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順利完工!3萬噸的導管架如何入海?
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2月28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ya) 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在廣東(dong) 珠海順利完工,標誌著我國在超大型海洋油氣平台導管架設計建造技術上取得新突破,開創了我國中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新模式,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資源開發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導管架相當於(yu) 固定式海上油氣平台的“基座”,用於(yu) 支撐平台的龐大身軀與(yu) 巨大噸位。“海基一號”總高度達302米,與(yu) 北京國貿大廈高度接近,重量達3萬(wan) 噸,所用鋼鐵可以製造一艘中型航空母艦,是亞(ya) 洲首例300米級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將服役於(yu) 我國南海東(dong) 部陸豐(feng) 油田群“陸豐(feng) 15-1平台”,平台上部組塊重1.1萬(wan) 噸,甲板麵積達7700平方米,平台建成後,將刷新我國海上原油生產(chan) 平台的重量紀錄。
“海基一號”是怎麽(me) 被建造起來的?如何將這一龐然大物由陸地運輸到海裏?“海基一號”的成功建成有何意義(yi) ?
“海基一號”如何被建造?
“海基一號”是目前已經建成的亞(ya) 洲第一深的深水導管架,它的總高度大約為(wei) 302米,與(yu) 埃菲爾鐵塔的高度相近。用鋼量大概為(wei) 3萬(wan) 噸,所用鋼材相當於(yu) 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鋼材用量。“海基一號”的外形類似於(yu) 細長形的金字塔,它的頂部是一個(ge) 約18米×12米的長方形,底部是一個(ge) 大約100米×100米的正方形。
經過15個(ge) 月的設計和24個(ge) 月的建造,“海基一號”成功“出世”。中國海油陸豐(feng) 油田區域開發項目經理高爽表示,這是我國第一次開展300米水深導管架的設計建造,為(wei) 了建造這一龐然大物,團隊采用了臥式建造方式,即讓“海基一號”先平躺著搭建在陸地上。為(wei) 了配合導管架的大噸位結構,建設團隊利用多台吊機進行聯合吊裝,將超大型結構物的尺寸控製在可以吊裝的範圍之內(nei) ,經過208次大型吊裝,“海基一號”整體(ti) 的框架逐漸建成。
“海基一號”的所有結構基本依靠焊接方式連接而成。焊接雖有利於(yu) 保證整體(ti) 結構的穩定性,但也存在不少技術難點。“海基一號”體(ti) 積巨大,高空的焊口多,焊接精度難以把控,且夏季的高溫、台風等天氣也給施工作業(ye) 和安全管理造成不便。因此在設計之初就要精準考量,確保測量精度準確,在正式施工時嚴(yan) 格按照工序進行,才能確保將建造精度控製在毫米級別。
“海基一號”建造完成後如何入海?
“海基一號”建成後,施工團隊會(hui) 利用拉力千斤艇將它從(cong) 陸地建造的滑道上拖拉到海洋工程駁船上。拖拉到船上並裝船固定之後,駁船會(hui) 運載著“海基一號”到達陸豐(feng) 油田所處的海域。到達後,駁船通過壓排載將“海基一號”以一個(ge) 合理的角度滑移下水。“海基一號”滑移到水上後會(hui) 漂浮在水麵上。“海基一號”雖有3萬(wan) 噸重,但通過精密的浮力計算可以使它像在陸地上一般平躺著漂浮在水麵上。
成功滑移下水並漂浮後就要將它立起。“海基一號”從(cong) 表麵上看是一個(ge) 鋼架,但其內(nei) 部實際上有許多艙室,這些艙室類似潛水艇的水艙,可以通過往這些艙室裏注水改變“海基一號”的重心,從(cong) 而緩慢地將“海基一號”由平躺狀態變成豎立狀態。
之後再通過兩(liang) 條工程船耗時21天左右協同完成打樁、灌漿等一係列作業(ye) ,使導管架穩定地坐落於(yu) 指定位置。
“海基一號”的成功建設有何意義(yi) ?
南海陸豐(feng) 油田的水深從(cong) 200米到400米不等,“海基一號”對於(yu) 南海陸豐(feng) 油氣資源的開發具有深遠意義(yi) 。同時,“海基一號”的成功建設標誌著我國首座300米水深級別導管架的成功應用,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深水導管架的設計、建造和安裝技術,為(wei) 進一步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國內(nei) 油氣增產(chan) 打下了堅實基礎。
“海基一號”的設計建造幫助我國積累了豐(feng) 富的大型海洋油氣平台深水導管架的建造經驗。除了“海基一號”外,尺寸更大的深水導管架——“流花11-1”平台導管架於(yu) 去年末在珠海開工建造。高爽表示,在深水導管架領域,我國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依托“海基一號”深水導管架,我國希望形成一套深水導管架設計、建造、安裝的指南,規範我國在200米到400米這一水深區域的油氣開發,利用深水導管架作出更多貢獻。
監製:梁悅
記者:鶴佳 楊揚
編輯:潘雨薇 楊冉 劉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