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雪容融”接棒 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發布時間:2022-02-28 10:4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冬奧會(hui) 的熱情餘(yu) 溫猶在,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hui) 的大幕即將拉開。秉持著節約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hui) 使用的場館,全部都是沿用冬奧會(hui) 場館,一館兩(liang) 用。但是冬殘奧會(hui) 有它的特殊性,從(cong) 競賽場館到運動員餐廳,要求都和冬奧會(hui) 不一樣,從(cong) 設施到服務都需要進行轉換。冬奧會(hui) 閉幕後這十幾天的時間,是轉換工作的關(guan) 鍵時期。怎麽(me) 轉換?怎樣方便世界各地來的冬殘奧運動員,讓他們(men) 有一個(ge) 美好的無障礙體(ti) 驗?一起來看看。

  2月25日是冬殘奧村正式開村的第一天,這一天,150多名運動員抵達延慶冬殘奧村。延慶冬殘奧村沿用的是此前的延慶冬奧村。與(yu) 冬奧會(hui) 時不同的是,為(wei) 了更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安檢口由12公裏外直接移到了村門口。這樣參與(yu) 冬殘奧會(hui) 的運動員中途不需要下車安檢,從(cong) 機場到村裏全程隻需要下車一次就好。

  不僅(jin) 地點變了,安檢環節也有很多的變化。考慮到一些肢體(ti) 殘疾的運動員需要穿戴假肢或者乘坐輪椅,通過安檢機時可能會(hui) 被誤判,特意加設了人工安檢綠色通道。

  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村長 程紅:運動員是我們(men) 所有工作的出發點,我們(men) 所有的工作都想運動員所想,除了競技性以外,其實冬殘奧從(cong) 根本上來說更是一種人文象征,所以我們(men) 在服務保障中,要更多從(cong) 細節體(ti) 現人文關(guan) 懷。

  人文關(guan) 懷,細節入手,是冬殘奧村的保障和服務理念。細節如何體(ti) 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細心。開村前,對相關(guan) 工作人員和誌願者進行了細致培訓,安檢環節是培訓的重點之一。

  服務要細心,更要適度。安檢出口處,設置了無障礙斜坡,方便輪椅通行,這個(ge) 時候,要不要幫著推輪椅,也要細心觀察後再行動。

  殘奧運動員中有不少是有肢體(ti) 障礙和視覺障礙的。作為(wei) 冬殘奧會(hui) 舉(ju) 辦期間部分運動員及隨隊官員的家在延慶冬殘奧村,從(cong) “細節入手”體(ti) 現在方方麵麵,不僅(jin) 服務格外細心,吃住行中的各種無障礙設施,也貼心細致地照顧到了大家的特殊需求。

  無障礙設施要方便,更要安全,細節決(jue) 定成敗,小到一個(ge) 洗手間門的開關(guan) 方式,工作人員都做了精心設計。除了門檻、門把手等這些已經預先建設好的很多無障礙設施,在冬奧會(hui) 運動員離開後,針對肢體(ti) 障礙運動員的特點,對他們(men) 要入住的房間,都有針對性做了一些升級和調整,馬桶旁邊的活動把手就是新安裝上去的。

  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秘書(shu) 長 嚴(yan) 晗:把手拉下來以後,兩(liang) 個(ge) 把手75到80厘米這樣的空間,便於(yu) 和輪椅對接,運動員可以撐著把杆轉過來進行如廁。

  不僅(jin) 僅(jin) 是衛生間,床、衣架、衣櫃、鏡子等,這些生活常用設施的高度也都做了針對性降低處理。以床為(wei) 例,比冬奧時運動員的床降低了10厘米,雖然隻是一個(ge) 小小的調整,但卻給冬殘奧運動員帶來很大方便。

  在冬殘奧村,一切以人為(wei) 本,不僅(jin) 是住宿的房間,餐廳也處處體(ti) 現了服務保障的細心、細致。冬殘奧會(hui) 的餐廳,原來也是冬奧會(hui) 期間的餐廳,為(wei) 了方便有輪椅運動員進出和就餐,餐廳的桌椅擺放、整體(ti) 空間,包括桌子的高度等等,也一一做了針對性改造和轉換。針對視力障礙運動員,還專(zhuan) 門準備了盲文菜單。

  “細節入手”不僅(jin) 需要細心、細致,更需要專(zhuan) 業(ye) 。在冬殘奧會(hui) 中,比賽損傷(shang) 、日常意外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輪椅、假肢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及時、專(zhuan) 業(ye) 的假肢、輪椅等器械的護理和維修非常重要。為(wei) 此,冬殘奧村專(zhuan) 門設置了輪椅和假肢維修服務中心,聘請了曾為(wei) 多屆殘奧會(hui) 服務過的專(zhuan) 業(ye) 公司,來為(wei) 運動員提供專(zhuan) 業(ye) 的個(ge) 性化服務。

  從(cong) 2月23日12點,延慶冬奧村正式閉村,到25日上午8點,延慶冬殘奧村正式開村,44小時內(nei) 運行團隊完成了95項轉換。

  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村長 程紅:對殘疾運動員來說,現場服務和現場人員多並不一定是好事,他們(men) 最需要的是在不需要人為(wei) 幫助的情況下,能夠自如享受我們(men) 村裏相關(guan) 的設施設備,讓無聲的服務員來輔助運動員在村子裏自如生活。

  升級了“硬件”,優(you) 化了“軟件”,冬殘奧村細致的保障和服務,讓村裏的運動員和國際殘奧組委的官員們(men) 倍感溫暖。不僅(jin) 僅(jin) 是冬奧村,告別冬奧,迎接冬殘奧,各個(ge) 比賽場館的轉換也是迅速進行啟動。

  和冬奧會(hui) 期間的主要比賽項目相同,冬殘奧會(hui) 期間,國家體(ti) 育館依然是冰球比賽的主要賽場。但是,在冬殘奧會(hui) 冰球比賽項目中,運動員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參加比賽。這種情況下,冬殘奧會(hui) 和冬奧會(hui) 的標準冰球球場,要求有很多不同。2月21日,冬奧會(hui) 閉幕的第二天,這裏就迅速啟動了轉換工作,球場轉換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厚冰麵。

  國家體(ti) 育館場館運行秘書(shu) 長 齊靚:要從(cong) 3.5厘米加厚到4.5~5厘米。因為(wei) 殘奧運動員是滑著冰橇比賽,冰橇的一頭是擊球的,另一頭是尖的,是輔助滑動來戳冰的,這個(ge) 尖比較尖,如果冰麵比較薄的話容易戳著冰的底漆。

  不僅(jin) 是冰麵,針對運動員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在從(cong) 更衣室到比賽場地的通道上這些運動員活動的地方,還專(zhuan) 門加鋪了300平方米的仿冰板,方便坐著冰橇的運動員自由進出。針對坐在冰橇上視線也更低,運動員等候區的板牆也更換成了透明板牆。

  國家體(ti) 育館場館運行團隊媒體(ti) 副主任 潘忠民:運動員時刻要關(guan) 注場上的變化,一旦要換人的時候,門一打開他就出去了,所以這個(ge) 地方必須是做透明的。同時為(wei) 了做精細,裏麵冰的厚度跟冰麵的厚度是一樣高的,不影響他出去。

  除了考慮到備賽和比賽,比賽結束後,為(wei) 了方便運動員接受記者采訪,在新聞混合采訪區,原有的擋板也從(cong) 1.2米高降到了60厘米。

  以運動員為(wei) 中心,注重每一個(ge) 細節,北京冬殘奧會(hui) 共使用30個(ge) 場館,包括國家體(ti) 育館等5個(ge) 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等25個(ge) 非競賽場館,目前,都在迅速轉場積極備戰冬殘奧。

  2月20日,冬奧會(hui) 閉幕,3月4日,冬殘奧會(hui) 開幕,盡管轉場時間不長,但對保障好冬殘奧會(hui) 工作人員卻信心十足。

  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hui) 部部長 楊金奎:北京冬奧組委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一崗雙責、同步籌辦、同步實施的工作原則,我們(men) 相應推出了關(guan) 於(yu) 統籌冬殘奧會(hui) 和冬奧會(hui) 同步籌辦的指導意見。

  “同步籌辦、一崗雙責”,為(wei) 冬殘奧打造無障礙環境,早在2018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中國殘聯、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就聯合印發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無障礙指南》,這個(ge) 指南同時也得到了國際殘奧委會(hui) 批準,作為(wei) 場館無障礙建設的規範依據,指南要求將無障礙工作同步納入場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驗收評審各環節中,確保相應場館設施符合冬殘奧會(hui) 運行要求。

  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hui) 部部長 楊金奎:自信地講,我們(men) 所有的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包括3個(ge) 村,我們(men) 的無障礙百分之百按照指南要求,我們(men) 把工作都做在前麵了,轉換期的工作不是特別大。中國已經準備好了,北京、張家口準備好了,組委會(hui) 準備好了,我們(men) 大家都準備好了,希望你們(men) 來,我們(men) 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hui) 。

  雖然冬奧會(hui) 閉幕到冬殘奧會(hui) 開幕之間隻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是轉換期的工作卻顯得從(cong) 容有序。這是因為(wei) 早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前,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hui) 部就已經會(hui) 同多個(ge) 部門,對所有涉及殘疾人運動員的流線、可能會(hui) 用到無障礙設施的房間的各種細節逐一進行了多輪核查,並成功舉(ju) 辦了冬殘奧的測試賽,可以說胸有成竹。各項設施都從(cong) 殘疾人運動員的實際需求出發,所有服務都以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參賽為(wei) 落腳點,處處體(ti) 現出以運動員為(wei) 中心的理念和對殘疾人群體(ti) 的人文關(guan) 懷,相信“雙奧之城”北京必將為(wei) 世界展現一屆有溫度、無障礙、同樣“無與(yu) 倫(lun) 比”的冬殘奧盛會(hu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