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思享家】穩中求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2-03-18 10:28: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常慶欣(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22年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征程的一年,今年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起到了承前啟後、謀篇布局的重要樞紐作用。2021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這為(wei) 2022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前,世紀疫情衝(chong) 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同時,盡管存在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基本麵長期向好並沒有發生改變。“兩(liang) 會(hui) ”秉持著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黨(dang) 的基本路線,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減法”和“加法”兩(liang) 本賬放在一起算好、算精準,將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貫徹到謀劃經濟發展全局中,為(wei) 當前實現經濟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指明了方向。

  著力穩定經濟大盤,亮出高質量發展底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是興(xing) 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jue) 我國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經濟發展全年目標任務,明確“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5.5%左右”,這綜合考量了中國經濟當前實際的多方麵因素,是在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經濟實際增長6.1%,受疫情影響的過去兩(liang) 年平均增長為(wei) 5.1%。在GDP達到114.4萬(wan) 億(yi) 元的基礎上實現5.5%的增長,是將經濟發展目標實際設定在市場預期的上沿,這與(yu) 疫情以來的經濟實際增速、“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既考慮了穩就業(ye) 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又符合現階段我國潛在增長水平,是對內(nei) 外部環境變化的積極回應,有助於(yu) 我們(men) 應對新變化新挑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同時,這一清晰明確的目標也是對宏觀調控平衡能力的重要考驗,製定科學的經濟政策體(ti) 係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引擎。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麵要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

  總體(ti) 來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必須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是完成既定目標任務的重要保證。麵對國際國內(nei) 經濟環境新的壓力,“5.5%左右”的GDP增速體(ti) 現了我國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推出更多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為(wei) 促轉型、保民生奠定好堅實的物質基礎。

  堅持改革創新提效,夯實高質量發展後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國經濟有“穩”的基礎,更有“進”的力量。“穩”的重點主要放在營造健康的經濟環境上,“進”的重點則著重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上,“穩”中求“進”,實際上就是不斷拓寬、拓深我國經濟增長空間。其中,改革創新是不斷釋放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勢能、提高發展質量的關(guan) 鍵之道。當前,我國比較迫切的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的基礎上,依托改革創新不斷突破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題,在一些關(guan) 鍵點上發力見效,解決(jue) 好關(guan) 係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問題。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要積極推進種業(ye) 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深化農(nong) 業(ye) 科技體(ti) 製改革,以創新鏈建設為(wei) 抓手推動我國種業(ye) 高質量發展,從(cong) 而能夠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yi) 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真正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落實到位,守好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再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nei) 生動力。以深化改革創新為(wei) 穩住經濟基本盤聚合力,就要堅持在“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弘揚企業(ye) 家精神,通過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培育壯大新動能,抓住當前數字中國建設機遇,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從(cong) 而更好實現我國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從(cong) 點的突破向係統能力提升轉變,形成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韌後勁。

  總體(ti) 來看,在一係列推動改革創新的措施中,有的聚焦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關(guan) 鍵問題與(yu) 重點領域,有的著眼全局、立足長遠,共同形成了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nei) 我國穩中求進、行穩致遠的經濟發展全景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有利於(yu) 不斷突破供給約束堵點,為(wei)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動力源泉與(yu) 保障,助力我國經濟邁上新台階。

  聚焦民生保障工作,鞏固高質量發展的底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關(guan) 鍵一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我國進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如何有效規劃並探索路徑,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麵臨(lin) 的關(guan) 鍵課題,也是“兩(liang) 會(hui) ”接續討論的重要問題,“糧食”“社會(hui) 保障”“安全”等熱議話題都突出體(ti) 現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強調,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兩(liang) 條底線任務,指出了包括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這三方麵重點工作,要求推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延續中央一號文件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係列部署,包括“穩定糧食播種麵積”“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切實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新建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等內(nei) 容,彰顯了我國端穩飯碗、兜牢民生底線的定力與(yu) 恒心。在社會(hui) 保障問題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則強調,要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增強製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把更多人納入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安全穩定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先決(jue) 條件,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視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發展的安全風險防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內(nei) 蒙古地區對於(yu) 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內(nei) 蒙古是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上擔負著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戰略思維,有效防範民族工作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持續聚焦當前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強調通過集中力量打好經濟政策組合拳,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空間,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一係列民生舉(ju) 措為(wei) 增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重要一年。“兩(liang) 會(hui) ”所聚焦的社會(hui) 熱點問題、所傳(chuan) 遞的群眾(zhong) 的聲音、所凝聚和反映出的信心和決(jue) 心,都將化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現實力量,鍛造成為(wei) 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紐帶,續寫(xie)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嶄新篇章。我國將在統籌研究部署、協同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做好理念政策的“加法”、實現好能力水平的“加法”,不斷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在新征程上創造“十四五”的新輝煌,以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