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業內專家給出了答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此前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數字經濟相關(guan) 議題也在代表委員中引起熱議,“數字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重要的是數字技術如何與(yu) 傳(chuan) 統實體(ti) 經濟有效融合,發展數字化實體(ti) 經濟,不僅(jin) 能提高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形成較強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同時還能帶動就業(ye) ,優(you) 化供應鏈布局。”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劉世錦在做客《人民會(hui) 客廳》欄目時表示。
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有哪些優(you) 勢?
多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擁有多重優(you) 勢。數字基礎設施完備是很明顯的優(you) 勢所在,包含5G、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近些年不斷獲得突破。《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達到71.8萬(wan) 個(ge) ,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yi)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促進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
此外,我國還擁有巨大的數字市場規模,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71.6%,網絡市場巨大,為(wei) 數字經濟創新提供了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
“與(yu) 此同時,各個(ge) 地方政府對數字經濟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劉世錦表示,相關(guan) 部門在這個(ge) 過程中通過製定規則,進而維護公平競爭(zheng) ,加強對數字領域的監管,提高服務水平,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的競爭(zheng) 和可持續發展環境。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1年以互聯網平台企業(ye) 為(wei) 核心的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guan) 服務企業(ye) 完成業(ye) 務收入15500億(yi) 元,同比增長21.2%。其中,平台服務收入達到5767億(yi) 元,同比增長32.8%,在互聯網業(ye) 務收入中占比為(wei) 37.2%,同比提高3.8個(ge) 百分點。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副理事長何桂立看來,我國互聯網行業(ye) 牢牢把握信息變革的曆史機遇,不斷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核心技術創新、互聯網產(chan) 業(ye) 動能釋放、網絡安全治理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構建等方麵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我國數字企業(ye) 競爭(zheng) 力較強,“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技術成本越來越低,這時候技術會(hui) 滲透到我們(men) 實體(ti) 經濟,服務我們(men) 的國民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何桂立說。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有哪些挑戰?
近年來,我國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但與(yu) 此同時,數字經濟增速也有所減緩。中國通信院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的增速從(cong) 2018年的21%下降至2020年的9.6%,增速明顯減緩。企業(ye) 在轉型的過程中麵臨(lin) 挑戰。
“當前,數字經濟在很多細微之處仍不到位。”何桂立以5G技術為(wei) 例說明,因其具有模塊化特征,理想的狀態是根據需求靈活配置資源,但在工業(ye) 領域與(yu) 需求對接時仍存在問題,需要繼續在需求匹配方麵繼續完善資源的配置。
在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裏雲(yun) 智能政企行業(ye) 事業(ye) 部總裁許詩軍(jun) 看來,實體(ti) 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數字化需要全方位、全鏈條、多角度地去服務企業(ye) 和社會(hui) 。但當下很多企業(ye) 隻從(cong) 數字技術方麵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還隻是停留在表麵,“企業(ye) 上雲(yun) 是一個(ge) 技術問題,要實現數字化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我們(men) 需要對自己所在的行業(ye) 有充分的理解,從(cong) 更高、更多元的角度看待數字化轉型。雲(yun) 上企業(ye) 是企業(ye) 麵向未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選擇。”
與(yu) 此同時,許詩軍(jun) 認為(wei) ,企業(ye) 需要持續投入資金、技術等資源,而價(jia) 值並非是立竿見影的,這對於(yu) 中小企業(ye) 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再加上有些企業(ye) 對數據和上雲(yun) 的安全性、隱私性缺乏足夠的信任,這使它們(men) 不敢隨便上雲(yun) ,這就抑製了數字化轉型的內(nei) 生動力。我們(men) 需要通過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來完善安全方麵的問題,讓更多企業(ye) 放心地上雲(yun)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yu) 通信工程執行院長彭木根說。
如何構建有利於(yu) 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生態?
龍華區是深圳的產(chan) 業(ye) 重鎮,擁有製造業(ye) 企業(ye) 近2萬(wan) 家。廣東(dong) 省深圳市龍華區區委書(shu) 記王衛表示,2020年8月,龍華聚焦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未來城市示範區、社會(hui) 治理示範區,圍繞數字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初步探索,總結了一些經驗。
“近些年,龍華區堅持製造為(wei) 本,抓重點、揚優(you) 勢、補短板,防止實體(ti) 經濟脫實向虛。”王衛強調,數字化轉型需要發揮製造型企業(ye) 和平台型企業(ye) 各自的優(you) 勢,促進其深度互動,需要聚焦空間、金融、政策等核心要素,發展最優(you) 生態。同時推出一批樣板企業(ye) 經典案例,帶動全鏈條企業(ye) 數字轉型。
“發展數字化的實體(ti) 經濟,要擺正政府、企業(ye) 、市場的關(guan) 係。”劉世錦表示,政府應把注意力放到製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zheng) 、提供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合理引導預期等方麵,對具體(ti) 技術路線不必過多幹預,更多由市場競爭(zheng) 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程來解決(jue) 。監管要跟上數字技術發展的步伐,平衡好與(yu) 創新的關(guan) 係。
對於(yu) 中小企業(ye) 的轉型升級,何桂立則建議讓數字經濟和產(chan) 業(ye) 直接對接,通過了解中小企業(ye) 的需求,助力中小企業(ye) 完成產(chan) 品創新,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助力數字強國的發展。
在彭木根看來,技術的標準化對於(yu) 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而言也很重要,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核心技術專(zhuan) 利,增強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同時要構建更完善的人才體(ti) 係,多做一些科普和培訓,逐漸建立起數字經濟發展的優(you) 良生態。(王紹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