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這些冬奧遺產值得好好傳承
近日,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圓滿閉幕,北京賽區的首鋼園北區麵向遊客開放,特別是首鋼滑雪大跳台區域吸引了不少市民近距離參觀打卡。
賽後如何利用奧運場館設施,是一道必答的世界性問題。在7年的籌辦過程中,北京冬奧組委製定實施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遺產(chan) 戰略計劃》,在體(ti) 育、經濟、社會(hui) 、文化、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等七大領域創造形成了豐(feng) 富的冬奧遺產(chan) 。
北京冬奧會(hui) 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遺產(chan) 的同時,所有新建場館在設計之初就同步考慮賽時使用和賽後遺產(chan) 的雙重要求,把賽後利用作為(wei) 一個(ge) 先決(jue) 條件嵌入規劃建設和籌辦全過程,製定形成了《場館遺產(chan) 計劃》。“這些政策、舉(ju) 措不會(hui) 隨著冬奧會(hui) 結束而結束,而是越來越完善豐(feng) 富,為(wei) 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北京冬奧組委遺產(chan) 項目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的舉(ju) 辦創造了諸多“第一”。第一次全部場館實現百分之百綠色供電的冬奧會(hui) ,第一次有直通賽場高鐵的冬奧會(hui) ,迄今為(wei) 止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hui) ,奧運史上設項和金牌最多的一屆冬奧會(hui) ……正如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所說:“本屆冬奧會(hui) 奧運村獨具匠心、場館令人歎為(wei) 觀止、組織工作非凡卓越,這是一屆真正無與(yu) 倫(lun) 比的冬奧會(hui) 。”
北京冬奧會(hui) 與(yu) 冬殘奧會(hui) 的成功,不僅(jin) 體(ti) 現在賽事的圓滿進行,更體(ti) 現在對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北京冬奧會(hui) 與(yu) 冬殘奧會(hui) 的籌辦、舉(ju) 辦,為(wei) 普及冬奧知識、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推廣冬季項目運動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帶動3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偉(wei) 大目標,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冰雪運動的格局。
中國以實際行動兌(dui) 現了“綠色辦奧”的莊嚴(yan) 承諾。北京冬奧會(hui) 通過使用大量光伏和風能發電、地方捐贈林業(ye) 碳匯、企業(ye) 讚助核證碳減排量等方式,使北京冬奧會(hui) 成為(wei) 迄今為(wei) 止世界第一個(ge) “碳中和”的冬奧會(hui) ;作為(wei) “雙奧之城”的北京,率先落實“綠色辦奧”理念,冬奧會(hui) 期間北京空氣質量達到了有PM2.5監測以來的最好水平,完全兌(dui) 現了申辦冬奧時的鄭重承諾。
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從(cong) 場館建設到賽事保障,從(cong) 媒體(ti) 轉播到運動員訓練備戰,從(cong) 開閉幕式到奧運村服務……到處呈現出科技支撐冬奧、科技助力冬奧的生動場景。冬奧曆史上首次實現了5G﹢4K、8K超高清電視轉播,人工智能實時捕捉技術,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眾(zhong) 多科技新技術、新成果匯聚應用在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上。為(wei) 備戰冬奧,我國建立了專(zhuan) 業(ye) 體(ti) 育風洞實驗室,在山地賽場進行分鍾級、百米級的精準氣象預報服務,國產(chan) 減阻頭盔、便攜式智能翻譯設備、各類智能機器人等,成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上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冬奧場館、冬奧藍天、冬奧科技、冬奧精神……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留下了豐(feng) 厚的奧運遺產(chan) ,將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中國。(何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