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靈魂砍價”引熱議 代表委員圍繞藥品集采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2-03-07 09:5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靈魂砍價(jia) ” 視頻引發熱議 多位代表委員圍繞藥品集采建言獻策

  如何探索更科學的藥品報價(jia) 機製

  去年12月,醫保談判專(zhuan) 家與(yu) 藥企代表“靈魂砍價(jia) ”的視頻曾一度引發熱議,隨著越來越多的藥品進入集采後大幅降價(jia) ,不少患者用上了“救命藥”,看到了生的希望。

  今年2月,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工作正式啟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我國將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要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還要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多位代表委員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圍繞藥品集采和罕見病用藥問題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葛明華

  建議政府進一步擴大集采品種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認為(wei) ,藥品集采讓患者享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能讓醫院和醫生將更多的精力用於(yu) 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他認為(wei) ,集采也可倒逼企業(ye) 更加專(zhuan) 注於(yu) 提升產(chan) 品質量以應對競爭(zheng) 。他建議政府進一步擴大集采品種範圍,同時積極支持企業(ye) 創新,尤其是原創性研究。

  作為(wei)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對藥品集采工作有直接接觸,他對此非常讚成。葛明華認為(wei) ,藥品集采後醫院的一個(ge) 顯著變化是,醫院更容易管理醫療行為(wei) 和醫療質量,濫用藥品的問題會(hui) 進一步減少,醫生對治療標準和指南的依從(cong) 性會(hui) 更強,治療會(hui) 更規範,從(cong) 而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負擔。

  目前,納入集采的藥品種類不少是針對基本醫療需求。葛明華認為(wei) ,任何工作都需要循序漸進,“集采從(cong) 常見病入手,可以讓更多人獲益,滿足政策的基本需求”。集采探索一段時間後,“對高價(jia) 藥集采也開始了,肯定會(hui) 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受益,輻射麵也更廣”。

  有人擔心,藥品價(jia) 格下降之後,廠商會(hui) 不會(hui) 偷工減料導致藥品質量得不到保障?葛明華認為(wei) ,藥品集采後,藥品價(jia) 格的下降會(hui) 導致單個(ge) 或單盒藥品利潤空間變小,但集采可以實現以量補利。同時,集采不僅(jin) 關(guan) 注價(jia) 格,同樣關(guan) 注質量,集采後,企業(ye) 麵對更激烈的競爭(zheng) 會(hui) 更專(zhuan) 注於(yu) 提升質量。為(wei) 了保證藥品供應有序,他還建議政府與(yu) 企業(ye) 間建立更多的溝通機製,探索更科學的報價(jia) 機製。葛明華特別建議政府相關(guan) 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藥品是用來救命的,質量非常關(guan) 鍵,馬虎不得”。

  藥品集采下一步如何布局?葛明華建議,今後,藥品企業(ye) 需強化創新發展意識,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充分利用病源優(you) 勢積極開展國內(nei) 甚至國際多中心臨(lin) 床研究,加快新產(chan) 品上市應用。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需進一步支持民族品牌建設,加強與(yu) 企業(ye) 的良性互動,為(wei) 更多中國藥企、中國藥品領先國際群策群力。

  全國政協委員馬進

  建議對常規藥品集采進行抽檢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dang) 上海市委專(zhuan) 職副主委馬進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藥品集采製度能擠出價(jia) 格水分,推動醫療、醫藥、醫保三方麵都向著一個(ge) 正確的方向去走。馬進表示,對藥企而言,通過集采對市場進行優(you) 化,把好的企業(ye) 留下來,把一些生產(chan) 能力、產(chan) 品質量相對都比較差的企業(ye) 淘汰。從(cong) 醫保角度來講,藥品降價(jia) 之後,醫保戰略性購買(mai) 的目的也實現了,患者購買(mai) 到了更便宜質量又好的藥品。因此,集采確實推動了我國醫療體(ti) 製改革,實現“三業(ye) 聯動”,醫療、醫藥、醫保三方麵都向著一個(ge) 正確的方向去走,讓患者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

  對於(yu) 集采後可能出現的問題,馬進認為(wei) ,第一,一些企業(ye) 可能因生產(chan) 能力跟不上而斷貨,為(wei) 了提高產(chan) 能,藥廠在中標後為(wei) 了保證產(chan) 量,可能會(hui) 通過收購、合並其他企業(ye) 幫助它生產(chan) ,這就涉及到質量監管問題,不能出現招標前後質量不一的情況。“我今年的提案中也提到,要對常規集采進行抽檢,保證藥品質量。”

  第二,醫生的診療習(xi) 慣可能會(hui) 發生變化,這裏既有好的變化,也可能出現一些弊端。避免過度醫療是正向的,但醫生是不是會(hui) 選擇沒納入集采的、更貴的替代療法?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

  第三,集采要求保證使用量,目前要求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至70%估算采購總量。由於(yu) 疾病的複雜性,有些病人確實需要使用非集采藥,這時就應該對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規定,解決(jue) 普遍性和特異性之間的矛盾。

  最後,藥品集中采購是為(wei) 了減輕患者用藥負擔,同時也要保證其健康同樣得到改善,需要進行長期跟蹤研究。集采後,這個(ge) 藥品對患者健康影響究竟怎麽(me) 樣?這項工作應該做起來,才能進一步完善政策。

  在罕見病用藥方麵,馬進認為(wei) ,“孤兒(er) 藥”難題不能僅(jin) 靠政府、醫保解決(jue) ,需動用社會(hui) 力量,通過多渠道籌資解決(jue) 罕見病人用藥貴困境,“可以成立罕見病患者用藥的‘孤兒(er) 藥’基金,緩解患者經濟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方來英

  統籌商業(ye) 保險等力量破解罕見病藥價(jia) 貴

  “藥品集采對老百姓來說肯定是好事。”在談到藥品集采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院協會(hui) 副會(hui) 長方來英給這項製度“點讚”。他認為(wei) ,除了降低藥價(jia) 外,藥品集采還能推動藥品企業(ye) 往專(zhuan) 業(ye) 化發展,驅動企業(ye) 創新,並且有助於(yu) 提高醫保支付能力。

  從(cong) 集采藥品的使用環節來看,方來英認為(wei) ,這也可以鼓勵醫生更多地使用這些產(chan) 品。“集采的藥品很多屬於(yu) 臨(lin) 床一線藥物,有助於(yu) 推動醫院科學用藥”。從(cong) 醫保基金的角度來看,藥品價(jia) 格的下降,其實也提高了醫保支付能力。方來英舉(ju) 例道:“比如,原來100元隻能支付兩(liang) 盒,藥價(jia) 調整完之後,100元能支付三盒或者四盒。同時,節約下來的資金也能逐步覆蓋更多藥物。”

  藥品價(jia) 格下降之後,藥品質量如何得到有效保證?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方來英表示,藥品監管部門的存在就會(hui) 起到這個(ge) 作用,如果藥品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話就不能上市銷售。當然,“十個(ge) 指頭不一樣細”,即便通過了一致性評價(jia) ,不同產(chan) 品之間肯定有質量差異,這是必然存在的,“但我們(men) 強調的是,當藥物質量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時候,這個(ge) 是可以接受的,質量也是有藥品監管部門來保障的”。

  當下,罕見病治療藥物價(jia) 格普遍較高,有不少聲音呼籲將罕見病治療藥物納入醫保,這也是目前醫保和藥品集采可能麵臨(lin) 的一個(ge) 新問題。方來英表示,盡管有大病醫療保險,但隨著行業(ye) 進步,未來幾年,依然不斷會(hui) 有新的藥品和治療方法出現,而這些藥品和治療方法不可能一出現就是便宜的。從(cong) 總體(ti) 上看,罕見病對藥物使用量很低,可能在某個(ge) 地區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chan) 銷售。

  如何破題?方來英建議:“光靠國家醫保可能不太現實,在思考如何讓患者更早地得到這些服務時,可以發動社會(hui) 的力量,考慮把國家醫保、商業(ye) 保險、各種慈善基金、公益組織等進行統籌設計,從(cong) 不同的角度進行補充,使得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夠最快地造福於(yu) 普通患者,這需要新的政策設計,希望能有部門牽頭研究一下。”

  全國政協委員呂紅兵

  對於(yu) 企業(ye) 自主研發新藥給予較長容忍期

  “建議細化和優(you) 化國家集采政策,給予企業(ye) 自主研發新藥特別是生物醫藥特殊關(guan) 注和待遇。”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北青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hui) 副會(hui) 長呂紅兵。

  呂紅兵說,一個(ge) 階段以來,生物醫藥相關(guan) 上市公司股票價(jia) 格持續下行。由於(yu) 自主創新藥物的研發流程很長,投入成本很高,在國際上有“十年十億(yi) 美元”才能開發出一個(ge) 創新藥、創新藥投資具有“九死一生”風險的說法。“如果創新藥物一上市就麵臨(lin) 著無法獲得高投資、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狀況,必將極大挫傷(shang) 風險投資的熱情和科技創新的激情。如果這些問題在製度層麵得不到解決(jue) ,長此以往,將製約一個(ge) 國家在該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他建議,製定更為(wei) 詳細的有利於(yu) 充分保護、推進我國自主創新藥品研究和開發的集采政策細則。

  “對於(yu) 符合前沿創新技術的企業(ye) 自主研發新藥,特別是生物醫藥,給予較長的容忍期,由企業(ye) 自主決(jue) 定是否進入集中采購目錄以及進入集中采購目錄的價(jia) 格折扣空間,以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ti) 投資創新藥發展,鼓勵全球科技人才雲(yun) 集於(yu) 中國創新藥企業(ye) 。”

  他還建議,“在創新藥物方麵對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的藥品前期投入給予充分考慮,在采購定價(jia) 的時候,從(cong) 按一定的年限回收投資並獲得一定的收益的角度,來鼓勵和支持創新藥企。”

  此外,呂紅兵表示,“未來世界競爭(zheng) 格局中,生命健康領域的競爭(zheng) 不但關(guan) 乎生命與(yu) 健康的民生問題,更關(guan) 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其中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的創新與(yu) 發展則是關(guan) 鍵。”

  幹細胞和基因技術是生物醫藥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術核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hui) 帶來腫瘤高發、退行性疾病高發,而上述技術的發展速度、技術能力關(guan) 乎這些疾病治療成本和醫藥可及性,並將極大影響我國在國際生物醫藥領域的競爭(zheng) 能力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

  全國政協委員於(yu) 欣偉(wei)

  建議啟動種植牙耗材全國集采並納入醫保

  長期以來,植牙費用高一直令不少牙科患者直呼“肉疼”。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員會(hui) 主委於(yu) 欣偉(wei) 就特別關(guan) 注種植牙的價(jia) 格問題,建議啟動種植牙耗材全國集采並納入醫保,促進我國口腔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

  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常態化製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特別提出對種植牙耗材在省級層麵集采,不過目前省際聯合集采推進緩慢。於(yu) 欣偉(wei) 分析,種植牙價(jia) 格畸高主要是由采購模式造成,即招標、流通環節推高的,進口品牌占比高,流通環節多,進口種植體(ti) 出廠價(jia) 格600至2000元,進入醫院往往翻兩(liang) 番,形成扭曲的種牙價(jia) 格體(ti) 係。集采目的是去掉中間商,並以量換價(jia) 擠出價(jia) 格水分。目前由四川省牽頭的省際聯盟口腔種植體(ti) 係統集采工作,已完成信息申報和醫院曆史用量上報,要求所有公立醫院填報曆史采購數據,但實際推進無法按原計劃進行。

  此外,在行業(ye) 發展方麵,於(yu) 欣偉(wei) 發現,植牙耗材已成抑製我國口腔產(chan) 業(ye) 發展“卡脖子”領域。由於(yu) 免受醫保和集采管製,種植牙消費醫療行業(ye) 發展迅速,形成設備耗材—信息服務—醫療終端的產(chan) 業(ye) 鏈。而過高價(jia) 格抑製了市場發育,國產(chan) 設備及耗材廠家競爭(zheng) 力弱,口腔產(chan) 業(ye) 鏈難以規模化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於(yu) 欣偉(wei) 建議,要啟動種植牙耗材全國集采工作,納入醫保全國統籌。同時,可推動醫保全國統籌改革,發揮口腔醫療商業(ye) 保險作用,全國集采可防止改革擱淺。

  “加強產(chan) 學研結合,鼓勵口腔科學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也十分重要。”於(yu) 欣偉(wei) 表示,要加快攻克牙種植體(ti) 、口腔正畸器及牙科影像設備等領域,布局全國牙科新材料、新工藝、新製造等科研工作,促進國產(chan) 種植牙耗材研發和質量提升。在收費方麵,於(yu) 欣偉(wei) 提出,要完善口腔醫療服務標準,加速口腔終端服務門診管理的規範化、品牌化,鼓勵發展牙科高端服務業(ye) ,規範醫療機構收費標準,完善口腔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相應法律法規。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蔣若靜 李澤偉(wei)  孟亞(ya) 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