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達吾列提委員:探索技能人才培養更多好模式
【我的履職故事】
探索技能人才培養(yang) 更多好模式
巴合達吾列提委員(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大南溝烏(wu) 孜別克族鄉(xiang) 中心學校教師)
作為(wei) 一名來自邊疆的少數民族教育工作者,我一直關(guan) 注基層教育事業(ye) 的發展。這些年,家鄉(xiang) 教育事業(ye) 的變化,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我工作的學校,建校時隻有6間教室,都是低矮的平房,冬天還要自己燒煤取暖。如今的新學校占地2600平方米,教學樓、宿舍樓、食堂一應俱全,師生還用上了多媒體(ti) 教學設備。
這些年,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群眾(zhong) 的心聲和訴求,好政策一個(ge) 接一個(ge) 出台,特別是持續擴大職業(ye) 教育規模、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yang) 力度,更好地滿足了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尤其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需求。截至“十三五”末,新疆各級各類職業(ye) 院校在校生人數超過43.48萬(wan) ,為(wei) 新疆經濟社會(hui) 發展培養(yang) 了一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為(wei) 了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麵臨(lin) 的難點,我在多個(ge) 學校、企業(ye) 和有關(guan) 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xie) 了《關(guan) 於(yu) 建設高質量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的建議》。職業(ye) 院校技能人才培養(yang) 如何緊跟行業(ye) 和企業(ye) 發展需求,如何補齊勞動力市場中高層次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需求缺口,如何調動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職業(ye) 教育的積極性,都是職業(ye) 教育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破解這些難題,需要傾(qing) 聽基層的聲音,探索更好的模式。
結合地方發展實際,建議進一步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讓專(zhuan) 業(ye) 教師下企業(ye) 、能工巧匠進課堂、企業(ye) 標準進專(zhuan) 業(ye) ,實現企業(ye) 生產(chan) 與(yu) 教學活動深度融合。建立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動態調整機製,緊緊圍繞地方主導產(chan) 業(ye) ,提升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的契合度。同時,深化“引企入教”,邀請企業(ye) 深度參與(yu) 教育教學改革,建立校企雙主體(ti) 育人機製。
(光明日報記者李慧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