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數字化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發布時間:2022-03-14 09:59: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孟凡新(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在麵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zheng) 中,依托數字技術發展更高水平、更有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已然成為(wei) 各國的戰略共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jin) 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支點,可以成為(wei)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引擎。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能夠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ti) 加速融合,促進製造業(ye) 生產(chan) 方式、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的係統性變革,對提高製造業(ye) 生產(chan) 效率和供給質量、做大做強實體(ti) 經濟具有重要意義(yi) 。

  我國製造業(ye) 正處於(yu) 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階段。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為(wei) 先進製造賦能,有利於(yu) 促進製造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方麵,有利於(yu) 降本增效穩定製造業(ye) 比重。我國製造業(ye) 規模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28.07%下降至2020年的26.29%。如果現階段製造業(ye) 占比下降過早、過快,就會(hui) 削弱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穩定製造業(ye) 比重,不能片麵追求製造業(ye) 規模增長,關(guan) 鍵在於(yu) 提升製造業(ye) 效率和質量,而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無疑是關(guan) 鍵手段。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助於(yu) 降低產(chan) 業(ye) 鏈組織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製造業(ye) 生產(chan) 效率。同時,數字化促進製造業(ye) 向服務端拓展,產(chan) 生新業(ye) 態、孵化新模式,可以提升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

  另一方麵,有利於(yu) 提質賦能促進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品品質不高、高端有效供給不足是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目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成本比較優(you) 勢正在逐漸減弱,但製造業(ye) 規模體(ti) 量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的優(you) 勢很難替代。利用數字技術對製造業(ye) 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提升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運維等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數字化水平,延長、拓寬、挖深產(chan) 業(ye) 鏈,有利於(yu) 提高製造業(ye) 供給體(ti) 係質量,塑造先進製造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有利於(yu) 固本強基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缺乏韌性和彈性,就很難有效應對各種重大風險和外部衝(chong) 擊。推進數字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加強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布局應用,有利於(yu) 加快關(guan) 鍵芯片、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等工業(ye) 基礎領域的自主化進程,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ye) 數字化全麵提速,但製造業(ye) 數字化比例依然不高,有效發揮數字技術對製造業(ye) 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一些困難和挑戰不容忽視。比如,我國製造業(ye) 企業(ye) 規模化、全鏈條、多功能的數字化改造才剛剛起步,數字技術供給淺層化、碎片化,技術應用收益與(yu) 技術高效供給尚未形成良性循環;製造業(ye) 領域設備種類繁多、應用場景複雜,存在設備接口不開放等問題,加上數據權屬界定不清、規則不明、難以定價(jia) 等基礎性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jue) ,跨行業(ye) 、跨企業(ye) 數據難以充分流通共享,製約了數字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支撐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兼有公共性和經營性屬性,建設資金需求量大,但市場化的投融資模式尚不健全,政府、平台企業(ye) 、製造企業(ye) 等主體(ti) 之間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製還不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總體(ti) 滯後;等等。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需要融合技術工具和政策工具、統籌政府和市場力量、兼顧發展激勵與(yu) 風險防範,促進製造業(ye) 數字技術供給與(yu) 製造業(ye) 轉型需求高效適配。

  一是提升數字化轉型技術工具與(yu) 政策工具的適配性。技術創新與(yu) 政策供給是驅動製造業(ye) 數字化的兩(liang) 個(ge) 輪子。應圍繞製造業(ye) 數字化中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的市場準入限製、新商業(ye) 模式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進一步強化政策供給,為(wei) 數字技術應用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領域相關(guan) 國家、行業(ye) 和地方標準製修訂,強化財政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深度參與(yu)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強對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融資支持、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

  二是增強數字基礎設施與(yu) 傳(chuan) 統設施的互補性。縱深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現代化基礎設施的有效支撐,這既涉及到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也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加快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通信設備、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關(guan) 鍵軟件等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步提升電力、交通、物流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增強基礎設施綜合保障能力。

  三是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技術耦合性對提升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至關(guan) 重要。在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過程中,要更加重視發揮數字技術與(yu) 其他先進製造技術的融合集成作用,如高端新材料、重大技術裝備、機器人技術、高端醫療裝備等,通過融合性技術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等短板,推動製造業(ye) 全方位、係統性變革。

  四是建立全麵係統的工業(ye) 大數據生態。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guan) 鍵。應積極引導推動工業(ye) 設備數據接口開放,加快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和匯聚,構建完整貫通的高質量數據鏈。健全工業(ye) 大數據資產(chan) 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促進區塊鏈等技術在數據流通中的應用,完善數據市場化配置。打造分類科學、分級準確、管理有序的數據治理體(ti) 係和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機製,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