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感動中國丨親自坐上戰機上天觀測,顧誦芬攻克殲-8研製難題

發布時間:2022-03-07 10:08:00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

  2002–2022

  《感動中國》

  陪你走過了20年

  感人的故事曆久彌新

  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

  請記住這些

  平凡卻閃亮的名字

  2021年11月3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頒發獎章、證書(shu) 。

  顧誦芬:對我來說是個(ge) 慚愧,你後麵的事做不動了,上了輪椅還能做多少事?

  顧誦芬出生於(yu) 江蘇蘇州的書(shu) 香世家,5歲那年,父親(qin) 應邀到燕京大學任職,顧誦芬全家遷居北京。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7月28日日本飛機編隊轟炸中國兵營。7歲的顧誦芬第一次看到了飛機。

  顧誦芬:那天早上把我給炸醒了,我就趕緊出去看,日本飛機排得很整齊往西邊去。

  第二次看到飛機,是七、八年後。已經搬到上海生活的顧誦芬目睹日本兵營被美國飛機轟炸。

  顧誦芬:二戰美國人之所以占優(you) 勢,就是他們(men) 的空軍(jun) 厲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沒有航空的話,你將來還得受人欺負。

  高中畢業(ye) 後,顧誦芬分別報考了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誌願都是航空係,三所學校都錄取了他。最後,他選擇了上海交大。

  大學畢業(ye) 時,抗美援朝開始,華東(dong) 地區航空係的畢業(ye) 生全部被調到北京工作。在與(yu) 母親(qin) 的離愁中,顧誦芬告別了上海。

  顧誦芬:是有糾結,但是我更想的還是,正好國家在建航空,我應該在航空的崗位上工作。

  1967年,顧誦芬參與(yu) 殲-8戰鬥機的研製工作。殲-8戰鬥機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款雙發高空高速殲擊機,黃誌千是總設計師,顧誦芬擔任副總設計師,負責氣動方麵的科研設計。後黃誌千在執行出國任務時因飛機失事遇難。顧誦芬與(yu) 其他幾名骨幹臨(lin) 危受命,組成技術辦公室接過了總設計師的重擔。

  顧誦芬:壓力很大,所以殲-8上天的前一天的晚上我做了好多噩夢,驚醒了,把旁邊睡的人都嚇著了。

  1969年7月5日,殲-8完成首飛,安全降落。

  顧誦芬:我們(men) 的航空新飛機設計事業(ye) 總算有了成就了,這是最大的樂(le) 趣。

  雖然首飛成功,但在跨音速飛行試驗中,出現了因氣流分離導致的抖振問題,抖振問題直接影響飛行速度,甚至會(hui) 導致飛機解體(ti) ,在多次地麵試驗無果後,顧誦芬做出了一個(ge) 大膽的決(jue) 定——自己上天,親(qin) 自觀察抖振原因。

  這張照片記錄下了當時的瞬間,從(cong) 來沒有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登上一架殲教-6教練機,使用望遠鏡觀察前方殲-8尾翼的氣流分離情況。

  經過三次上天觀察,顧誦芬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通過後期的技術研發和改進,成功解決(jue) 了殲-8跨音速飛行時的抖振問題。

  從(cong) 決(jue) 定冒險親(qin) 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到順利結束最後一次飛行,顧誦芬始終沒把這件事告訴家裏人。

  顧誦芬妻子 江澤菲:後來別人告訴我,我說你怎麽(me) 什麽(me) 事淨帶撒謊的,他說我告訴你有什麽(me) 用,我反正覺得應該去我就得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航空工業(ye)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zhuan) 家 楊鳳田:這種精神我認為(wei) 那作為(wei) 一般的科學家是沒有的,真正的有種奉獻精神、獻身精神。

  在35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顧誦芬先後參與(yu) 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成為(wei) 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ti) 係,致力於(yu) 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ye) 的發展。

  《感動中國》頒獎辭

  像靜水深流,

  靜水裏湧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ge) 腳印,誌在衝(chong) 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顧誦芬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