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消費者願意買、放心買
3月15日,由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主辦的2022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在北京舉(ju) 行。活動現場,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了2022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報告。
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正式公布2022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wei) “共促消費公平”,圍繞年主題內(nei) 涵及消費者意見感受,於(yu)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lin) 之際組織開展消費公平與(yu) 消費環境感知調查活動,最終回收22765個(ge) 有效樣本,覆蓋全國各省區市,具有較好的廣泛性和代表性。這也是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自2016年起連續第六年圍繞消費維權年主題策劃實施專(zhuan) 題調查。
調查發現,從(cong) 生產(chan) 加工、市場流通、營銷宣傳(chuan) 、交易和售後服務等環節來看,32.5%的受訪者認為(wei) “營銷宣傳(chuan) 環節”最容易發生不公平現象,問題相對突出。多數消費者認為(wei) 未來消費會(hui) 越來越公平,但需警惕“經營者誠信意識差”“消費信息不透明”等阻礙因素。
隨著互聯網經濟和體(ti) 驗式消費的加速發展,普通消費者對於(yu) 口碑和評價(jia) 越發看重,特別關(guan) 注企業(ye) 經營活動中“售後保障”;受訪者消費後參與(yu) 網絡評價(jia) 熱情較高,但好中差評信任度呈現分化,“差評”和“中評”的信任度相對高於(yu) “好評”;超八成受訪者認為(wei) 經營者進行自我承諾有必要。
近年來,一係列消費問題、熱點話題引發消費者的關(guan) 注或“吐槽”。從(cong) 消費者反映的最不滿意商品和服務類別來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務”連續兩(liang) 年居於(yu) 首位,同時消費者對於(yu) “房屋及裝修建材”和“物業(ye) 服務”兩(liang) 大類別的不滿情緒有所加深。
互聯網服務領域中,消費者強烈建議針對投資理財類、在線支付或轉賬類、婚戀情感、網絡遊戲、網絡購物等加強監督,值得重點關(guan) 注。
本次年主題調查還針對消費者行為(wei) 特征和情緒狀態進行測度。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目前生活狀況總體(ti) 表示滿意,消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較強,消費信心基本平穩,預計增加支出的比例穩步提升。78.6%的受訪者自認為(wei) 消費相對理性,近三分之二受訪者對消費開支有規劃。但調查也發現,超四成受訪者表示消費存在焦慮情緒,45歲至64歲消費群體(ti) 焦慮感相對最低;44.4%的受訪者認為(wei) “收入有限”是製約消費的最主要因素。
主題活動現場,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了“2020-2021年度消協組織維護消費公平十大典型案例”,涵蓋當前消費維權熱點問題,包括智能電視開機廣告不可關(guan) 閉、燃氣公司強製搭售燃氣險、影樓低價(jia) 引流誘導辦理消費貸、培訓機構擅自停業(ye) 退款難、汽車維修零配件以假充真、公路設卡限時通行收取過路費等。這些案例從(cong) 不同角度反映了消費領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和消協組織為(wei) 促進消費公平作出的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