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鄉村基層,激揚“愛國愛澳”青春力量

發布時間:2022-03-01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光明日報通訊員 祁詣曾

  2022年新年伊始,廣東(dong) 省中山市三鄉(xiang) 鎮發生了一件新鮮事。不少來鎮政府辦事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發現,鎮裏機關(guan) 來了一群特別的年輕人。他們(men) 熱情謙和地接待來辦事的鄉(xiang) 親(qin) ,說著標準普通話,但遇見隻說粵語的鄉(xiang) 親(qin) 又立刻切換成廣東(dong) 話,和外商還能飆起流利的英語。

  原來這些年輕人是在內(nei) 地上大學的澳門籍學生。隨著澳門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內(nei) 地高校深造,但他們(men) 主要是在內(nei) 地大城市學習(xi) 生活,對基層了解不多,也常常好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政府是如何治理國家、服務人民的。為(wei) 了讓澳門青年更加切身理解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認識國家的發展全貌,澳門中聯辦積極組織內(nei) 地高校澳門籍大學生走入基層,走進鄉(xiang) 村。

  “澳門中聯辦北京聯絡部首次選拔了一批全國‘雙一流’高校的澳門籍大學生在寒假期間赴三鄉(xiang) 鎮進行實習(xi) 鍛煉。這是港澳青年愛國主義(yi) 教育方式的持續創新,有利於(yu) 他們(men) 深入鄉(xiang) 村基層、深入抗疫第一線,全方位觀察基層黨(dang) 政機關(guan) 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零距離感受黨(dang) 和政府同人民群眾(zhong) 之間的‘魚水之情’,增進他們(men) 對國家的了解和愛國之情。”澳門中聯辦北京聯絡部部長奉希文說。

  據澳門中聯辦北京聯絡部在三鄉(xiang) 鎮基層鍛煉的選調生、該實習(xi) 項目的具體(ti) 負責人祁詣曾介紹,選擇三鄉(xiang) 鎮作為(wei) 首個(ge) 試驗點,是因為(wei) 粵澳同根同源,而三鄉(xiang) 鎮毗鄰港澳,聚居著兩(liang) 萬(wan) 多港澳同胞,多名澳門籍實習(xi) 生祖籍就是三鄉(xiang) 。選擇三鄉(xiang) 作為(wei) 基層鍛煉的試點,既方便同學們(men) 的情感融入,又能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

  來到基層後,同學們(men) 穩紮穩打,一步一個(ge) 腳印,特別是在抗疫期間成立了“澳生小分隊”,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抗疫一線,贏得身邊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一致“點讚”。經過一個(ge) 多月的實習(xi) 鍛煉,大家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也得到充分鍛煉,從(cong) 各自工作單位的“萌新”成長為(wei) 對一塊業(ye) 務熟悉的“小能手”,對內(nei) 地基層、對國家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提升。

  來自中山大學的秦穎瑤每天都會(hui) 穿著誌願者紅馬甲在黨(dang) 群服務中心接待來訪群眾(zhong) ,有時候一站就是一天。“群眾(zhong) 的事情無小事”,從(cong) 每一次接待中,秦穎瑤了解到了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也從(cong) 幫助群眾(zhong) 中獲得了成就感。她還帶頭參加了當地的無償(chang) 獻血活動,用熱血為(wei) 青春留下了紀念。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陳伽螢,不僅(jin) 代表市場監管部門在全鎮商事製度改革會(hui) 議上作政策宣講,還走入企業(ye) 進行政策解讀。一家公司的荷蘭(lan) 籍總監聽到陳伽螢流利地用英語介紹政策,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通過實習(xi) 鍛煉,我感覺到整個(ge) 大灣區的未來必定光芒萬(wan) 丈。在未來的大學生活裏,我一定會(hui) 把握機會(hui) 充實自己,然後回到大灣區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生陳子翹在衛健分局實習(xi) ,今年1月珠三角出現疫情後,他成了一名流調隊員,每天要打幾百個(ge) 電話做流調溯源,這是在學校課堂裏不曾有過的體(ti) 驗。“實習(xi) 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們(men) 的歲月靜好背後是那麽(me) 多基層工作人員的守護。”除了疫情防控的任務之外,他還參與(yu) 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幫助全鎮的糖尿病患者設計了一份健康食譜。他深入多位患者家調研,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xi) 慣和飲食偏好,並結合三鄉(xiang) 鎮的實際情況,製定了一款健康食譜,目前已在全鎮範圍內(nei) 推廣。

  在內(nei) 地高校就讀的澳門籍大學生是澳門與(yu) 內(nei) 地共同培養(yang) 的優(you) 秀青年人才,也是兩(liang) 地交流的橋梁。同學們(men) 深深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使命,對這次實習(xi) 機會(hui) 倍加珍惜。大家在工作之餘(yu) ,會(hui) 彼此交流心得體(ti) 會(hui) ,每天撰寫(xie) 工作日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及時用心記錄下來。

  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李嘉俊從(cong) 剛進工信局時的有些手足無措,到現在能夠坦然地與(yu) 廠企、商戶溝通,成長很快,感受也很深。在日常走訪企業(ye) 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問題不是一個(ge) 單位單獨能解決(jue) 的,比如廠企普遍反映的缺工問題,最後是由鎮黨(dang) 委牽頭,聯合人社等多部門,出台了一係列吸引務工人員的政策,並在春節結束後安排專(zhuan) 列前往貴州等地招募員工,為(wei) 企業(ye) 解了燃眉之急。李嘉俊的父母在澳門辦著小企業(ye) ,他說,很希望將內(nei) 地的有關(guan) 企業(ye) 管理經驗帶到澳門。

  在綜合治理辦公室實習(xi) 的北京大學學生潘淩子在參與(yu) 調解勞資糾紛的過程中,看到了領導和同事始終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造福群眾(zhong) 為(wei) 出發點,以人民滿意為(wei) 最大追求,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zhong) 信任,她對此由衷敬佩。“希望能學習(xi) 同事們(men)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竭誠為(wei) 民的精神,並影響身邊更多的澳門青年承擔起社會(hui) 責任,成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事業(ye) 的中堅力量。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正需要這樣的年輕正能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