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仡佬毛龍”傳承人迎來事業春天

發布時間:2022-03-15 10:08:00來源: 貴州日報

  “沒想到自己還能參與(yu) 拍攝。”這個(ge) 春天,對於(yu) 在石阡縣從(cong) 事“仡佬毛龍”表演30餘(yu) 年的非遺傳(chuan) 承人代鑫來說意義(yi) 特殊,因為(wei) 他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高光時刻。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同胞的一項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承載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2006年,“石阡仡佬族毛龍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為(wei) 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文化瑰寶,3月7日,“藝起遊貴州”拍攝組來到石阡記錄“仡佬毛龍”從(cong) 舞龍“玩技”到演唱“念誦”的整個(ge) 過程。

  天剛微亮,代鑫便早早起床整理“家夥(huo) ”,邀請夥(huo) 計們(men) 來湯山街道的家裏匯合。五老山下公路兩(liang) 旁人頭攢動,隨著鑼鼓嗩呐等樂(le) 器聲響起,代鑫和兄弟們(men) 迅速換上服裝,分了分角色,一出好戲拉開序幕。

  代鑫介紹,傳(chuan) 統的“耍龍燈”活動由民間自發,在村寨裏由一個(ge) 或幾個(ge) 德高望重的人帶頭,大家自願參與(yu) 其中,自備材料,共同編紮、點綴、繪畫等,一兩(liang) 天即可完工。代鑫自11歲時便跟隨父輩學習(xi) 毛龍編紮和表演,2016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但在與(yu) 毛龍“共舞”30多年後,如今46歲的代鑫也感到了有些力不從(cong) 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熱衷於(yu) 毛龍事業(ye) 的年輕人明顯減少。”代鑫說,耍龍是一項體(ti) 力運動,更適合青壯年,但現在的娛樂(le) 方式更多了,少有年輕人關(guan) 注、傳(chuan) 承。

  “仡佬毛龍”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價(jia) 值和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樣的社會(hui) 功能,它是研究仡佬族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在深挖和傳(chuan) 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方麵,石阡堅持“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chuan) 承發展”指導方針,以政府主導、民間主體(ti) 、分級負責工作原則全力抓好基地建設、申報情況、傳(chuan) 承模式等工作。

  如今,全縣有5所學校設立非遺進校園傳(chuan) 承課程,由相關(guan) 傳(chuan) 承人入校授課,代鑫也成為(wei) 了一名“非遺”教師。另外,石阡縣委宣傳(chuan) 部、縣文體(ti) 廣電局牽頭,把每年農(nong) 曆正月十一確定為(wei) “燈會(hui) ”,邀請縣內(nei) 各鄉(xiang) (鎮)、村、組龍燈隊集中進行舞龍表演,讓“仡佬毛龍”遠揚山外引來各地遊客觀賞。

  “政府重視後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了非遺傳(chuan) 承。”代鑫告訴記者,“仡佬毛龍”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樣越發枝繁葉茂,他的事業(ye) 也隨之迎來春天。

  2016年,代鑫成立石阡仡佬毛龍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主營毛龍編紮和帶隊表演。“景區開業(ye) ,文藝活動我們(men) 都會(hui) 應邀參加,另外還與(yu) 不少學校簽訂了毛龍訂購合同。”代鑫說,公司每年收入可達50餘(yu) 萬(wan) 元,文化傳(chuan) 承帶動了產(chan) 業(ye) 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田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