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透支”的地下水“休養生息”

發布時間:2022-03-22 09: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聯合國確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傳(chuan) 主題為(wei) “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水利部確定我國紀念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主題為(wei) “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複蘇河湖生態環境”。

  地下水資源為(wei) 支持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應對持續幹旱、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等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但與(yu) 此同時,地下水長期過度開發也引起資源約束趨緊、生態係統退化、水文地質災害頻發等問題。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地下水開采總量為(wei) 892.5億(yi) 立方米,較2012年減小約242億(yi) 立方米,地下水治理與(yu) 保護各項措施效果逐漸顯現,長期“透支”的地下水得以“休養(yang) 生息”。

  節水壓采,華北地下水位回升

  談及我國地下水超采治理,必然無法繞過華北平原。這個(ge) 我國缺水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麵對大量用水需求,曾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鬥,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漏鬥區”。水利部數據也顯示,華北地下水超采導致原地下水虧(kui) 空1800億(yi) 立方米左右,超采區麵積達18萬(wan) 平方公裏。

  觸目驚心,痛則思變!

  2014年,水利部聯合原國土資源部印發實施《全國地下水利用與(yu) 保護規劃》,為(wei) 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法製保障。2019年以來,水利部統籌“節、控、調、管”綜合治理措施,全力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深入推動節水壓采——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完成治理區6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任務,累計新增井灌區高效節水灌溉麵積557萬(wan) 畝(mu) ;推進適水種植和量水生產(chan) ,京津冀地區共實施季節性休耕、旱作雨養(yang) 麵積250多萬(wan) 畝(mu) 。加強工業(ye) 和城鎮節水,年用水量1萬(wan) 立方米以上的工業(ye) 企業(ye) 納入重點監控範圍,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製在10%以內(nei) ,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從(cong) 嚴(yan) 製定洗浴、洗車、賓館等行業(ye) 用水定額。大力實施水源置換,2021年完成城市與(yu) 工業(ye) 水源置換項目37項,累計完成農(nong) 業(ye) 水源置換麵積433.7萬(wan) 畝(mu) 。

  “經評估,至2020年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山東(dong) 、山西、河南、內(nei) 蒙古壓減地下水超采量近86億(yi) 立方米。京津冀三省市超采區麵積較上輪評價(jia) 減少3357平方公裏,超采量減少26億(yi) 立方米。”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司長杜丙照表示。

  用水“瘦身”換來水位回升。杜丙照介紹,2021年年底,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8年同期總體(ti) 回升1.89米,深層承壓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治理區地下水水位實現由減幅減緩、止跌回升到總體(ti) 回升的轉變,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持續多年下降的態勢得到控製。

  生態補水,河湖重現生機活力

  3月15日,位於(yu) 永定河上遊的山西大同冊(ce) 田水庫開閘,清水從(cong) 閘口飛瀉而下,向下遊官廳水庫奔湧而去,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態補水全麵啟動。這次補水讓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升憶起去年的9月27日:“那天,隨著屈家店樞紐開閘,永定河865公裏河道自1996年以來首次實現連山通海的全線通水。沿河省市成千上萬(wan) 老百姓在河邊看水,掩飾不住高興(xing) 。”

  發生變化的不隻是永定河,河北石家莊滹沱河市區段如今一河豐(feng) 水、兩(liang) 岸綠廊,最近更是迎來上百隻天鵝;白洋澱裏碧波蕩漾,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鰟鮍魚、黑魚重新出現,“華北明珠”重放光彩……這些河湖重現生機,與(yu) 華北地下水回補關(guan) 係密切。

  2018年以來,水利部統籌利用南水北調引江水、引黃水、引灤水,引當地水庫水、再生水及其他水源,向永定河、滹沱河等22條(個(ge) )河湖實施生態補水超170億(yi) 立方米。

  無水變有水——22條(個(ge) )河湖共計形成最大有水河長2355公裏,最大水麵麵積750平方公裏,較補水前分別增加1448公裏和395平方公裏。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南運河等多條河流全線貫通。

  死水變活水——生態補水進入河道,顯著提高了流量,改善了水質。2021年,補水河湖76個(ge) 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麵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達59%,較2020年增加10個(ge) 百分點。

  虧(kui) 空變積蓄——約80億(yi) 立方米生態補水通過河床下滲進入地下,增加地下水儲(chu) 量,抬高地下水水位。

  無魚變有魚——經過補水,底棲動物、魚類多樣性指數顯著升高,浮遊植物密度降低,岸邊植被恢複良好,河湖水體(ti) 富營養(yang) 化程度普遍改善。

  荒灘變美景——隨著滹沱河、永定河等華北大地上的母親(qin) 河重現碧波、重現生機,補水河湖沿岸的生活環境持續向好發展。

  “雙控”落地,地下水實現更嚴(yan) 管理

  過度取用地下水會(hui) 帶來怎樣的後果?甘肅民勤縣下潤村的老人記憶深刻。20世紀70年代,這裏打下石羊河流域第一眼鍋錐井,人們(men) 異常激動,甚至流傳(chuan) 著“不與(yu) 上遊爭(zheng) 河水,不等老天降雨水,大力開發地下水”的段子。到2006年底,全流域打井2.5萬(wan) 眼,僅(jin) 民勤縣就有1萬(wan) 多眼。然而,由於(yu) 地下水采補失衡,當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下潤村的井要打到300米才能抽出可用的水。地表植被大麵積枯死,荒漠邊緣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

  曆經十多年艱苦治理,當地形成了內(nei) 陸河流域可持續發展“石羊河模式”,健全水法律法規體(ti) 係、水資源分配機製、地下水管控體(ti) 係,實行水量、水位、機井指標“三控製”,嚴(yan) 格地下水取水許可管理。

  嚴(yan) 控,是我國對地下水管理的態度。去年年底,我國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專(zhuan) 門行政法規《地下水管理條例》實施,規定建立地下水“雙控”、地下水取水計量等製度,明確嚴(yan) 格地下水取水許可申請條件、禁止開采難以更新地下水等措施;明確規定劃定地下水超采區、禁止開采區、限製開采區,推動實施地下水超采治理;規定建立國家地下水監測站網和地下水監測信息共享機製,強化監管。

  “‘雙控’指地下水取水總量控製和水位控製,近十年來,國家在地下水‘雙控’方麵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把‘雙控’上升為(wei) 地下水管理基本製度,體(ti) 現了地下水管理更‘嚴(yan) ’的要求。具體(ti) 實施中,就是製定各行政區地下水取水總量控製指標和地下水水位控製指標,據此來合理確定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布局,製定年度取水計劃,嚴(yan) 格控製取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過度開發。”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表示。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水利部還將聯合有關(guan) 部門印發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2023—2025),鞏固治理成效,統籌實施三江平原、鬆嫩平原、遼河平原及遼西北地區、西遼河流域、黃淮地區、鄂爾多斯台地、汾渭穀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北部灣地區等10個(ge) 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