie) 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孫晶岩多年的寫(xie) 作實踐,就是對人民和生活懷有深厚情感的例證。她說:“報告文學是行走的藝術,一定要用腳板子跑出來,要講究文學性,刻畫主人公的精氣神,弘揚真善美。”為(wei) 創作這部作品,她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淩晨5點就起床趕往建設工地采訪;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夜間,與(yu) 張家口賽區的建設者們(men) 一起感受壯觀的雪場造雪,手凍得像胡蘿卜一樣通紅,眉毛、睫毛上都是霜,心裏卻湧起對這些建設者的敬意與(yu) 詩情;坐著綠皮火車,穿過漫長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訪,見到艱苦簡陋的訓練環境,為(wei) 教練員、運動員的精神感動落淚。她寒來暑往、起早貪黑、風裏來雨裏去,到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ge) 賽區跟蹤場館建設進展,前往黑龍江、吉林等冰雪運動強省探尋中國冰雪運動的拚搏之路,甚至奔赴歐美八個(ge) 冰雪運動強國進行實地考察……目力所及,心之所係,是與(yu) 冬奧相關(guan) 的每一個(ge) 群體(ti) ,每一個(ge) 人,從(cong) 行政官員到國際友人、海外華僑(qiao) ,從(cong) 建築設計師、視覺藝術家、製冰師到工程建設者、一線工人、服務員,從(cong) 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到誌願者、基層教師等,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意者,更有犧牲者,有世界冠軍(jun) ,有無名英雄,更多的是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對這些采訪對象,孫晶岩堅持一種“心心相印的采訪”,在麵對采訪對象和寫(xie) 作時,她試圖“進入心靈、走入審美”,與(yu) 采訪對象情感契合,相信“隻有筆端常帶感情,才能寫(xie) 出動人的文字”。也許正是這樣的創作信念和行動,使孫晶岩走進了冬奧建設者和運動員們(men) 的心,使她的作品有著濃烈的情感與(yu) 人民性,紮實深刻、樸實動人。
作品通過生動事例和真情實感,寫(xie) 出在北京冬奧的籌備、建設、備戰過程中,湧現出的一大批代表著中國實力和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men) 是“雪遊龍”“雪如意”“冰絲(si) 帶”“冰立方”等標誌性場館的設計者和建設者,是代表著世界先進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科技精英、環保理念的實踐者,是冬奧賽場上展現出活力和希望的新時代中國冰雪健將。
“雪裏已知春信至。”一場盛大的冰雪賽事折射著中國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國冬奧》以文學的真誠與(yu) 情意,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獻上一份特殊的禮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